现当代文学读书笔记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8895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当代文学读书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现当代文学读书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现当代文学读书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现当代文学读书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现当代文学读书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当代文学读书笔记文档格式.docx

《现当代文学读书笔记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当代文学读书笔记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当代文学读书笔记文档格式.docx

理想,在我第一次踏上故乡的黄土之后便破灭了,这里有深蓝的天空,有金黄的圆月,有碧绿的西瓜,有嬉戏追逐的少年,它的确非常五彩,可是深蓝的天空中没有翱翔的鸟灵,圆月下没有饭后聚坐的热闹,碧绿西瓜地外牢牢树立起了栅栏,而嬉戏的少年背上压着重重的书包?

故乡,是我给了你太多的期盼吗?

还是我的期盼过于理想。

现实,在我回到了故乡之后便体味到鲁迅形容他的故乡是在现实社会生活的压力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乡”。

而我的故乡又何曾不是呢?

年轻人纷纷出外闯荡,留下孤弱的一家老小,哪怕在外风吹雨打,也不肯回到面朝黄土的故乡。

在家的人整日守着土地,除了这些嬉戏的孩童们,还有谁会发出油然的笑声呢。

少年不知愁滋味,鲁迅的少年也应当不知晓愁为何物?

在这点上大家彼此都是相同的。

鲁迅先生回忆中的故乡是个美好的世界,而我心中所想的故乡也是个美好的世界,但是当我们回到现实中来,发现美好的故乡并不存在了,这当不是故乡变了。

故乡依然是如同中国广大农村一样,不是异类,异类的是我们这些美化故乡的人,鲁迅以故乡为美,是因为童年美好的记忆,我以故乡为美,是久未见故乡而生的神秘期待之美。

这可能都是一种自恋式的希冀,太过于主观了吧。

鲁迅先生众多的作品中,读过最多的当属《呐喊》小说集中,其中的多数文章都曾用心品读,如《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孔乙己》《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端午节》《兔和猫》《社戏》。

而其中的《故乡》、《社戏》则可谓我最喜欢的两篇鲁迅文章。

虽然我比较喜欢鲁迅先生的乡土小说,但是由于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地位,在老师们的推荐下也曾读过《彷徨》中《伤逝》、《祝福》、《孤独者》,还有《故事新编》中的《采薇》、《铸剑》,还有不得不说的《朝花夕拾》,因为这是一本鲁迅先生唯一的回忆散文集,我比较喜欢里面的《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当然还有鲁迅其他的杂文、诗歌,细细一数发现,原来不经意间,也曾不少读过鲁迅先生的文章,可见鲁迅先生对后世的影响该有多深呐!

其二散文篇

我读过的散文中,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作品给人的感觉是“新”,郁达夫先生的作品则给我的感觉是“真”,冰心的散文让人觉得“美”?

当然都是个人之言,尚待斟酌。

读过的第一篇朱自清散文就是课文《背影》,当时也深深的感动了每一个学习这篇课文的同学,也曾作为公开课教师必讲的一堂课,所以文中描写父亲努力挣扎攀上月台的背影、不停叮嘱的话语都让人历历难忘。

第二篇则当是《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多美的语句啊,现在重新读来,都觉得身心为之清爽,怪不得当年我们要熟背这篇名作,它的确是写春景描摹的范本。

朱自清的散文被鲁迅先生称之为“漂亮”、“缜密”,的确读朱自

清先生的散文,不像是在读文,而像是品画,一幅美丽、形象逼真、妙景横生的写意画。

朱自清先生其他的散文,大多数都是在高中之后读过的了,如《荷塘月色》。

郁达夫先生的散文却是我进入大学之后才开始品读的,可能在以前一味的听从师教,私自把郁达夫先生从自己的视野中剔除了,这该是多么的不明智的做法。

据说郁达夫先生在早期创作了二十六篇抒情性散文,可是我却仅仅读过其中两篇《故国的秋》、《北平的四季》,更多的还是读过郁达夫先生的短篇小说:

《沉沦》、《出奔》、《迟桂花》《她是一个弱女子》、《春风沉醉的晚上》。

读郁达夫先生的散文,莫过于感受到颓废之美,散文中常常流露出一种感伤情调,比如《故都的秋》,光从名字来看,故都给人一种旧地重游的眷恋、惆怅的思绪之情,而更与“秋”放在了一起,无不从伊始就开始陷入感伤的阴影之中,再往下读的时候,才开始领略到这篇文章的感情之浓厚,意味之隽永,文辞之优美。

而郁达夫先生的小说,读过之后给了我很大的震动,这样的作品在之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无怪乎初中课本难以寻觅郁先生的作品。

《沉沦》中大胆地描写了男女性爱、性心理;

《她是一个弱女子》中郑秀岳的境遇描写;

《迟桂花》中“老郁”内心思想的斗争,这些胆直率的心理描写,尤其是小说中毫不掩饰的对病态、畸形的性心理进行的描写,是不能被当时的人们所接纳的。

所以这些作品即使在当今也是难以向青少年推荐的,可是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透过郁达夫先生直白的描述背后所透出的对人性真挚的表露,他所写的完全是正常人的心理,只是没有一个正统作家敢于如此赤裸的表述出来,这大概是因为郁达夫先生崇尚“写作的自我表现”,是追求坦诚、露骨的自我表现,他并不掩饰的表露自己的身世、思想、感情、癖好,并且将自己的精神苦闷融入文章中,所以在我认为郁达夫先生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真”。

世纪老人冰心的作品曾出现在小学课本上,如《小桔灯》、《寄小读者》,而真正长大后读过的则寥寥无几,于是赶紧借来一本《冰心文集》,以补充自己对冰心作品的欠缺,其中有一篇《离家的一年》,虽然不是冰心很出名的一篇小说,但是内容很平凡,细节也比较感人,让人读后多少有点深切的体会,毕竟大家都在离家的状态中。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就要离开家人,独自在外学习。

孤独、无助让他想念自己的小姐姐,想念那一起打闹的日子。

当他要离开的日子到来,小姐姐为他织了双绒袜子,还带他出去玩,反倒更引起他的伤心。

此时他倒是希望小姐姐能跟他打上一架,或是家里人都不理他,他也不至于落到这么伤心,看了这句话,每个有过离家经历的人都会被这点所打动吧!

其三小说篇

小说自来就是我最爱的文学体裁之一,我喜欢小说是因为它的可读性高,故事性强,但是真正的长篇小说,我却是经常望而却步,读小说,还是短篇来的上口啊。

这个阶段的小说,我主要读过沈从文、老舍等人的作品。

沈从文最出名的作品就是《边城》,1999年6月,《亚洲周刊》推出了“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行榜”,对20世纪全世界范围内用中文写作的小说进行了排名,遴选出前100部作品。

参与这一排行榜投票的均是海内外著名的学者、作家,如余秋雨、王蒙、王晓明等。

在这一排行榜中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位列第一,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名列第二。

但如果以单篇小说计,《边城》则属第一。

《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整部小说读完心内有中怅然难疏的感觉,自己也被文中秀美、恬静的自然风光和纯朴的民风所深深吸引,仿若自己也成为边城的一员,呼吸着那里纯净的空气,也为翠翠与大佬、二佬之间的爱情纠葛而烦心,总是想能等待着奇迹的出现能够使有情人得成眷属,有爱人能得善终,但是到最后沈从文先生给了众人一个大大的问号:

善良的爷爷在雷雨中死去,大佬溺水而死,傩送下桃源再未回来,而可怜的翠翠只好以渡船为生,等待着心爱的傩送归来,也可能永远不会再回来?

这无疑是一部爱情悲剧,作品看似轻松酣畅,却暗含了幽幽的凝重,沈从文先生通过《边城》展示给读者的湘西世界和谐、纯净的自然形态,展现出一个诗意的社会,当然也是最能吸引我的地方所在。

看过老舍的《骆驼祥子》、《我们家的猫》、《我这一辈子》、《柳家大院》,老舍的作品文字在我认为稍微有点痞性,可能是老舍写作京味十足所造成的。

《我这一辈子》描写了一个旧时代普通巡警的坎坷一生,也是一个人生的大悲剧。

它的结尾是这样写的:

“我还笑,笑我这一辈子的聪明本事,笑这出奇不公平的世界,希望等我笑到末一声,这世界就换个样儿吧!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以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当然我也曾从老舍的其他创作,如剧本《茶馆》、《龙须沟》中领略过作者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的创作风格

其四其他篇

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啼笑姻缘》都曾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原因无他,唯电视是尔矣,当初因为没有空闲看电视,只好慕名借来原著小说来充饥,

张恨水的小说追求情节的曲折起伏、故事的生动有趣、语言的平易通畅、同时也注意读者对美的心理和欣赏习惯,作品以章回体来表现现代生活.看完《金粉世家》曾为金燕西爱上灰姑娘感动的一塌糊涂,为才子佳人的结合感到非常高兴,但如果张恨水此时收笔,估计这又是一部难以让人落泪的庸俗之作,到最后金燕西背叛了冷清秋之后,想要重拾真爱,却哪里寻得到?

这时,读者才能明白爱情是没有回程票的。

至于解放区的文学作品看的比较少,而且看过的多数都是以诗歌歌剧的形式出现的,如《白毛女》、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小说中有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孙犁的《荷花淀》等。

其他文学作品如张爱玲、如钱钟书。

都看过他们的名篇之作,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基本看过了《红玫瑰与白玫瑰》、《留情》,还看过《倾城之恋》、《半生缘》、《色?

戒》。

钱钟书的文章则只看过《围城》、《人?

鬼?

兽》。

张爱玲擅于书写细腻的情感,擅于将生活艺术化,而她笔下的主人公往往以一种悲天悯人的眼光看着芸芸众生,看着他们可笑的背后的可怜,但自己却经常冷漠寡清。

白流苏如此,张爱玲自身恐怕也是如此。

《围城》整个是一场炫目而又复杂的争斗剧,主人公在归国不久就接连卷入一场场争斗,虽然看不见硝烟,却又真实的存在着勾心斗角的角力,在旧社会的堡垒圈围着的人们,为了情场、名利场的利益互相争斗,小说的现实性用了一句话能概括出来: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篇二: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读书报告】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本科学生假期读书报告

选择二级学科门类:

【中国现当代文学】

阅读书目:

(包含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次印次):

1、《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1998年7月

2、《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

陈思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03年12月1日

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

温儒敏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07年8月

4、《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上下册)》:

雷达等著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年:

2007年1月1日报告书目: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读后个人心得:

(结合阅读的内容,谈谈你的读书心得,800字左右)

于文学创作来说,历来作家都围绕着文学是个人的还是社会的,主观的还是客观的,精神的还是土地的,民族的还是国家的,以“我”为中心的还是为国家和革命服务的话题展开讨论。

作家们自己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着绝对的答案,很多作家一方面心怀个人的情感,另一方面又都真诚地渴望为社会服务,这矛盾其实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才是完整的心绪,才是完整的精神。

从大观来说,其实个人和社会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这些矛盾本来或许可以更好地融合,但我想也许是中国特殊的动荡的局面使得在文学作品中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气质,使作家不能很好将社会责任和个人情感融合在作品中。

对于我自己而言,文学本身还是存在着独立的形式。

文学是否应该存在独立性,这个问题一直在现代文学后期备受争论,作家们各抒己见。

文学到底是不是只是为国家政治方向而服务的工具?

这个问题也许对一些内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