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830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五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五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五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五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doc

《五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doc

校本课程教案

哈拉海镇第二中心小学

(五)年组(下)学期

进度表

周次

内容

1

《论语》第八则:

修身做人

2

《七律·长征》

3

《清平乐·六盘山》

4

《垓下歌》

5

《归园田居·其三》(晋)陶渊明

6

《桃花源记》

7

《赠范晔》

8

《草木篇》

9

《早寒江上有怀》

10

《清平调》(其一)

11

《题金陵渡》①

12

《少年行》

13

《登科后》

14

《江村即事》

15

《浣溪沙》

16

《就义诗》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论语》第八则:

修身做人

(1)周

活动

目标

1、了解《论语》第八则的内容,能够熟练的朗读,并背诵。

2、了解作者孔子。

一、经典回放:

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

二、简介《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七律·长征》

(2)周

活动

目标

1、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2、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背诵全诗。

一、激情导入,解题。

1、师:

风云历史,浓缩成一首诗。

今天我们就顺着伟人的笔迹,去触摸长征的风景。

(教师板书课题:

七律.长征)

2、解释“七律”。

(七言八句,颔联、颈联对仗工整)。

二、初读

出示阅读提示(请一位学生读,明确要求):

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把诗读通顺,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把握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2、指名学生读,正音并检查生字:

逶迤磅礴泥丸岷山。

3、刚才在读诗歌的时候,哪儿些字词的意思你不太明白,你可以提出来。

谁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4、再读读这首诗,想想:

这首诗写了什么?

(红军长征,遇到了各种艰难险阻,最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来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搜集关于毛主席的诗词。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清平乐·六盘山》

第(3)周

活动

目标

1.了解作者毛泽东。

2.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背诵全诗

一、板书,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2、教师解释课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是决定音韵和格律的。

  3、教师简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二、读通词,排除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词,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尽量读出韵律来。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重点指导“缚”的声母是“f”,“陕”是卷舌音,“缨”是后鼻音;“雁”的里面是两个单人旁,不要写成双人旁。

  3、学生齐读生词后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

毛泽东领导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挽救了中国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同学们课后还可以搜集有关红军的资料,加深自己对长征的了解。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垓下歌》

第(4)周

活动

目标

1.了解作者项羽。

2.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并背诵。

一、激趣引入,了解作者。

 同学们,关于战争最近我们学了苏格兰王子打败侵略军的故事,我们记住了布鲁斯;在学吴国和越国的战争时,我们记住了卧薪尝胆的勾践。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垓下,去学习《垓下歌》。

二、读通词,排除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词,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尽量读出韵律来。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3、学生齐读生词后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查阅资料、结合注释了解《垓下歌》的大意。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齐读。

四、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归园田居·其三》(晋)陶渊明

第(5)周

活动

目标

1.了解作者陶渊明。

2.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并背诵。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归园田居其三》,作者是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号五柳先生(因宅边种植五棵柳树,所以号五柳先生,未得到证实),东晋著名诗人。

二、整体感知

1.师范读文章内容。

2.学生自读,排除字词障碍。

3.师生共同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三、品读诗文(以问题为主展开教学)

  1、这首诗一共有8句,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诗文。

  2、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

  3、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

锄了多长时间?

  4、诗的前四句只记豆田锄草一事。

  明确:

诗人写劳动生活,也是为了表明他终生归隐的意愿,尽管劳动了一整天,却不以此为苦;及至在归途中夕露沾衣,就巧妙地利用这个细节表述了他的意愿。

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自然朴实的风格。

  四、朗诵诗文

(1)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2)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让同学齐读这首诗,然后试着请同学背诵。

五,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桃花源记》

第(6)周

活动

目标

1.了解作者陶渊明。

2.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并背诵。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脑海中会想到哪个成语?

这篇课文是怎样具体描绘桃花源美好境界的?

作者为什么创设这么一个理想的美好境界呢?

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二、作者简介,了解背景

1.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生先说,师后补充)。

2.写作背景。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诵读课文。

(1)范读课文,清楚、流畅、要求学生认真听清,仔细记。

(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

朗读要求:

①字音要读准。

②句读要分明。

③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3)指名读,学生或老师进行点评。

(4)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桃源意境。

2感知课文

四、疏通文意。

1.结合注释了解文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并质疑。

2.重点掌握:

(1)书中注释及补充的重点字词

(2)古今异义字词

五、本课回顾,各说收获

这节课学到现在,相信大家都有收获,请你将本课所采摘的知识之果与大家分享吧!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赠范晔》

第(7)周

活动

目标

1.了解作者。

2.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并背诵。

一、导入课文  

 二、诵读感知   

 1.多媒体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提问:

诗歌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是谁?

  

  三、鉴赏品味  

  1.朗读“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一句,思考:

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在什么环境下登场了?

她要做什么?

  

   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作用?

  

  讨论、交流:

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3.朗读“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两句,回答:

    提问:

抒情主人公采芙蓉花做什么?

  

  4.朗读“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两句,思考:

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5.读完这首诗,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练习朗读。

(1)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2)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让同学齐读这首诗,然后试着请同学背诵。

五、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草木篇》

第(8)周

活动

目标

1.了解作者。

2.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