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8014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故事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成语故事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成语故事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成语故事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成语故事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语故事教案文档格式.docx

《成语故事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故事教案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语故事教案文档格式.docx

  3、了解寓言故事内容,感悟语言包含的道理。

  4、演一演这则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难点是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养成教育训练点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成语的理解。

三则故事分别通过语言、动作、对事物的客观描述来叙述故事,学习这些不同的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成语,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通过以前的学习和课外阅读,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成语。

下面,我们先来进行一场“成语大比拼”活动。

请看大屏幕。

师:

的确,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文化,成语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

今天我们就再学一个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2、板书课题,观察课文插图,理解“矛”和“盾”。

出示:

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

矛,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的枪头;

盾,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矛枪箭。

用来比喻语言、行动或想法前后不一,互相抵触。

(自相矛盾)同学们!

请你根据这段话的意思用一个词语概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板书:

自相矛盾)谁知到什么是寓言?

(生说,如说的不对,可以在学完这则寓言后告诉老师答案)

二、精讲课文。

1、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吗?

请自由朗读故事。

2、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3、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1)教给学生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

(先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

(2)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戳”(教师板书字形,动作演示“戳穿”)

在这个故事中,是什么“戳”什么?

(4)他是怎么卖他的矛和盾的?

(边叫边夸)顺势帮助学生区分“买”和“卖”。

(5)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

(夸口)(板书)

3、“夸口”是什么意思?

(说大话。

)他是怎么说的?

他先夸自己的

(盾---坚固得很-----什么矛----都不能戳穿)他接着又夸自己的

(矛----锐利得很-----什么盾---都能戳穿)。

(1)谁来读读这位楚国人的话。

(2)谁再来学学这位楚国人夸夸自己的“矛”和“盾”.

(3)听了这位楚国人的话,有人买吗?

为什么?

对,他们没买,因为他们听出了这位楚国人话中有问题。

有什么问题?

(他说话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

4、如果你是其中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

怎样说?

指导读好问话。

(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

(1)你是一位孩子,叔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一位中年人,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一位老人,年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围观者的反问中,那个楚国人有什么反应?

(1)只能——“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

(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2)“张口结舌”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在围观者的反问中,那个楚国人____,回答不出来了。

(哑口无言,目瞪口呆,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4)他为什么张口结舌?

他敢试给大家看吗?

为什么?

(5)拓展思维练习:

如果试的话,会有什么的结果?

如果矛戳穿了盾,说明盾不______,这跟他说的哪一句话相矛盾?

如果矛盾不能戳穿盾,说明矛不________,这跟他说的哪句话相抵触,这两种结果,最终都使他的矛和盾________________.

三、联系生活,明道理。

1、通过学习课文和刚才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说话、做事不要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

2、那个楚国人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

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的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

如果有,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四、拓展作业

看看下列句子有无自相矛盾的地方?

1、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

2、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参加会议了。

3、昨天,下了一夜大雨。

4、广场上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红旗。

5、我国的艺术珍品很多,莫高窟中精美的壁画就是仅有的一个。

6、我的家庭作业全做完了,只剩下两道数学题没有做。

五、作业布置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课外阅读2—3个成语故事。

教学板书:

        ①我的矛锐利得很,无论什么盾都戳得穿。

       夸口

         ②我的盾坚固得很,无论什么矛都戳不穿。

 自相矛盾     戳穿盾:

 ①对 ②错

          用矛戳盾

          戳不穿盾:

①错 ②对

       道理:

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成语故事》的第二篇

2、水滴石穿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复述本成语故事。

2、理解故事的原意和现今引用的转换意。

3、引导学生领悟要实现美好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地去做。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三个重点词句的意义。

2、品读中领悟水滴石穿的启示,理解故事的原意和现今引用的转换意。

3、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件准备:

《水滴石穿》的PPT课件、SWF朗读课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中国幅员辽阔,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有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历史。

在源源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许许多多的唐诗宋词、名言警句,以及那脍炙人口的历史成语故事。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出示插图,这块在屋檐下风吹日晒的石头上的光滑圆润的小洞是怎样形成的呢?

4、能用一个成语归纳这幅图的内容?

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初读课文

1、动画播放《水滴石穿》。

思考:

“水滴石穿”是谁对谁说的话?

为什么他要这样说?

2、张县令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就为了这枚铜钱,这个小吏被县令处斩。

为什么县令要下令处斩这个小吏?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再者,这个小吏还没认识到这样做的危害,还说,一枚铜钱有什么大不了的!

3、齐读课文“一日一钱,千日千钱;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石头也会被滴穿的。

三、渗透教育

1、学完这个成语故事后,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这个故事的意思吗?

齐读课文第二节“成语……危害。

2、现在常用在什么积极的地方?

学生讨论后,继续齐读课文第二节“现在,……取得成功。

3、由这个成语故事,你想到了什么样的人具有水滴石穿的精神?

谁能简要地介绍他的事例?

师生共同交流讨论。

4、点击“课件3---4-----5:

[1]指名朗读:

爱迪生、齐白石、贝多芬

[2]听了这三个伟人的的事迹后,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四、沙场点兵

1、回到现实的学习生活当中,深情讲述:

“水滴是渺小的,不能和坚硬的石阶相比。

可是日复一日往石阶上滴,时间一长,石阶上竟出现了一个个小孔。

这就是不起眼的小水滴创造的奇迹!

是因为小水滴相信自己的力量,具有顽强的毅力,坚持不懈地努力。

由此,我想要我们求学成才也存在着同样的道理:

自信与恒心就是成才的重要条件。

可是,我们有些同学,总认为自己天生条件不好,是“没用的人”,“不如人家聪明”,那么从小小的水滴身上,这些同学应该得到启发,完全没有必要灰心丧气,要相信自己的力量,看到光明的希望。

水滴还可以穿石,何况我们小学生呢?

在学习中不仅需要有信心,也需要有恒心,因为知识是日积月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如果没有信心,也就会失去奋斗的勇气,如果没有恒心,理想就会变成空气。

同学们,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攀登科学高峰,必须持之以恒!

”出示课件。

2、课外你还积累了哪些历史成语故事?

共同交流。

五、复述故事

1、分成小组,在小组中互讲故事。

要求:

听清讲得好的地方,并注意不足之处。

选派代表到全班同学的面前进行即兴演讲。

2、指名演讲。

3、小结。

六、总结讨论。

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1.成语“水滴石穿”愿意是指-------,现常用来比喻-------------- 

2.用“水滴石穿”造一个句子。

滥竽充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并理解本课生字词,会用“总是”等词语造句。

3.运用查成语词典和联系课文等方法,理解“滥竽充数”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具准备小黑板、词语卡片、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智能回音

1.做游戏

2.引出课题

二、初读故事,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容易错的词,相机理解。

3.齐读全文,检查朗读情况。

4.指名读全文,其他学生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人物有哪些?

(板书:

南郭先生,齐宣王,齐涽王)

三、深入阅读,明白道理。

(一)探讨“滥竽充数”的意思。

1.联系课后T5,交流“滥竽充数”在成语词典中的解释。

2.默读全文,看看文中哪几句话说了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划下来,并读一读。

1)出示:

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

①你读懂了什么?

②联系这句话理解“滥竽充数”。

③指导朗读。

2)出示:

“每当演奏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