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素材资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7649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素材资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素材资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素材资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素材资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素材资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素材资源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素材资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素材资源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素材资源文档格式.docx

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

《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

《仁者爱人》:

仁爱的基本含义;

《君子之风》:

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周而不比》:

人际交往观;

《诲人不倦》:

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方法及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高山仰止》:

孔子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

《沂水春风》:

师生关系;

社会理想

《中庸之道》:

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

三、需要明确的两个问题:

1、孔子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无序的时代,是一个百姓承受苦难的时代,孔子的社会理想是在这个背景之下产生的。

2、孔子是阶级社会的一员,他的政治理想包含了对于阶级社会等级制度的维护,他的爱”

是一种有着等级差别的爱。

四、分块解读

1、《为政以德》:

【概述】为政以德的思想包含了:

以德、礼导民;

富而后教;

取得百姓信任;

节用爱人,

使民以时;

反对横征暴敛;

足民"

藏富于民;

正己等

均贫富:

孔子所谓的均无贫”指的是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是站

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阐释的,不同于平均主义”。

【相关练习】①、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

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季康子问: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

孝慈,则忠;

举善而教

不能,则劝。

孔子对为政者自身提出了哪些要求?

请结合上述材料作一番分析。

答案:

孔子认为,政者,正也”。

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首先自身要正,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心

修养达到了君子的要求,他才可能为国家做事,也才能够做成事。

所以后代的儒家主张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自身的修炼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

孔子明确提出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如果统治者有感召力,就如北极星一样,居

其所而众星共之”。

如果这样,就没必要杀无道,以就有道”。

小人必然会被感化,君子

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样,孔子自然反对武力征服,主张故远人不

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统治者自身的榜样是对老百姓最好的教育,临之以庄,则敬;

慈,则忠;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古代儒家主张以德治国,现代社会更强调依法治国。

治国应以德”为重还是以法”为重?

请结合本课内容,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参考课后相关链接一一《中华文明是追求道德的文明》

3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孔子曰:

求!

无乃尔是过与?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

臣也,何以伐为?

”……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孔子对曰: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

偃。

”……

(1)从何以伐为?

”和焉用杀?

”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主张,那么孔子提倡的是什么呢?

(1分)

(2)孔子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作用,但是他又叫他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

之可也!

”这样做不是自相矛盾的吗?

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呢?

(4分)

24.

(1)以德治国(1分)

(2)孔子为政的根本思想应该是以德治国国,并且这种以德

治国的思想有很多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说教育熏陶(1分,要肯定孔子的思想);

但是道德

的作用并不是无上的,有时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人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

(1分);

冉有的

这些话让孔子觉得他是那种屡教不改的人,所以孔子认为冉有再也不用用那种道德去感化的

方法,而应当去声讨他。

(1分)表述通顺、完整(1分)(共4分)

4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子贡问政。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12.7)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2.19)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12.11)

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

(1分)

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

请说说你的理解。

(3分)

1•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

(回答其中任何两个既可。

2•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

件;

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

齐景公

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

5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曰: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

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

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6.1)

选文中画线词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

思是否一样?

为什么?

不一样。

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

纲领;

均无贫”则是站在贵族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

均贫富”是要劫富

济贫,而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

孔子要人们严守礼制,各得

与名分相应规格的财富,安于等级名分,不可互相侵夺,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的思想。

2、《克己复礼》:

【概述】在这一章里阐释了克己复礼的思想,同时表明了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与仁的关系等。

克己复礼:

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

此处的礼指的是周礼。

克己复礼”是孔子在礼乐崩坏

时代倡导的理论主张和行为准则。

礼与仁的关系:

孔子的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不仅讲制度、讲规范,还讲带着仁爱之

心去执行这些规范;

孔子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孝悌与仁的关系: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一个人只有做到

了孝悌,才能真正的做到仁”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兄弟都不爱的人,又怎么能做到对他

人有仁爱之心?

孝:

孔子认为孝最重要的是孝心,而不仅仅是孝行。

也就是所谓的色难”

【相关练习】①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6分)

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

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23.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

24.为什么说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参考答案:

23.齐景公的结论只关心生活中的吾”,只关心吾食之”,并且是一个反问句,

与孔子君臣父子天伦人伦关系的理解实在是天壤之别。

24.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没

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他们给了我们人间第一爱。

因此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都不孝敬,就失

去了对这个世界的爱的根本了。

乌鸟尚知反哺,更何况人!

2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曰:

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孔子曰:

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

有是哉,子之迂也!

奚其正?

野哉,由也!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这两段文字都写了子路极富个性的语言和孔子对他的态度。

1•你从子路的言语中可以看出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2•为什么孔子对子路所言持否定态度?

(2分)1•率真(直率)、不谦逊。

(答胸无城府”、粗野”不给分。

)2•因为孔子非常主张为人要谦虚礼让,讲究礼节。

3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121颜渊问仁。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

”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711子曰: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3•好曰:

人而不仁,

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根据上述材料,说说礼”与仁”之间的关系。

1、礼并不只有钟鼓玉帛等外在形式,还有决定、支配这些形式的内核,就是仁。

2、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

礼是建立在仁基础上的礼,不但讲制度,讲规范,还要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

觚不觚,觚哉!

觚哉!

孔子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他是针对什么而说的?

觚不像个觚,这还是觚吗?

这是用的比喻的手法,是针对当时君无君道,臣无臣道的礼崩乐

坏的社会现实而发的感概。

⑤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颜渊问仁。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回虽

不敏,请事斯语矣。

(1)你对孔子的礼”和仁”是怎样理解的?

(2分)

(2)宋儒理学家说克己复礼就是存天理,灭人欲”,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

(1)(2分)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反映•当人的言行举止都合乎礼,合乎义,这就是仁”了,礼”是仁”的前提,仁”是礼”的必然。

(理解基本正确,言之成理即可)

(2)(2分)宋儒把克己复礼”看作是存天理,灭人欲”,不强调君父的责任,只强调臣民的义务,将父权君权绝对化,未免狭隘,在孔子看来,克己复礼”就是要克制自己,复归于礼,一切照礼的规定办事,不但对臣民人子有要求,对君王和父辈也有制约。

(意思

基本正确即可)

3、《知其不可而为之》:

【概述】在这一章里主要表现的是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

同时也包含着儒家与道家

(隐者)之间的思想碰撞。

在礼崩乐坏,社会无序的背景下,出世与入世,担当与逃避是两

种不同的人生观,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也都有一定的局限,这一点是本章的重点。

【相关练习】①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筱。

子路问曰:

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

四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