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版中考模拟化学试题A卷Word下载.docx
《吉林省版中考模拟化学试题A卷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版中考模拟化学试题A卷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C.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D.硫+氧气二氧化硫
5.根据下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置
B.用玻璃棒搅拌使反应充分
C.用酚酞溶液判断该反应是否发生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6.下列物质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Cl、K2CO3、NaOH
B.HCl、AgNO3、Na2SO4
C.KMnO4、CuCl2、NaNO3
D.NaCl、KNO3、(NH4)2SO4
7.已知X、Y、Z三种金属能发生下列反应:
X+H2SO4=XSO4+H2↑;
Y+Z(NO3)2=Y(NO3)2+Z;
Z+X(NO3)2=Z(NO3)2+X.则X、Y、Z三种金属与氢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X>H>Y>Z
B.X>H>Z>Y
C.Z>Y>X>H
D.Y>Z>X>H
8.室温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瓶为10%的溶液。
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A.加一定量的水
B.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C.略降低温度
D.室温时,蒸发少量水
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Zn+CuSO4==Cu+ZnSO4
B.Ca(OH)2+CO2==CaCO3↓+H2O
C.CaCO3+2HNO3==Ca(NO3)2+H2O+CO2↑
D.NaOH+CuSO4==NaSO4+Cu(OH)2↓
10.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氧化铜逐渐加入稀盐酸中
B.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不相等
C.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
D.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溶质成分相同
11.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
将这些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
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该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
A.CO、CO2
B.H2、CO
C.H2、CH4、CO
D.CH4、CO、CO2
12.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等质量的Mg和MgO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C.等质量的铁和镁与过量且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D.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A.A
B.B
C.C
D.D
13.下列是甲烷(CH4)在空气中燃烧(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的微观过程示意图,符合该反应微观过程先后顺序的选项是()
A.②③①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14.电影《黄金大劫案》上映后,里面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液)溶解黄金的情引起了广泛的热议。
黄金溶解在“王水”中形成HAuCl4(四氯合金酸),没有氢气产生。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王水”溶解黄金是化学变化;
②金比氢活泼;
③HAuCl4中,Au的化合价为+3价;
④“王水”可以用铁质容器盛装。
A.①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
1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瓶盖,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成红色
D.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的铜
16.按照一定的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便捷途径。
小华同学在家中建立了小小化学实验室,他收集了许多物质,其中有:
①纯碱;
②生石灰;
③醋酸(CH3COOH);
④熟石灰;
⑤酒精(C2H6O);
⑥铜;
⑦石墨;
⑧氧化铁;
⑨蔗糖(C12H22O11);
⑩尿素[CO(NH2)2].对上述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属于有机物的有③⑨⑩
B.属于单质的有⑥⑦
C.属于碱的有①④
D.属于氧化物的有②
17.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浓硫酸也具有挥发性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所以它们的性质相同
C.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点燃氢气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甲烷前也需要检验纯度
18.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19.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化学式与俗名、名称均一致的是()
A.、消石灰、氧化钙
B.、纯碱、氢氧化钠
C.、苏打、碳酸钠
D.、酒精、乙醇
20.一些常见食物的近似pH范围如下表:
食物
苹果
鸡蛋清
西红柿
葡萄汁
牛奶
pH
2.9~3.3
7.6~8.0
4.0~4.4
3.5~4.5
6.3~6.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鸡蛋清显中性
B.西红柿的酸性比苹果酸性强
C.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吃苹果
D.牛奶的碱性比鸡蛋清的碱性强
2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并且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5g水受热变成5g水蒸气
B.5g食盐溶解在95g水中,成为100g食盐溶液
C.100mL水加入100mL酒精,体积小于200mL
D.木炭燃烧后质量减少
22.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A.NaOH,KC1、稀HNO3、CuSO4
B.K2SO4、Ba(NO3)2、Na2CO3、NaCl
C.BaCl2、MgSO4、稀HNO3、NaOH
D.稀HCl、NaNO3、K2CO3、Ca(NO3)2
23.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中,正确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试剂
A
铁粉
铜粉
稀盐酸
B
NaCl
Na2CO3
稀H2SO4
C
CO2
CO
灼热的CuO
D
KCl
KNO3
H2O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24.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科研息息相关。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胃酸过多,服用胃舒平[Al(OH)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瓶溶液pH是4.5,如果要使溶液的pH升高,可以用___________的方法;
(4)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最好选用试剂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同的碱具有相似性质,但性质也存在差异。
例如:
氢氧化钠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而氢氧化钙溶液却能与其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稀释浓硫酸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能源与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
(1)化石燃料是现今社会的最主要能源,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和天然气;
(2)“雾霾”天气与大气中含有大量PM2.5(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有关。
下列做法不助于减少雾霾天气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校园内垃圾就地焚烧
B机动车采取限行措施
C节日里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D少开私家车,多乘坐公交车上下班
(3)煤气化是提高煤的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的方法。
煤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得到水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开发新能源是各个国家能源战略发展的方向,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____)
A 风能
B 潮汐能
C 太阳能
D 天然气
(5)开发新能源的同时,也要注意节约能源。
为了让煤燃烧得更加充分,除了增加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外还可以提供充足的_____,这样既可以节约能源,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26.科学方法对化学学习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右图是某同学整理的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图。
(1)分类归纳是研究化学物质的重要方法。
①铁丝燃烧生成Fe3O4的过程中________(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②铁制品的锈蚀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③与FeSO4中铁元素化合价相同的铁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
(2)微观粒子模型化是研究化学变化的重要方法。
①图甲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
该图说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
(填字母)
a.原子核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原子的电子层数
②图乙是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示意图。
从粒子角度分析该化学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
(3)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①实验l中同时向烧杯中加入一粒相同大小的品红,发现整杯水变红的时间热水比冷水短。
这是因为__________。
②实验2中使用铜片是为了对比__________不同。
③实验3是大小形状相同的Mg、Zn、Fe、Cu四种金属同时投入到盐酸中发生的现象,金属周围的黑点表示生成的气体。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铜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b.四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Mg
c.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质量:
Zn比Fe多
27.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铁原子__________;
(2)加碘盐KIO3中I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
(3)核电荷数分别为8、12的两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__________;
(4)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单质_________;
(5)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__;
(6)“Fe2+”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
28.人类应合理利用和开发金属资源.
(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