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7362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顶管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顶管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顶管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顶管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顶管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顶管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顶管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管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顶管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5.3测量放样基本内容6

5.4桩志布设6

5.5基本技术要求6

六、平面控制测量7

6.1平面控制点检测7

6.2地面趋近导线测量7

七、高程控制网测量8

7.1水准控制点检测8

7.2地面趋近水准测量8

八、联系测量8

8.1水准测量8

8.2轴线测量9

九、顶管施工测量10

9.1测量目的10

9.2测量方法10

9.3轴线测量控制措施10

十、竣工测量11

十一、测量误差控制12

11.1图纸误差复核12

11.2保证控制网布设精度的控制12

11.3控制点精度措施12

十二、顶管施工测量及测量纠偏方法13

12.1顶管施工测量13

12.2测量纠偏控制13

12.3顶管进洞前后的测量14

十三、测量精度控制措施14

十四、测量成果管理15

十五、测量工作注意事项15

一、编制依据

(1)凤台路泵站增设进水管工程施工图纸。

(2)城西干道综合改造工程招投标文件。

(3)本工程招标答疑及澄清文件、补遗文件。

(4)南京市现行的相关技术规范标准。

二、编制目的

本测量专项方案宗旨是按工程建设的基本规律、施工工艺规律,并按相关测量规范要求,制定相应可行的具体测量措施,用于指导现场施工。

确保施工班组按照设计、规范施工,保证工程质量、进度。

三、工程简介

3.1工程概况

凤台路泵站增设进水管工程属城西干道综合改造工程的配套项目,为原穿越城西干道管道改建工程,由于既有穿越凤台路进入凤台路泵站的污水管道与拟建的水西门隧道在K4+600左右交叉,且位于隧道结构空间内,需将污水管道改建后拆除既有污水管道方能施工隧道工程。

该工程起点位于西水关泵站北侧,向南穿越内秦淮河后西至城西干道,再沿城西干道向南至K4+816处向西穿越城西干道,然后沿秦淮河向北至凤台路泵站终点。

3.2水文地质情况

(1)地质情况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显示该沿线场地范围内,岩土层变化大,主要岩土层为:

1-1杂填土:

灰、灰黄,松散,以建筑垃圾为主,含大量的碎石、砖块;

1-2素填土:

灰,以粉质粘土、粉土和淤泥质土为主,含碎砖、石子,其中Z2-水西门-73孔8.10~11.20m为岩块,11.20~17.60m为木桩,对顶管施工影响较大;

2-1粉质粘土:

灰黄色,可塑;

2-2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

褐灰色、灰色,流塑,含腐植物碎屑。

2-3粉质粘土夹粉土:

褐灰色,软~流塑,局部夹淤泥质粉质粘土和粉砂薄层,呈千层饼状,层理发育

2-4粉质粘土夹粉土:

灰色,软~可塑,局部夹淤泥质土呈流塑状,夹薄层粉土、粉砂,层理发育

2-5粉细砂:

灰色,中~密实,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

5-1强风化粉砂质泥岩:

紫红、砖红,强烈风化后呈土状,手捏易散,遇水极易崩解软化,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5-2中风化粉砂质泥岩:

紫红、砖红,岩芯呈短柱状,锤击易碎,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本工程顶管主要位于1-2、2-1、2-2土层中。

(2)地下水情况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施工范围内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孔隙潜水赋存于1层填土中和2-3层粉质黏土及其透镜体孔隙中。

稳定水位埋深2.5~3.9m,受临近河流影响,年变幅约1.5m,地下水历史最高水位10.22m,近3~5年最高水位9.55m。

孔隙潜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管道水入渗和河水补给;

排泄方式主要为自然蒸发、向秦淮河排泄;

地下水径流较缓慢。

1-2及2-1、2-3层为弱透水层。

3.3主要内容

导线点及水准点复测及加密测量,桩基的平面测量及高程测量。

沉井施工的测量控制及顶管施工的测量控制。

具体包括沉井的高程控制、井中心坐标的控制、套管轴线及标高控制、顶管高程及轴线控制。

以及沉井下沉、顶管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的监测。

四、人员组织及仪器配备

测量控制是贯穿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十分关键的工作。

为此,项目部成立专门测量放样小组,由具有理论和实际施工经验的有测量员证的工程师负责,控制测量根据工程各部位特点由专职测量队员实施,并及时做好有关施测纪录。

人员配备:

测量负责人2名,测量技术工4人。

测量工作是一项集体性的行为,观测、记录、持尺人员要相互协作,紧密配合,确保测量精度。

测量仪器配备:

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精度

备注

全站仪

瑞德RTS-822A

1

测角精度±

2″

测距精度2mm+2ppm

合格有效

水准仪

欧波E24

±

3mm

钢卷尺

5m和50m

若干

最小刻度1mm

黑红塔尺

3m

2

最小刻度5mm

水准尺

5m塔尺

刻度误差:

≤±

0.2mm

五、测量放样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5.1概述

因本工程顶管沿线环境较为复杂,保护要求高。

工程开工前,根据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平面控制网点及水准网点,导线网及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建立供施工使用的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设立的控制网经监理人审定后,作为以后施工测量的依据,进行测量。

5.2检查、复核测量桩志

测量复核业主和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所交付的工程测量控制点、水准点等桩志和有关测量资料,如有桩志不足、不妥、位置移动或精度与要求不符,均须进行补测、加固,并将核测结果报送监理、业主审批。

5.3测量放样基本内容

(1)根据业主和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移交的测量控制点位布设施工控制网,并定期检查(一般三个月或大雨过后测量一次)。

(2)测定顶管井中心位置、围护桩施工平面位置及高程。

(3)补充施工中需要的水准点。

(4)施工过程中,测定并检查施工部位的位置和标高。

(5)顶管顶进轴线、标高测量。

(6)建筑物的外部变形观测点的埋设和定期观测。

(6)其他施工测量与放样定位。

(7)竣工测量。

5.4桩志布设

为防止差错,作为施工过程中控制中心线桩及水准点等测量重点标点,设置二组及二组以上以供相互检查核对,并做测量检查核对纪录,布置的控制桩均设在稳固可靠,通视良好的地段。

5.5基本技术要求

(1)所有测量工作均要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2)坐标、高程系统:

本工程采用的平面坐标系统是南京市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是吴淞高程系统。

根据精度分析并结合施工的特点,测距边只进行温度、气压等气象改正和倾斜改正,不进行高斯投影和大地基面投影改正。

(3)平面测量标志尽可能地采用强制对中标志,可以有效地消除对中误差。

因受施工条件的限制,有时会有短边出现,此时对中误差对角度影响特别明显,如采用强制对中标志,可有效消除对中误差。

(4)校对测量数据,由两人采用两种不同方法计算,以进行校核。

六、平面控制测量

6.1平面控制点检测

根据业主及测绘院提供的平面控制点作为向管道内传递坐标和方位的联系测量依据。

对甲方所提供的平面控制点进行复测,并上报监理给予复核,如果检测的成果超限,立即以书面形式报监理工程师确认,并及时会同业主和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解决。

其中平面点实测与理论值较差为:

夹角≤5″(边长大于1公里);

当边长小于1公里时按照下列公式:

E/D*ρ(E=0.025、D=边长、ρ=206265)。

其中最大不超过±

10″,边长实测与理论值较差为1/90000。

6.2地面趋近导线测量

地面趋近导线测量的目的是从测量交桩点通过附和导线的形式把坐标、方位引测到顶管井位附近点位或施工控制点上,为竖井传递或测量放样做好准备。

近井点或施工控制点的个数不得少于3个,并相互通视。

技术指标为:

(1)每边测距中误差±

6mm

(2)测角中误差±

2.5″

(3)测回数4(1″全站仪);

(4)方位角闭合差±

5√n″

(5)全长相对中误差1/35000

(6)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

8mm

观测采用左右角观测,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

的较差小于4″。

边长往返测各两测回,一测回三次读数的较差小于3mm,测回间平均值较差小于3mm,往返平均值较差小于5mm。

气象数据每条边在一端测定一次。

测距边只进行气压、温度等气象改正和倾斜改正,不进行高程归化和投影改正。

(如下图)

图1趋近导线示意图

七、高程控制网测量

7.1水准控制点检测

测量复核业主和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所提供的工程测量控制点、水准点等桩志和有关测量资料,提供的水准控制点应满足规范要求,对所提供的水准控制点进行定期检测,上报监理给予复核,如果检测的成果超限,立即以书面形式报监理工程师确认,并及时会同业主和上海市测绘院研究解决。

7.2地面趋近水准测量

地面趋近水准测量的目的是把测绘院提供水准控制点引测到每个顶管井近井水准点或施工水准点上,为竖井传递高程放样做好准备。

在甲方提供的控制水准网下布设水准网,布设成附合路线。

在每个顶管井边设置2~3个水准点,采用往返测。

主要技术要求为:

视距小于100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20√Lmm,L以km计。

八、联系测量

8.1水准测量

依据水准测量原理,从已知水准点将高程引测至工作井或接收井附近,然后将地面高程引至井下(如图7-1):

HB=HA+a-(d-c)-b(A为已知水准点)

从而就可以测得所需高程。

图2水准测量示意图

8.2轴线测量

轴线测量就是将设计顶管轴线放样至实地位置,即轴线放样。

该工作在顶管施工中非常重要,它关系到顶管预留洞口正确位置的确定,同时也为之后要进行的顶管的测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轴线测量采用AUTOCAD软件(内业)和全站仪(外业)进行。

首先,将轴线点坐标和井中心坐标载入AUTOCAD软件中,然后以井中心为中心画一圆(略大于工作井半径),再将轴线延长,与圆相交。

其次,利用全站仪将2点坐标放样出来即可。

将点放出来后,利用铅垂原理将轴线中心引至设计标高即可。

九、顶管施工测量

9.1测量目的

顶管施工测量的目的在于测量出顶管机头当前的位置,并与设计管道轴线进行比较,求出机头当前位置的左右偏差(水平偏差)和上下偏差(垂直偏差),以引导机头纠偏。

为保证顶管施工质量,机头位置偏差必须加以限制,因此纠偏要及时,做到“勤测勤纠”。

本工程顶管均直线顶管,在工作井内,能与机头直接通视,因此测量机头的位置比较简便,顶进施工时,在工作井内安置全站仪,并在机头内安置测量标牌,就可以随时测量机头的位置及其偏差。

9.2测量方法

测量是使顶管机沿设计轴线顶进,保证顶管机顶进方向精确度的前提和基础。

为保证本工程的测量精度,施工前首先完成对业主所给测区导线网与水准网及其它控制点的检核。

在顶管机上配备激光导向系统指导顶管机顶进,以降低人工测量的误差和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

同时采用全站仪对顶管轴线进行测量控制。

施工时严格贯彻测量一放两复制度,即项目部测量队进行复核,然后反馈给监理和业主确认,监理监测确认后,再由项目测量队进行施工放样测量,从而确保顶管按设计方向顶进。

9.3轴线测量控制措施

1)控制测量方法

顶管内接收激光束的光靶传感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了顶进姿态测量控制系统,用来测量以激光导向点为参照的顶管机切削舱的测量板的垂直和水平位移、激光入射水平角及顶管机切削舱仰角及滚动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