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近况与走向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7307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宗教的近况与走向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宗教的近况与走向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宗教的近况与走向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宗教的近况与走向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宗教的近况与走向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宗教的近况与走向Word格式.docx

《宗教的近况与走向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宗教的近况与走向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宗教的近况与走向Word格式.docx

1908年在法国的莫斯特山洞遗址发现了宗教遗迹,证明了20万年前原始人才有了灵魂不死、万物有灵的观念。

从巫术的萌芽到宗教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渡。

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在其巨著《金枝》中指出:

“在人类发展进步过程中,巫术的出现早于宗教的产生……巫术信仰的单一性、普遍性和永恒性表明,巫术体现了人类更早历史时期的更为原始的思想状态,全人类各种族都曾经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这一状态而走向宗教与科学。

而从宗教到科学,更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程,近代科学自16世纪从宗教的怀抱中挣脱出来以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以来,科学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由于科学在人类生活中的大量应用及其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福祉”而成为一种非常强大的社会力量,并取代宗教成为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力量。

对此,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书中指出“近两世纪以来,宗教一直处在防守地位,并且大有招架不迭之势。

这个时期是空前的知识进步的时期”。

在科学技术解决了大量人类原来无法解释和把握的事情之后,人类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认为人类能够处理和解决所有的问题,从而对于宗教这种采用超自然、超人间力量解释现实的方式进行了消解与否定,这时,人们有理由感到,科学取代宗教的时间指日可待。

举例:

1.1766:

威尼斯圣马可教堂安装避雷针

2.达尔文进化论

一、对立论

当代著名数学家、逻辑学家、英国哲学主流——分析哲学创始人罗素:

科学与宗教的对立实质上就是“观察或知识”跟“权威或教义”的冲突,整个一部自然科学发展史就是知识不断征服教义、科学不断战胜宗教的历史。

宗教教义都是从某一普遍原则演绎出来,基督教的普遍原则就是相信上帝和《圣经》的绝对权威。

科学活动是一种依靠观察或根据实验推理的过程,出发点不是普遍的原则而是特殊的事实。

宗教教义体系自称拥有永恒的绝对的真理,科学家历来只承认现有知识的暂时性,还需不断探索与发现,不断用新成果推动人类知识进步,科学精神就是抛弃“绝对真理”,追求有实践意义的“技术真理”。

罗素:

宗教是由于恐惧产生的病症,是人类灾难深重的渊源。

恐惧:

指人们对未来世界、神秘事物、艰难世事等的恐惧心理。

17到19世纪初相继兴起于欧洲各地的启蒙运动有两大目标,一是冲击宗教蒙昧主义,树立理性与科学的权威;

二是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建立自由、民主、平等与法制的社会。

所以将宗教批判与政治批判相提并论,甚至放到首位。

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众多思想家一再宣告“宗教终结了”,他们盼望科学彻底取代宗教的那一天。

可今天看来,这只是一种设想或推测,不但没有得到证实,而且在方法论上盲目信赖科学或理性。

然而,上述预测的落空以及对科学与理性的怀疑,并不等于对宗教或上帝的证实。

二、相关论或和谐论

哲学家怀特海:

未来的历史进程将取决于他这一代人对于科学与宗教之间的恰当关系做何决定——人们借助宗教的符号来给他们的生活赋予意义,借助科学的模型来控制他们的环境,而这两者的力量又是如此的强大。

基督教的教会人士并非全都是蒙昧主义者,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曾公开宣称接受宗教信仰,即使他们的神学是可疑的。

牛顿自称《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声明讨论诸如上帝的属性以及上帝与物质世界的关系这样的问题是自然哲学的任务。

1940年,爱因斯坦在《科学和宗教》的演讲中指出:

“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瞎子。

”怀特海认为“除了各种感官的冲动以外,对人类具有影响的两种最强大的普遍力量,一种是宗教的直觉,另一种是精确观察和逻辑的推理。

”1994年,我国著名哲学家熊月之指出:

“科学没有宗教会导致人的自私和道德败坏;

而宗教没有科学也常常会导致人的心胸狭窄和迷信。

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宗教是互不排斥的,他们像一对孪生子——从天堂来的两个天使,充满光明、生命和欢乐来祝福人类。

”(《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

卡西尔(ErnstCassirer)曾经指出:

在所有的人类活动和人类文化中,我们所发现的是“多种功能的统一”。

艺术给予我们直观的统一,科学给予我们思维的统一,宗教和神话则给予我们情感的统一。

艺术为我们敞开了“生活形式”的世界,科学为我们揭示了规律与原则的世界,宗教和神话则起始于,人类意识到生命的普遍存在和根本同一。

因此,文学与宗教就象一棵树上长出的两个分支,它们同长于人类意识形态的大树上,而又绽开出不同色泽、不同形态的花朵。

三、分离论

蒂利希:

宗教信仰之所以不同于科学研究,二者所寻求的真理不属于“同一个意域”(thesamedimensionofmeaning)。

如关于进化论,神学家误把创世传说看成科学描述,而进化论者则把人类仅仅看作低等生命形式进化的产物,以致忽视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定了人性。

对上帝的论说在实验室实践的情境下是不合适的,但在崇拜或自我检讨的情境中是合宜的。

四、复杂性与微妙性、多样性

[英]约翰·

布鲁克《科学与宗教》,剑桥科学史丛书之一

哲学家早就断言:

人是一种理智的或理性的动物,人能靠理智能力和理智知识辨别是非,权衡利害,支配行为等。

宗教信仰作为一种历史或文化传统,跟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有着错综复杂的源流关系。

科学探究的每一个新分支都需要有它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方法论。

科学意味着经验研究和高度专业化的现代含义。

第二部分宗教的本质与定义

恩格斯《反杜林论》:

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形式。

[德]新教神学家、宗教哲学家蒂利希(Tillich)指出:

“宗教,就该词最宽泛、最基本的意义而论,就是终极关怀。

作为终极关怀的宗教是赋予文化意义的本体,而文化则是宗教的基本关切表达自身的形式总和。

简言之,宗教是文化的本体,文化是宗教的形式。

布鲁克《科学与宗教》:

宗教是根据人对超自然存在的信仰,或根据人对某种用于整合人们生活的超验“他者”(other)的承诺来定义的。

可以指组织化的制度,通过信条与礼仪,宣称对于人类命运问题给出了连贯一致的答案。

宗教可以指任何表现于道德命令中的执著的信念。

1、宗教与形而上学:

一种思想方式、一种信仰、一种独特的沉思世界的方式;

2、宗教与道德:

一种行为方式、一种独特的愿望与爱心、一种特殊的行为和品质。

3、宗教与情感:

即无限的、绝对的依存感,作为人生信念、生活方式,宗教显然包含情感的因素,宗教情感有时犹如一阵和缓的潮汐连绵而来,或许是一种稳定持久的心灵状态,或许骤然爆发而使人欣喜若狂心醉神迷,它有野蛮的恶魔般的形式,沦落为近乎狰狞的恐怖与战栗;

有原始的和早期表现形态,发展为某种美丽的纯洁的与辉煌的东西。

(德国)现代新教神学之父施莱尔马赫说:

“宗教的本质既不是思维也不是行动,而是直觉和感受。

它希望直观宇宙,它想虔诚地聆听宇宙自身的展现与行动之音,他渴望在孩子般的宁静与柔顺中被宇宙的直接影响所抓住所充满。

4、宗教与心理:

一种价值重大的选择,一种有强制性的选择。

詹姆斯:

在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身上,每一种能量和忍耐,每一种对付人类罪恶的勇气和能力都得到了解放。

5、宗教与社会:

遍存于全人类社会的制度

6、宗教与文化:

宗教是文化的本体。

第三部分宗教的现状与走向

一、宗教的功能

生存的功能:

宗教的信仰弥补安慰人类在与自然奋斗以求生存过程中所产生的挫折与忧虑心理

整合的功能:

借宗教的信仰,人类社群生活得更为和谐圆满。

集群而居,宗教则发挥整合群体、巩固社会规范的功能

中东的黎巴嫩1989年内战结束达成《塔伊夫协议》实行配额性质的宗教民主:

基督徒与穆斯林议员比例为1:

1。

黎巴嫩54%的民众信奉伊斯兰教,主要是什叶派、逊尼派、德鲁兹派;

46%信奉基督教(源于法国殖民地),主要有马龙派、希腊东正教等。

今年6月7日国民议会选举,小哈里里代表“3.14”联盟获得71席,代表逊尼派、德鲁兹派穆斯林与部分基督派;

“3.8”联盟获得57席,代表什叶派穆斯林与基督教马龙派。

印度、韩国的社会稳定与宗教因素

认知的功能:

宗教信仰维持人类认知过程的持续发展

二、宗教与高科技时代

1.高科技带给人们的负面作用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人们发现发达的科学技术和高度的物质文明并没有为人类创造一个和平、幸福、和谐的现实社会。

3.现代科技并不能解决人生种种难题,比如战争并没有消失。

4.现代科技以及与之配合的社会制度和人际关系,却产生更多更复杂的难题与困境。

5.而且现实生活中仍然有现代科学技术无法或者暂时无法克服战胜的巨大空间,比如2008年遭遇的雪灾、汶川大地震等。

6.现代科技的复杂性与专门性,也使社会不同的阶层在知识的获得上产生很大的差距,城乡差别、东西部差别、贫富差别仍然存在。

在这种思考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逐步认识到,科学取代宗教是一个必然趋势,但目前还存在一个较长的甚至相当长的科学与宗教和谐共处的过程。

有时甚至还有宗教过度发展的趋势,如20世纪70年代的台湾:

寺庙9000多座,天主教堂1345座,基督教堂1700座。

信奉的类型、层次都有变化:

穷人抽签,富人烧香

内涵:

信奉的少,接受算命的增多

三、宗教中的确存在着诸多现代性因素

事实上,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文化体系,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存在,科学与宗教一直在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和作用,从不同的方面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还说过:

“宗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或是再度丧失了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

宗教中的确存在着诸多现代性因素,如,伊斯兰教的安拉是超越于民族意识之上的上帝,于此,信奉伊斯兰教的不同民族、一切教徒都是平等的。

基督教中上帝的德性是仁爱,宽恕他人的罪恶,对人谦卑,劝慰人们忘掉世界一切人与人、民族与民族的仇恨,将信徒个体消融于耶稣的精神人格之中,这颇类似于中国古代思想中万物一体的思想,与普渡众生的大乘佛教也颇为相似。

基督教迄至近代,又汲取了希腊精神或日耳曼精神,由重宽恕、谦卑演变而更注重自我的尊严与个体意志,这也是基督教中具有近代思想的因子。

而佛教则从反面得到了相似的结论,佛教认为一切法都是因缘生,故而要破除一切我执与法执,但佛教是以人的直接的神秘经验或戒、定、慧等修养工夫而获得解脱,其路径又是自主的,直接的,这一切多少也含有某些现代性的因子。

所以黑格尔认为:

“宗教所涉及的与其说是行动本身,毋宁说是人的心情,是心的天国。

四、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

1、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道、释合流的产物。

在欧美,作为西方文化根基的基督教,是古希腊世俗文化、犹太文化、古罗马政治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而基督教文化又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整合,成为当今盛行于欧美的文化系统。

天主教:

1.供奉耶稣、圣母玛利亚(耶稣之母)、圣徒;

2.《圣经》有73卷,其中《旧约》46卷,《新约》27卷。

3.组织严密,以梵蒂冈教廷为自己的组织中心,以教皇为最高领导,实行“圣统制”和“教阶制”,信仰的权威在教会。

4.教职人员均为男性:

主教、神甫(神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