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精校Word解析打印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71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精校Word解析打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精校Word解析打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精校Word解析打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精校Word解析打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精校Word解析打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精校Word解析打印版.docx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精校Word解析打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精校Word解析打印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精校Word解析打印版.docx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精校Word解析打印版

河南省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

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A.血糖B.血红蛋白C.血浆蛋白D.血脂

【答案】B

【解析】内环境指的是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与氧气的运输有关,因此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项正确。

2.如图所示①③④代表人体内的体液成分。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花粉过敏时,②中的液体会增多

B.④和②的组成成分可以相互转化

C.③的滲透压增大,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①中

【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

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

花粉过敏时,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到组织液中,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流向组织液,组织液的量会增加,会造成局部组织水肿,A正确;少部分组织液可以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外渗形成组织液,这是淋巴管的结构决定的,B错误;细胞外液的滲透压增大,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造成尿量减少,C错误;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③细胞内,D错误。

3.将培养在20℃环境中的一只小白鼠移到温度为-5℃的环境中,小白鼠体内将发生的变化是

A.皮肤的毛细血管舒张,散热量减少B.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

C.散热量大于产热量,体温下降D.肝脏细胞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

【答案】D

【解析】寒冷环境中,小白鼠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散热量减少,A项错误;小白鼠被移到-5℃环境中,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寒冷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项错误;小白鼠属于恒温动物,体温相对稳定,寒冷环境中经机体的调节,体温仍能维持相对稳定,C项错误;肝脏是主要产热器官,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增强,机体产热量增加,D项正确。

4.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会使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B.抗利尿激素增加,会导致尿量增加

C.水盐平衡是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D.机体失水时,会引起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

【答案】C

【解析】大量饮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A项错误;抗利尿激素增多会引起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尿量减少,B项错误;水盐调节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激素和神经的协调作用,水盐平衡是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C项正确;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项错误。

5.对于Ⅰ型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激素,高温处理后会失活

B.注射到病人体内的胰岛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被灭活

C.胰岛素的靶细胞是肝细胞,因此它只作用于肝脏,促进合成肝糖原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拮抗作用,它们的分泌均属于反馈调节

【答案】C

【解析】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激素,它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它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高温处理后会失活,A项正确;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被灭活,胰岛素也不例外,B项正确;胰岛素的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和肌肉细胞等体内所有细胞,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C项错误;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因此在血糖调节中二者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且它们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自身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D项正确。

6.下列关于体液中Na+、K+与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未受刺激时,神经细胞内外液中Na+、K+分布均匀,使膜内外电位差表现为零

B.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对K+的通透性大,K+外流,使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受刺激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D.Na+、K+进出神经细胞时,都需要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

【答案】A

【解析】神经细胞内外液中Na+、K+分布不均匀是静息电位形成的基础,A项错误;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对K+的通透性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从而使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B项正确;神经细胞受刺激时,Na+通道打开,Na+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迅速逆转,表现为外负内正,C项正确;Na+进入神经细胞的方式和K+运出神经细胞的方式都为协助扩散,Na+运出神经细胞的方式和K+进入神经细胞的方式都为主动运输,它们都需要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D项正确。

7.如图1为兴奋传导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某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像。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族所引起的信号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刺激①处所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递

C.正常机体②中的神经递质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

D.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时,需要③的参与

【答案】D

【解析】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所引起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A项错误;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方式单向传递,B项错误;图中②为突触小泡,其内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被分解,不会持续作用,C项错误;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神经递质,需要消耗能量,图中③为线粒体,可为其提供能量,D项正确。

8.下丘脑是调节内脏及内分泌活动的中枢。

如图表示下丘脑与其他两种内分泌腺的关系,其中1、2、3、4过程分别表示激素分泌的调节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甲分泌的激素对乙、丙的分泌都起抑制作用

B.丙为下丘脑,它与乙之间只通过激素调节相联系

C.若图中甲为甲状腺,则2过程发挥作用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

D.图中反映了甲分泌激素的调节存在着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

【答案】B

【解析】依题干信息分析题图,可判断图示为下丘脑参与激素分泌调节的分级调节机制和负反馈调节机制,图中丙为下丘脑,乙为垂体,下丘脑与垂体之间除通过激素调节相联系外,还存在神经调节,A、D两项正确,B项错误;若图中甲为甲状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C项正确。

9.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中没有免疫细胞参与

B.吞噬细胞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分别起源于胸腺和骨髄

D.因为有记忆细胞的存在,所以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效果强

【答案】C

【解析】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组成,A项正确;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中发挥免疫作用,又可以在特异性免疫过程(第三道防线)中发挥作用,B项正确;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但成熟的场所不同,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C项错误;由于体内存在记忆细胞,当同种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能快速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效应细胞,进而发生二次免疫,因此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效果强,D项正确。

10.下列关于由免疫失调引起的各种疾病中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所产生的抗体能杀灭病原体

B.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是由免疫系统反应过度造成的

C.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是由HIV侵入并破坏T细胞引起的疾病

D.对花粉过敏者避免再次过敏的最好方法是避免接触过敏原

【答案】A

【解析】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但所产生的抗体只能与过敏原发生反应,不能杀灭病原体,A项错误;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由免疫系统反应过度造成的,都属于自身免疫病,B项正确;HIV侵入人体后寄生在T细胞中,会使T细胞大量被破坏,使人体免疫力低下而引起疾病,C项正确;对花粉过敏者,避免再次过敏的最好方法是避免接触过敏原,D项正确。

11.下列关于激素、神经递质和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并通过体液进行传送

B.都是内环境的成分,但其化学本质不一定都是蛋白质

C.细胞合成的激素、抗体和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都会失活

D.都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都不能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

【答案】D

【解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神经递质是由神经细胞分泌的,经组织液传送,作用于下一个神经细胞的细胞膜上的受体;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在血浆之中作用于抗原,A项正确。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但激素、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并非都是蛋白质,B项正确。

细胞合成的激素、抗体和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都会被酶分解后失活,C项正确。

激素和神经递质都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生命活动,而是调节细胞内的多种生理活动;有的激素可以进人细胞内,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D项错误。

12.如图是模拟温特利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进行实验的设计思路所做的实验,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本实验的设计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

B.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琼脂块上是否放过胚芽鞘尖端

C.实验中设置的对照组可排除琼脂块的干扰

D.本实验证明了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尖端下部的生长

【答案】D

【解析】本实验的设计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用与尖端接触的琼脂块和未与尖端接触的琼脂块进行对照,A项正确;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琼脂块上是否放过胚芽鞘尖端,B项正确;实验中设置的对照组可排除琼脂块的干扰,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的作用,C项正确;本实验证明了尖端可能产生某种物质能促进胚芽鞘尖端下部的生长,但没有证明该物质是生长素,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发现过程的相关内容,通过将课本知识进行变形,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13.科学家选用黄化豌豆幼苗切段和含不同浓度IAA的琼脂块作为实验材料,探究IAA对茎生长的影响及茎中乙烯含量的变化,实验处理如图1,实验结果如图2。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段时间后,不同浓度IAA处理的切段都表现出向光弯曲生长的现象

B.切段的伸长与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有关,与有无乙烯无关

C.生长素浓度达到8时,切段中开始合成乙烯

D.当生长素的浓度高于b时,切段生长受到抑制

【答案】C

【解析】由于图1中不存在尖端,因此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切段直立生长,而且生长素浓度增大到一定值时,会抑制切段生长,A项错误;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各种激素是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共同起作用的,因此切段的伸长与乙烯有关,B项错误;据图2分析,生长素浓度增大到a时,切段中有乙烯的生成,C项正确;据图2分析,当生长素的浓度为b时,切段最长,当浓度高于b低于c时,仍表现为促进切段生长,超过c时,表现为抑制生长,D项错误。

14.图1表示芽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图2表示幼苗横放时,根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1中b点可表示具有顶芽植株的侧芽部位的生长状况

B.图2中c、d点的作用效果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图2中f点可表示根近地侧生长素的作用

D.图2中e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的生长没有促进作用

【答案】B

...........................

15.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C.群落中物种丰富度越高,对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增强越有利

D.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无垂直结构,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低

【答案】D

【解析】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