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有创操作及特殊检查临床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7023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醉科有创操作及特殊检查临床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麻醉科有创操作及特殊检查临床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麻醉科有创操作及特殊检查临床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麻醉科有创操作及特殊检查临床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麻醉科有创操作及特殊检查临床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麻醉科有创操作及特殊检查临床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麻醉科有创操作及特殊检查临床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醉科有创操作及特殊检查临床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麻醉科有创操作及特殊检查临床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llen试验阳性)。

二、深静脉穿刺插管术

(一)适应症

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

2.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

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

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

5.研究某些麻醉药或其他治疗用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6.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

(二)禁忌症

1.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重症医学分册》09年版:

一般禁忌症:

穿刺静脉局部感染或血栓形成、上腔静脉综合征

相对禁忌症:

为凝血功能障碍

三.并发症与防治

1.动脉穿刺的并发症

由于所选择的动脉穿刺路径不同,各种血管并发症的种类及发

生概率不尽相同,主要的血管并发症包括出血、血肿、感染、假性

动脉瘤、动静脉瘘、动脉夹层或夹层动脉瘤、动脉闭塞等。

(1)出血与血肿。

①原因:

反复穿刺导致股动脉周围小动脉分支或毛细血管丛损伤,引起局部

渗血;

穿刺点过高导致术后压迫止血困难;

穿透血管后壁,血液自血管后壁渗出,严重时可出现腹膜后血肿;

拔出动脉鞘管后压迫止血不当、压迫时间过短或患者过早下床活

动;

肝素用量过大。

②预防:

严格、规范、准确的股动脉穿刺,争取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反复、

多次穿刺;

严格掌握肝素用量;

正确的压迫止血方法;

叮嘱患者及家属卧床期间避免大幅度活动穿刺侧肢体,避免过早下

床,密切观察穿刺局部纱布有无渗血及穿刺部位周围有无肿胀。

③处理:

穿刺局部出血,应立即给予压迫止血,并尽可能将皮下淤血挤出。

稳定后可考虑局部理疗,促进血肿吸收;

监测患者血压、血红蛋白,根据情况给予补液、输血、升压药物;

必要时借助超声检查判断出血部位,是否有活动出血。

若出血加

重,考虑外科手术或介入处理。

(2)感染:

穿刺点皮肤的感染会引起局部红、肿、热、痛,重度感

染会导致菌血症甚至感染性心内膜炎。

患者会出现发热、寒战及相

应的心脏体征。

①预防:

严格的皮肤消毒及无菌措施,包括衣服、帽子、口罩等。

②处理:

轻度的局部感染可以局部消毒、换药、引流,口服或静脉

使用抗生素。

出现菌血症时应根据血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必

要时外科手术治疗。

(3)血管损伤。

①动脉夹层:

多见于股动脉、髂动脉及腹主动脉,在X线透视下,

沿血管壁有造影剂滞留。

A.原因:

患者原有严重的主动脉硬化、狭窄病变;

髂动脉、腹主动脉严重扭曲;

穿刺或推送导丝时动作粗暴。

B.预防:

术前对穿刺血管的认真、仔细检查与评价,对可疑血管病变应行超

声检查明确病变性质与程度;

动脉穿刺准确、规范,穿刺针刺入动脉后回血顺畅后再送入导丝;

推送导丝过程中,动作轻柔,如遇阻力,切忌盲目用力,应选择带.

亲水涂层的超滑导丝,在X线透视下缓慢推送导丝,导丝通过扭

曲、狭窄的病变后,沿导丝缓慢送入动脉鞘管,且尽可能选择小鞘

管;

对于严重狭窄、扭曲的髂动脉、腹主动脉,应选择长鞘管以减少介

入检查或治疗导管对血管的损伤。

C.处理:

动脉夹层一经确诊,需密切监测患者重要生命体征及血红蛋白,视

病情决定内科保守治疗抑或外科手术治疗;

一般夹层不影响肢体供血可不处理;

严重夹层可行支架置入术或外科手术治疗。

②血管破裂:

包括动脉主支(髂动脉、腹主动脉)及其分支的破

裂。

患者会出现腹腔及盆腔内出血及血肿,严重时可导致失血性休

克。

动脉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硬化、狭窄、扭曲;

操作动作粗暴。

术前对穿刺血管的认真、仔细评价;

穿刺方法准确、规范,一定要在穿刺针尾部回血好时再送入导丝,

推送导丝过程中遇到阻力,应在X线透视下,缓慢推送导丝或换用

带亲水涂层的超滑导丝;

尽可能选择小直径鞘管。

密切监测患者重要生命体征及血红蛋白,必要时给予补液、输血及

升压药物;

分支血管的破裂、出血可采用栓塞、封堵的方法;

大的血管破裂则须外科手术治疗。

③假性动脉瘤:

血肿在动脉穿刺处与动脉腔相通,收缩期血液自管

腔流入血肿腔内,舒张期血液自血肿腔流入动脉腔内。

穿刺部位可

以触及搏动性肿块,听诊可以闻及明显的血管杂音,血管超声多普

勒检查可以确诊。

穿刺不当;

压迫止血不当;

动脉鞘过大,造成创口过大。

准确、规范的股动脉穿刺;

正确的止血方法。

在超声多普勒指导下,用手或血管压迫器压迫股动脉破口(瘤颈

部),若超声提示无血液流动信号,加压包扎24~48h;

瘤腔内注射凝血酶等促凝物质;

外科手术治疗。

④动静脉瘘:

由于穿刺时同时穿透动、静脉,在动、静脉之间形成.

交通。

多在穿刺后数天内出现,穿刺部位听诊可以闻及连续性血管

杂音,血管多普勒超声显示动静脉间有相交通的通道。

穿刺点过低,股动、静脉同时被穿透;

导引钢丝送入动脉过短,送入动脉鞘时,鞘芯穿透动静脉管壁。

准确、规范的股动脉穿刺。

损伤较小的动静脉瘘,可在超声指导下压迫,效果不确定;

损伤大的动静脉瘘须外科手术治疗。

⑤血管闭塞:

多发生于经桡动脉及肱动脉穿刺置管,动脉损伤后远

端血管闭合。

穿刺部位远端动脉搏动消失,超声多普勒检查可以确

诊。

穿刺血管过于细小;

术后加压包扎过紧或时间过长。

B.处理:

部分患者血管闭塞后可以再通,闭塞远端肢体可以通过其

他血管供血。

如果出现远端肢体缺血情况,须外科手术治疗。

⑥血栓和栓塞:

穿刺困难、操作时间过长或患者存在高凝状态等因素,会导致穿刺

针内、导丝及鞘管表面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会随血流到达远端动.

脉;

在送入导丝及鞘管的过程中,由于操作方法不当、动作过于粗暴,

或动脉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狭窄、硬化、扭曲,使得血管内膜的粥样

斑块脱落,引起远端动脉的栓塞;

卧床时间过长,或加压包扎过紧、时间过长,导致深静脉内血栓形

成,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

术前对穿刺血管认真、仔细的检查与评价;

穿刺前肝素盐水认真冲洗穿刺针、导丝及鞘管;

穿刺方法正确、规范,手法轻柔,在送导丝有阻力时,应选择超滑

导丝在X线透视下操作;

避免加压包扎过紧、时间过长;

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高危患者预防应用抗凝药物。

一般小动脉栓塞不须特殊处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积极抗

凝治疗,避免发生肺栓塞,如发生肺栓塞时,应视病情采取相应紧

急抢救措施。

2.深静脉穿刺的并发症

由于所选择路径不同,深静脉穿刺的并发症种类与概率亦不尽相

同。

常见的并发症有出血与血肿、感染、血管损伤、血气胸、血栓

与栓塞。

)出血与血肿:

由于穿刺方法不当、反复多次穿刺,导致血管分1(.

支或周围组织毛细血管损伤,误穿周围的动脉特别是损伤不易压迫

止血的动脉,或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会导致局部出血或血肿,

颈部的血肿还会压迫气管和神经。

预防的关键在于正确、规范的操

作方法,力争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多次、反复穿刺。

股静脉穿刺发

生的出血和血肿可以压迫,而严重的颈部血肿则须外科切开引流。

可以表现为穿刺部位的红、肿、热、痛,严重时会出现

败血症。

预防在于操作过程中严格的无菌操作。

(3)血管损伤:

①血管破裂:

不同部位的血管破裂可分别引起胸腔、腹腔及盆腔积

血,严重时须静脉补液及输血。

发生原因可能有血管腔过于细小、

血容量不足、操作手法粗暴等。

预防措施包括术前对血容量认真评

估,仔细辨认穿刺针尾部血流速度及颜色,必要时X线透视下证实

导丝在静脉系统内,再置入鞘管。

②动静脉瘘:

见动脉穿刺并发症。

(4)血栓及栓塞:

当患者存在高凝状态、静脉压高、卧床时间过长

等情况时均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发生率明显增高,应注

意预防。

血管超声多普勒检查可以明确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

危患者可以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

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积极抗凝治

疗,出现肺栓塞时应视病情给予相应紧急治疗。

麻醉科血气分析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血气分析适应症:

1.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诊断。

2.指导麻醉机、呼吸机参数调整。

3.评估贫血。

4.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的诊断。

二、禁忌症

无特殊禁忌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