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重点整理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6976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重点整理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育学重点整理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育学重点整理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教育学重点整理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教育学重点整理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重点整理1Word格式.docx

《教育学重点整理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重点整理1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重点整理1Word格式.docx

(三)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狭义)指的是学校教育,即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的特点:

1.可控性。

2.专门性。

专门人员专门机构专门对象。

3.相对稳定性。

有相对稳定的场所,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班级组织形式。

(四)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

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科教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1972年,埃德加·

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从时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性的教育过程,从空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从方式上看,终身教育要求灵活运用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者远距离教育;

从教育性质上看,终身教育要求有正规的教育与训练,也要求有非正规的经验与学习。

大教育观就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

也成为“泛教育观”。

教育的历史形态

a)按正规化程度划分

1.非正式化教育。

指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没有稳定的教育内容、活动场所和设施。

2.形式化教育。

指有指定型的实体化教育,是学生在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中所接受的教育,包括古代教育和社会教育机构。

3.制度化教育。

指正规教育,具有类型和层级结构的,按年龄或知识、能力分级的教育制度,指向的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系统。

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4.非制度化教育。

库姆斯和伊里奇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他们认为“教育不应再局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即使他离开这个教育体系,也不至于终身放弃利用各种教育设施的权利。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相对制度化教育思潮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

b)按机构划分

1.家庭教育。

指一个人在家庭这个特殊社会结构中所受的教育,一般指一个人从出生到自己组织家庭之前所受到的来自家庭各方面的影响,包括有意识的知识传授,道德教育和有意识的家庭生活氛围的陶冶。

具有启蒙性;

随机性和经验性;

个别性。

2.社会教育。

指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以外的一切社会文化机构或团体对社会成员进行的教育。

具有对象的全民性;

地点的广泛性;

内容的实用性;

时间的终身性;

形式的开放性的特点。

c)按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划分

(一)原始社会教育

a)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

b)教育具有原始性。

教育的目的单一、内容贫乏、方法简单。

原因在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

c)教育具有同一性。

内容对象和目的同一。

(二)古代社会教育

学校产生的条件:

a)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b)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c)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a)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

b)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

如我国奴隶社会时出现的“学在官府”,注入“痒”“序”“辟雍”“泮宫”等都是为奴隶主服务的。

在欧洲奴隶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斯巴达和雅典教育。

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定的学校有“六学二馆”六学指,国子学三品以上、太学五品以上、四门学七品以上、律学书学和算学。

二馆指,东宫的崇文馆和门下省的弘文馆。

在地方设立的学校有,州学、府学和县学,这些虽无严格的等级设置但有名额限制。

私学有学费限制。

西欧,宫廷学校为皇室子

弟专设,皇室以外贵族子弟接收骑士教育,僧侣及其子弟接受教会教育。

c)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名显的保守性。

我国古代奴隶制时期,教育内容为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西方奴隶社会:

斯巴达进行的主要是军事训练;

雅典则一向被看成“文雅教育”的源地。

我国封建社会:

“四书五经”为主要教育内容。

西欧教会把“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西欧教育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宗教思想渗透于各门学科之中,神学处于全部学科的“王冠”地位。

d)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和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教学。

e)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f)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要追溯到东汉末年的“鸿都门学”,西欧最早的是雅典的弦琴学校。

(三)现代社会教育

现代教育的特点:

a)具有鲜明的生产性。

b)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

c)内容日益科学化。

d)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e)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a)教育终身化

b)教育社会化

c)教育生产化

d)教育民主化。

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

e)教育国际化。

国际比较研究加强,国际学术会议增多。

f)教育现代化

g)教育多元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普通教育学的任务:

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

(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孔子《论语》艺术,汇集了关于哲学、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注重后天教育。

主张“有教无类”强调忠孝仁爱,基本科目是诗书礼,“因材施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启发”由此而来。

墨翟根据“道法自然”主张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礼记》中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朱熹《四书集注》,明代的王阳明,明末清初的王夫之都是著名的教育家。

二、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最具代表性的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

以问答法来启迪他人的思想。

1.苏格拉底讽刺。

2.定义3.助产术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散记在他的哲学著作《理想国》以种种。

他认为灵魂由理性、意志、情感三部分构成把人分成三种集团或等级:

运用智慧管理国家的哲学家;

凭借勇敢精神保卫国家的军人;

受情绪驱动的手工业者和农民。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反映在《政治学》中。

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第一次提出教育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功能,即服务于社会的与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的。

古罗马的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二)教育学的建立和变革

被人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尔》中首先开拓了一个以身心发展与教育相互关系为专题的教育研究领域,从而引起了人们从教育学对象的角度去研究提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的兴趣。

德国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

而后其学生林克将讲座的内容整理、编纂并予以发表,题为《康德论教育》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和葛笃德》,他是《爱弥尔》的信奉者,第一个开始了教育理论在初等教育领域里的运用,第一个建立了分科教学法,并开创了示范教育的先河。

英国哲学家洛克的《人类理智论》提出了“白板说”力图证明在人的意识中没有先天的思想和观念,儿童的心灵如同白板,因此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把教育理论提高到独立学科的水平。

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一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材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三中心”特点。

1826年德国的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研究学前教育;

英国斯宾塞的《教育论》强调实用学科的重要性。

欧美的拉伊和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提倡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儿童的生活和学习。

20世纪上半叶与赫尔巴特教育学形成对峙的是美国的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其代表著作为《民本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主张“从做中学”

对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总结了苏联二三十年代的教育经验,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把教育学分为总论、教学论和学校管理论四个部分,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系统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教学,肯定课堂教学时学校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美国卢姆提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和“掌握学习”理论,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

美国的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提出了“学科基本结构”激构成学科的基本概念、公式、原则和法则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规律性。

并提出发现法。

前苏联的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巴班斯基提出了:

“教学过程最优化”

法国的保尔朗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完成了《学会生存》的报告。

(三)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a)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

b)理论导向的冲突和融合

c)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常见的教育学研究方法:

a)观察法最基本

b)文献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e)比较法横向纵向

f)个案研究法

(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

2.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政治经济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具体表现在:

一、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是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在行政机构和管理权限上几乎完全相对应

二、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其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指学校不能忽视自己的办学规律二手政治经济制度左右,学校不能放弃自身的教育任务而直接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d)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

e)宣传思想,早就舆论从古至今,学校的政治局势常常是社会政治的晴雨表

f)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第二节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a)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