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稳定性课后加练卷一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稳定性课后加练卷一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稳定性课后加练卷一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经过一段时间,可以恢复到以前的状态,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2)由图甲可知,处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有鹰和大角猫头鹰。
因蝗虫的幼虫活动能力弱,故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防治害虫的方法有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机械防治等。
(3)图乙中A代表被捕食者,B代表捕食者,故A和B分别代表田鼠和鹰。
食物(被捕食者)增多,会导致捕食者数量增多,捕食者增多,又会导致被捕食者减少,进而导致捕食者减少,这体现了捕食过程中的负反馈调节。
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环境容纳量为N2。
答案:
(1)恢复力
(2)鹰和大角猫头鹰 样方法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3)田鼠和鹰 负反馈 N2
2.人工湿地具有污水处理能力,与传统污水处理厂相比具有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等明显优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某人工湿地总面积为100km2,某种动物的K值为400只,则该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时,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2)调查发现某湿地公园的主要河道沿途有许多生活污水的排污口,则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工湿地具有污水处理能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3)生态学专家提醒:
决不能因为人工湿地具有污水处理能力而向其中大肆排放污水,否则必将破坏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从人工湿地生态系统选取的土样中采集小动物,但他们设计的这一装置不够完善,请写出完善该装置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
(1)当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为K/2时,即种群密度为200÷
100=2(只/km2)时,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2)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的化学能。
人工湿地具有污水处理能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丧失。
(4)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时,在诱虫器上方通常要放置并打开40~60W的电灯,这样做是利用了土壤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使土壤动物从土样进入下部的收集瓶中,达到采集的目的。
(1)2只/km2
(2)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的化学能 间接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在漏斗上方加一提供光源和热源的灯泡
3.请回答下列有关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
(1)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____________。
若选取5个样方,种群密度分别是n1、n2、n3、n4、n5,则该植物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草原上鼠的种群密度时,由于第一次被捕捉的鼠在第二次捕捉时难度偏大,则用这种方法调查得到的数据往往要比实际数值偏________(填“大”或“小”)。
(2)草原中的一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如下食物关系:
草→鼠→蛇→鹰。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蛇属于________级消费者。
假设单位时间内草固定了105kJ的能量,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则鹰至少可获得______kJ的能量。
在草原中,当鼠数量增加时,蛇数量也会增加,这样鼠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由此体现出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着________调节,这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3)研究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________,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已知羊种群在某草原上的环境容纳量为200只,则该数值是否适合作为平时放养羊的数量?
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1)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由于第一次被捕捉的鼠在第二次捕捉时难度偏大,即第二次捕捉的鼠中被标记的鼠的数量偏低,而种群数量=(第一次捕捉的数量×
第二次捕捉的数量)/第二次捕捉中被标记的数量,所以调查的数量大于实际数值。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蛇属于次级消费者。
由于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鹰至少可获得的能量应为105×
10%×
10%=100(kJ);
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着(负)反馈调节,这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3)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能量的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其增长速率基本为0,不适合作为放养牲畜的数量,放养牲畜的数量最好控制在K/2。
(1)随机取样 (n1+n2+n3+n4+n5)/5 大
(2)次 100 (负)反馈 (3)能量流动关系 不适合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其增长速率基本为0(合理即可)
4.下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内藻类、植食性鱼类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请据图回答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藻类用于呼吸作用的能量为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2)根据示意图画出食物链______________,能量在藻类和植食性鱼类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3)池塘被人承包,增投了多种其他藻类和鱼类,则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会增强。
此外还要定时定量投放饵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养殖中发现,光照充足的时间鱼类产卵量大,光照属于________信息,与______________相关。
(1)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产者,即图中的藻类。
呼吸作用消耗量=光合作用有机物生成量-光合作用有机物积累量,即图中的B或A-C。
(2)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图中的食物链为藻类→植食性鱼类。
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下一营养级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藻类的同化量即为有机物生成量,故能量在藻类和植食性鱼类间的传递效率为D/A×
100%。
(3)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物种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因此增投藻类和鱼类的池塘其抵抗力稳定性会增强。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为保证鱼类获得较高的能量输入,需投放一定的饵料。
光照属于物理信息,光照充足时鱼类产卵量大,可见光照与种群的繁衍有关。
(1)藻类 B(或A-C)
(2)藻类→植食性鱼类
D/A×
100% (3)抵抗力稳定性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保证鱼类获得较高的能量输入 物理 生物种群的繁衍
5.如图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方向。
(1)图中D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
该生态系统内实际上不存在的能量流动方向是________(填序号)。
(2)该生态系统的次级消费者为图中的________,其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通过图中________(填序号)过程离开该生态系统。
C所同化的能量的去向不同于B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同化量(×
106J)
储存的能量(×
呼吸消耗的能量(×
A
900
200
700
B
100
15
85
C
18
6
12
D
2
13
分析上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
106J),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1)据图分析,A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A属于生产者,B、C属于消费者,D属于分解者。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分解者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即②所示的能量流动方向是不存在的。
(2)图中C为次级消费者,其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故通过⑤⑩过程被分解者分解后离开该生态系统。
C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最高营养级,其同化的能量不会流向下一营养级。
(3)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900×
106J;
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8÷
100×
100%=18%。
(1)分解者 ②
(2)C ⑤⑩ 不会流向下一营养级 (3)900 18%
6.如图表示某地由从未有任何生物定居过的湖底演替到森林的部分阶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
与图示群落演替过程相比,某地从森林被全部砍伐再演替到森林阶段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B阶段从湖岸地面到湖底的生物分布情况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研究发现,图中B阶段湖泊中的有些青蛙虽然外形相似但不是同一物种,支持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在自然条件下这些青蛙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
(3)图中C阶段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分布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能提高群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严重的森林火灾会破坏图中C阶段的生态平衡,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对图中C阶段生态系统是有利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从裸底阶段开始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
森林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从森林被全部砍伐再演替到森林为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而图示的演替过程中由湖底到形成森林所需的土壤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
(2)从湖岸地面到湖底的生物分布情况属于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故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若两个生物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则可判断它们为不同的物种。
(3)森林中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分布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能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空间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地面火”会将地面落叶焚烧,加速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