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鄂教版语文四下《倔强的小红军》word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6847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鄂教版语文四下《倔强的小红军》word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春鄂教版语文四下《倔强的小红军》word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春鄂教版语文四下《倔强的小红军》word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春鄂教版语文四下《倔强的小红军》word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春鄂教版语文四下《倔强的小红军》word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鄂教版语文四下《倔强的小红军》word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春鄂教版语文四下《倔强的小红军》word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鄂教版语文四下《倔强的小红军》word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鄂教版语文四下《倔强的小红军》word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2、教学课件

学习时间: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创设情境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吗?

你对长征了解多少?

你能谈谈红军长征中的故事吗?

2、教师简介长征。

1934年10月,红军为了突破敌人的包围,保存革命力量,北上抗日,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从江西革命根据地出发,飞越乌江天险,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跨过草地,突破腊子口,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3、在长征的途中每天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发生,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讲述长征中发生的故事的课文《倔强的小红军》。

4、齐读课题。

读准“倔强”一词。

2、自主预习

1、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较熟练地朗读课文。

2、思考: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读一读。

3、检查预习

1、指名认读词语,纠正生字的读音,指导书写。

倔强忍饥挨饿回顾薄嘴唇一段香港疲惫牛膝骨

捶腿无可奈何络腮胡子兄弟青稞

注意:

①“薄”字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②“倔强”一词“强”中读“jiã

ng”,“忍饥挨饿”一词中“挨”读“á

i”,“牛膝骨”一词中膝读“xī”,不读“qī”.

2、联系上下文说说“倔强”一词的意思。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说一说: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四、合作探究,初步感知“倔强”

1、长征途中,陈赓在什么情况下和小红军相遇了?

遇见小红军后陈赓是怎么做的?

小红军又是怎么做的?

结果是怎样的?

2、哪些语句体现了小红军“倔强”的特点呢?

从文中找出有关体现小红军倔强的语句反复读一读。

3、“满不在乎”是什么意思?

小红军为什么会满不在乎地回答?

4、小红军是分别用了那些理由说服陈赓同志的?

5、小红军宁可饿死在长征途中也不肯接受陈赓的帮助,这体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五、展示归纳,理解“倔强”

1、分小组汇报対合作探究部分问题的理解。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陈赓和小红军的对话。

2、总结:

长征的路上,一位筋疲力尽的老红军和一位面黄肌瘦的小红军相遇了,他们互相关心,老红军让小红军骑自己的马走,可小红军说什么都不愿接受这位将军的帮助。

体现了小红军的什么品质呢?

6、拓展练习

1、多音字组词。

薄bá

o()强jiã

ng()挨á

i()

()qiá

ng()āi()

2、读一读描写小红军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人物的言行反映小红军的倔强。

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倔强的小红军》这个故事。

4、

附送:

2019春鄂教版语文四下《倔强的小红军》word练习题

老师的话:

描写外貌要抓特点按顺序

学习了《倔强的小红军》(人教版第八册第13课 语文S版第七册第25课 鄂教版第八册第11课),你一定会牢牢记住那位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小红军战士,这其中一个原因是课文成功地对小红军的外貌进行了描写。

请看第三自然段的这个片断:

“那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阅读这个片断,小红军的样子仿佛就出现在我们面前。

这是为什么呢?

一是因为抓住了小红军外貌的特点:

“十一二岁”是年龄特点,“黄黄”、“小”是脸的特点,“大”是眼睛的特点,“薄”是嘴唇的特点,“翘”是鼻子的特点,“破”是草鞋的特点,“又青又红”是脚的特点。

这样抓住小红军外貌方面有特点的地方写,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了一位年龄小长期经受寒冷饥饿折磨身体虚弱但十分顽强的小红军的形象。

至于不具备特点的譬如头发、耳朵、手、帽子、上衣下衣一概不写。

二是因为这个片断是按一定顺序写的,先写了年龄,后写了长相(包括脸、眼睛、嘴唇、鼻子),再写了衣着(鞋子),最后写了脚。

我们读来感到条理清楚,印象自然会深刻些。

请看我学生习作中描写外貌的片断:

我的姥爷今年六十五岁。

脸上已经长满了皱纹,头发却又黑又亮,一双眼睛十分明亮。

(作者:

孙超节选自《爱养花的姥爷》见《作文评点报》2004年第9期)

这是《爱养花的姥爷》的开头。

“六十五岁”是说姥爷年龄的特点;

“长满了皱纹”是说姥爷的脸的特点;

“又黑又亮”是说姥爷头发的特点。

这一段话按照从年龄到长相的顺序抓住姥爷的特点进行描写,给我们刻画出了一位年龄大,但精神健旺的老人的形象,很自然地引起了下文对姥爷会养花的事例的描述。

请看我学生习作中描写外貌的另一个片断:

我有一个小表弟,他是我姑姑的孩子。

这小家伙,才六岁,大脑门,高鼻子,一双和我姑姑一样漂亮的大眼睛。

(作者:

陈虹发表于《作文评点报》2004年11月5日版第31期)

这是《“马屁精”表弟》的开头。

这个开头描写了表弟的外貌,是按从年龄到长相的顺序写的,“六岁”抓住年龄的特点,“大”抓住了脑门的特点,“高”抓住了鼻梁的特点,“漂亮”和“大”抓住了眼睛的特点。

文字不多,但因为能抓住特点按顺序描写,一个机灵可爱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

记事、写人文章常常需要描写人物外貌。

描写外貌时我们一定要记住:

只写这个人有特点的地方,不写没特点的地方;

描写外貌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

做一做,练一练

1.回答问题。

(1)小红军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小红军外貌的?

2.请同学仔细观察一个同学或老师,看看他的身材怎样,长相怎样,

神态常有什么变化,爱穿什么样的衣服……抓住其独特之处,用一

段话写下来,但不说名字。

写好后,读给大家听,看看大家能不能

猜出你写的人是谁。

附学生作文

爱养花的姥爷

青岛市唐山路小学六年级二班孙超

我的姥爷今年六十五岁。

脸上已经长满了皱纹,头发却又黑又亮,一双眼睛十分明亮(开头描写姥爷年龄大却精神健旺的外貌特点)。

姥爷有很多爱好:

看戏、下象棋、看书等。

对这些姥爷样样在行。

尤其是养花,是姥爷再喜欢不过的了(过渡句引起下文具体记叙)。

有一次,姥爷家里有两棵吊兰花的叶子几乎都黄了。

姥姥说:

“这两棵花快死了,扔了吧!

”姥爷说“不要急,我看看是什么原因,说不定还能救过来呢。

”“你哪会救花,我可不知道你会救花。

”姥姥不服气地说(“不服气”用得好,写出了姥姥的神态,也起到了衬托了姥爷的作用)。

姥爷把花搬进屋里,左看右看,接着,他又把花从土里拔了出来。

一看,根上有几只白色的小虫子。

姥爷找到了花枯的原因,说:

“原来是虫子搞的鬼,它们爬进花的根里,把花的营养一点儿一点儿地吃去了,所以,花才变成这般模样。

”姥爷把虫子拿了出来,又换了土。

后来,花终于慢慢茂盛起来(用姥爷救花的事例说明姥爷养花技术高超,还用姥姥来衬托姥爷会养花)。

姥爷家有两棵大的月季花,其中,那棵高点儿的有一米五,枝头上十二朵红色的花就像十二个大绣球。

老爷对这两棵月季格外关照,该浇水了,姥爷就浇水,该拔草了,姥爷就拔草,该剪枝了,姥爷就剪枝(排比句写出了姥爷对月季花的关照)。

那天,来了一位客人,刚好姥爷不在家(这样交待很有必要)。

客人见了这棵又漂亮又高大的花,便赞扬起来:

“这棵花真漂亮呀!

我最喜欢这样的花了。

”姥姥看出了他的意图(客人已经说出“意图”,就不需要姥姥“看出”了;

另外“意图”含贬义,所以可改成“姥姥见他真是喜欢”)说:

“我把这棵花送给你了。

”客人十分高兴,带着花,骑着车子就走了(客人的表现和姥爷爱养花关系不大,不需要这么具体描写)。

姥爷回来觉得少了什么东西(点明姥爷回家的具体时间才好,“觉得少了什么东西”不够真实,因为是姥爷最喜欢的月季花没有了,他应该马上发现),找了一会儿,问姥姥:

“那棵花呢?

”姥姥说:

“送人了。

”听了这话,姥爷的眼皮顿时耷拉下来,一点精神也没有了(写神态表明姥爷爱花的程度)。

过了几天,那位客人又把花带回来了。

姥爷一见那花又回来了(删去“又回来了”句子更简洁),就高兴地迎上去说:

“哎呦,我的花呀!

你可回来了!

”(写动作语言把姥爷此时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人说:

“我不太会养花,不知不觉,这棵花的叶子就慢慢黄了,我见这样,就赶紧给您送回来了。

”姥爷把花搬进屋里,先观察了一下,姥爷知道了花枯的原因,原来是浇水浇得太多了,都快把花给淹死了。

最后,姥爷给花换了一些比较干燥的土。

几天后,花才慢慢地茂盛起来(这个事例既说明姥爷爱花,又说明他会养花)。

姥爷会养花已经众所周知。

姥爷家里的花草数不过来,院里、屋里、窗台上,都是花草,家里一年四季不缺花(把“不缺花”改为“花开不败”更好)。

邻居们称姥爷为“养花大王”(略写、侧面写,概括姥爷爱养花,收束全文)。

简评:

作者围绕题目选材,所写的两个事例都表现了姥爷爱养花会养花的特点,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描写人物的肖像及语言动作神态生动形象。

但个别地方需推敲。

(指导、点评教师:

朱维山发表于《作文评点报》2004年第9期)

“马屁精“表弟

青岛市唐山路小学六年级二班陈虹

我有一个小表弟,他是我姑姑的孩子。

这小家伙,才六岁,大脑门,高鼻子,一双和我姑姑一样漂亮的大眼睛(抓住特点写外貌)。

小表弟整天跟在我爷爷身边转,给我爷爷传话,取东西,送东西。

别人说他是我爷爷的“警卫员”,我却对他不怎么喜欢,因为他总在我背后打我小报告,比如:

我吃零食啦,玩的时候把裤子磕破啦,他马上回家告诉爷爷。

只要他一给我打小报告,爷爷就会批评我(此处先写他讨厌,是“抑”,这为后面的“扬”作铺垫)。

有一次,他把报纸送到爷爷家的时候,恰巧我的一位同学正在爷爷家给我讲“马屁精”的故事。

我说:

“我表弟就是个马屁精。

”被他听见了,他马上跑到爷爷的房间告诉爷爷说我说他坏话。

爷爷让他把我叫来。

爷爷对我说:

“你说他坏话啦?

”我说:

“我没有,我就说他给爷爷您拍马屁!

”“这还不算说我坏话?

哼!

”弟弟冲着我红着脸说。

我一想:

“唉,还是哄一哄他吧!

别生气了,姐姐再也不说你坏话了,好不好?

”弟弟高声说:

“不好。

”“那你想怎么样?

”“以后不准叫我马屁精。

”“好”我说。

他这才罢休(马屁精名字是这样来的,此处照应了题目)。

表弟过生日的那一天,我带他去华联商场买玩具。

我们正在买玩具,突然他看见一个男青年在偷东西。

那人衣着时髦,戴墨镜,大约20来岁。

他顺手拿起一条毛巾就放到了袖子里。

表弟揪揪我的袖子低声对我说:

“姐姐,你看哪个人偷东西,我要告诉警察叔叔。

”他就跑去告诉警察叔叔。

警察叔叔马上跑过去抓住了哪个小偷。

我们回到了家,我告诉了爷爷事情的经过,爷爷还表扬了他呢(弟弟能发现有人做坏事,及时检举,这和他平时检举你如出一辙,可见他是一个是非分明聪明机智的人。

此处是“扬”,先抑后扬,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