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672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docx

《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docx

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高考作文素材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写作佳苑

2011-02-182106

5d56b7b401017dgw

                       高考作文素材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1、科学泰斗——钱伟长

   【获奖名片】赤子

   【颁奖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人物介绍】

    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

钱伟长早年攻物理学,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非凡才华。

28岁时,他的一篇论文已经让爱因斯坦大受震动,并迅速成为国际物理学的明星。

抗战结束后,钱伟长坚持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拒绝美国科学界的诱惑,忠于祖国,坚持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

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教育体系。

他学贯中外,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7年,钱伟长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钱仍然没有放弃科研和对祖国的忠诚。

1977年以后,他不辞辛劳,去祖国各地做了数百次讲座和报告,提倡科学和教育,宣传现代化,为富民强国出谋划策。

1990年以后,他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奔走。

    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

钱伟长说"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

"他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

    其重要贡献有1946年,他与冯·卡门合作发表了《变扭率的扭转》,成为国际弹性力学理论经典之作。

1947年,在正则摄动理论方面创建了以中心挠度wm为摄动参数作渐近展开的摄动解法,在国际力学界被称为“钱伟长方法”。

1948年,在奇异摄动理论方面写出有关固定圆板的大挠度问题的渐近解,称为“钱伟长方程”。

解放后,致力科学理论和工程力学领域,成为我国近代应用数学与力奠基人之一。

    2、信义兄弟——孙水林 孙东林

   【获奖名片】信义

   【颁奖词】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

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

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

   【人物介绍】

    孙水林,男,1960年生。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

孙东林,男,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孙水林弟弟。

    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

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回到天津,原定与暂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孙东林聚一天再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几天,天津至武汉沿线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区可能因雨雪封路。

他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

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

    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出发了。

次日凌晨,他驾车驶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

    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来不及安慰年迈的父母,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

因为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孙东林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

钱不够,孙东林就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

就这样,在新年来临之前,60多名民工都如愿领到工钱,孙东林如释重负。

   "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

孙水林、孙东林兄弟20年坚守承诺,被人们赞为"信义兄弟"。

2010年9月,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入选"中国好人榜"。

     3、玉树不会忘记的康巴铁汉——才哇

   【获奖名片】铁汉

   【颁奖词】对乡亲有最深的爱,所以才不眠不休,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不离不弃,铁打的汉子,是废墟上不倒的柱,不断地梁。

他沉静的面孔,是高原上最悲壮的风景。

   【人物介绍】

    才哇,男,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扎西达通村第三社社长。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住玉树州粮油公司的才哇在一阵山摇地动中懵了,回过神来以后他立即冲出了家门,开车赶往扎西达通村,他要去救自己的村民。

在路上,他看着四处坍塌的房屋和被困的受伤群众,马上停下来投入到救人当中。

"才哇,你们家的房屋全塌了,人被压了,你快去看看吧!

"一名村干部带来的这一噩耗如晴天霹雳。

然而,才哇继续在废墟里刨挖的双手却一直没有停歇下来......

    在紧张运送了近30多名受伤的各族群众后,他安排好下一步工作,急急忙忙赶回家去。

可那个时候,呈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亲戚们帮助他料理亲人后事的场面,看着刚从废墟中挖出的3位亲人的遗体,撕心裂肺的巨大痛苦迅速穿透了才哇的身心。

当他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救灾晚会上接受采访时,他最大的愿望依然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回到玉树,回到他的村民身边。

    4、"雷锋传人"——郭明义

   【获奖名片】 传人

   【颁奖词】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

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

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人物介绍】

    郭明义,男,1958年12月生,辽宁鞍山人,1982年复员到齐大山铁矿工作。

1996年至今,任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

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

工友们称他是"郭菩萨"、"活雷锋",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使整个"矿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

2002年,郭明义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2006年,郭明义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

    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

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5、舟曲之子——王伟

   【获奖名片】砥柱

   【颁奖词】大雨滂沱,冲毁了房屋掩埋了哭喊。

妻儿需要你的肩膀,而人民更需要你的脊梁。

五百米的距离,这个战士没有回家,那个最漆黑的夜晚,他留给自己一个永远不能接起的电话,留给我们一种力量。

   【人物介绍】

    王伟,27岁,陕西省大荔县埝桥乡游斜村人,武警甘肃总队甘南藏族自治州支队舟曲县中队副中队长。

    2010年8月7日晚11时20分,雷电、暴雨笼罩着舟曲县城,27岁的王伟正在单位值班,不敢一个人住在家的妻子当晚睡在娘家。

屋外的雨越下越大,王伟立即向中队领导汇报雨情,准备应对突发事件。

集合哨响起,73名武警战士带上雨披和应急灯开始清点人数。

集合完毕不久,营房开始晃动......

    11时48分,王伟带领25名官兵冒雨冲入泥石流现场。

天像裂开了口子,雨水砸在王伟脸上,周围一片漆黑,即使打开应急灯,能见度也不足5米。

扶着倒塌的碎石,凭借着记忆与呼救声,王伟与救援队战士搜寻着生还者。

没有任何工具,王伟和救援官兵徒手掀开瓦砾,他与战友营救20多个小时,让23条生命逃离了死神的威胁,而自己怀孕2个月的妻子和岳父母一家四口人却遇难,被浑浊的泥石流无情吞噬。

    救灾的那几天,王伟总会习惯性地掏电话、看妻子的未接来电。

"不知道她最后会说什么……"王伟拭去眼泪又说"我现在就想多救人,多救出一个人,心里才能好受一些!

"。

   6、草原曼巴——王万青  

   【获奖名片】仁者

   【颁奖词】只身打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

四十载流年似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

春风今又绿草原,门吧的故事还会有更年轻的版本。

   【人物介绍】

    王万青,男,汉族,66岁,上海人,中共党员,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医师。

2003年退休。

    1968年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自愿到条件极为艰苦的甘南州玛曲县工作,在贫穷落后的玛曲草原一呆就是42年,其间,他放弃了多次回上海的机会,凭着对玛曲人民、对藏族同胞的深厚感情,艰难地通过了生活关、语言关,毅然选择长期留守在高原。

40多年来,他视藏乡为故乡,视牧民为亲人,克服重重困难,全心全意为牧民群众解除病痛,得到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书写了一段藏汉水乳交融的民族团结佳话。

    王万青在阿万仓卫生院的20余年时间里,每年接诊病人3500余人次(当时阿万仓乡总人口3400余人),20年累计接诊7万余人,累计手术上万例,在当时医疗设备不足、乡卫生院基础设施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他以精湛的医术,以一名医生高度的责任心成功救治了无数个生命垂危的患者。

在任阿万仓乡卫生院院长的10年中,他建立了全乡3000余人的门诊病历,使全乡90%的牧民有了健康档案,为开展牧民发病情况分析和提高救治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调到玛曲县人民医院后,他开展的许多手术填补了玛曲高原外科手术的空白。

    王万青高度重视高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此,他和藏族妻子凯嫪一起起早贪黑,逐一给当地牧民实施预防接种。

他曾背着X光机、心电图机,骑马去冬窝子(冬季定居点)为牧民进行健康体检。

1981年他一人独立完成了全乡布病普查任务,因阿万仓乡地域黄河上没有桥也无渡船,为了开展计划免疫,他曾经抓着马尾巴冒险来往黄河两岸。

1985年阿万仓乡“四苗”接种率达到85%,成为当时玛曲县至甘南州计划免疫工作的先进典型。

    现在他的家人子女全都生活、工作在这片土地上,可以说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片草原,奉献给了玛曲的卫生事业和这里的人民。

如今虽然退休了,但他仍然坚持经常指导县医院的外科手术,并经常在家里给上门的藏族群众治病送药,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草原曼巴(好医生)”。

他的这种扎根玛曲高原,情系医疗卫生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在玛曲草原从80年代开始到今天被传为佳话。

    7、烈焰之中筑大爱——王茂华、谭良才 

   【获奖名片】 炽爱

   【颁奖词】烈火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测试,生命是一道良知大爱的考验,你们用果敢应战,用牺牲作答!

一对侠义翁婿,火海中三进三出,为人们讲述了什么是舍生忘死,人间挚爱!

   【人物介绍】

    王茂华,男,1983年11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中学教师。

谭良才,男,1966年4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冷水村村民,系王茂华的岳父。

    3月21日1450许,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村一栋普通民房内,厅堂里有5名幼童在嬉戏,一个孩子打着了手中的打火机,灾难就这样突然到来。

王茂华和谭良才得知火情之后,奋不顾身地数次冲进火海,成功救出5名孩子,而王茂华与其岳父谭良才却被严重烧伤。

王茂华烧伤面积达98%,经多方救治无效,于5月2日凌晨1时19分不幸去世,年仅27岁。

谭良才烧伤面积达85%,目前处于良好的恢复调养期。

    满怀无私无畏的爱,王茂华、谭良才这对普通婿丈在刹那间如化茧成蝶般绽放出了耀眼夺目的生命之光。

王茂华与岳父谭良才火海英勇救人的先进事迹感动全国,江西省人民政府,宜春市委、市政府分别作出向英雄表彰学习的决定,王茂华同志被授予革命烈士、五四青年奖章、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8、三栖尖兵——何祥美

   【获奖名片】神兵

   【颁奖词】百折不挠,百炼成钢,能上九天,能下五洋,执著手中抢,百步穿杨,胸怀报国志,发愤图强。

百战百胜,他是兵中之王!

   【人物介绍】

    何祥美,男,汉族,29岁。

江西崇义人,现人民解放军73653部队73分队上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