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完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精华1Word格式.doc
《超完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精华1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完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精华1Word格式.doc(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标志着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了条件;
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可能;
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科学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德国古典哲学:
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对它进行了根本改造,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弃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古希腊罗马哲学其他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影响相对说是间接来源。
英国古典经济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时期的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
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最主要的是严密论证了劳动价值论,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深入研究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总结工人阶级斗争的实践经验,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做了科学的预测和设想,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它们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影响也不是各自孤立地单独发生的,而是综合的、相互交织的。
2、当时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也密切相关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注意把握要点,常以简答题方式出现。
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它就必然会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
1、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
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列宁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
在十月革命前夕和革命胜利以后,多次谈到落后的国家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
3、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主要理论成果有: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总之,马克思主义是在解决时代和实践的重大课题中不断发展的科学。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注意全面准确把握要点,常以简答题方式出现。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一词在马克思在世时就已经出现,恩格斯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
第二,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第三,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第四,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原则,政治经济学是通向实际生活的中介,科学社会主义则是运用哲学分析经济事实引出的结论。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中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同它的整体割裂开来,否则会导致对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的曲解。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此处理解有一定难度,注意理解把握要点,常以简答题方式出现。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不仅适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反思、自我审视;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理论形式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它丝毫不隐瞒和回避自己的阶级本质。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
再次,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严格的科学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马克思主义既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又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这一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的界定,就鲜明地体现了它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
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具有一致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不可分割的。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1关于与时俱进的含义。
只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是与时俱进。
2关于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
3关于理论创新的长期性。
理论创新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
4关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性。
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1、理想
理想是人们关于未来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
就是人的奋斗目标。
社会理想是全部理想的核心。
2、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
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远大的理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相对于最高理想来说,共同理想是近期的具体理想。
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其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3、科学的人生理想意义首先,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
其次,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
再次,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注意理解。
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还是当作行动的指南,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两种根本不同的态度。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它并不提供对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一般了解。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
1现实社会主义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3经济全球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4世界新技术革命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5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1、世界的本质问题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1)哲学的含义: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也是人们对人和世界关系的总体把握。
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哲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可知论,不可知论))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
世界存在状态:
辩证法(联系、运动、矛盾),形而上学(孤立、静止、否认内部矛盾)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2、在世界的本质问题上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世界的本质问题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一元论(唯物主义(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二元论
二元论的代表: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把物质和心灵结合起来的是上帝的力量。
二元论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代表:
贝克莱提出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
陆九渊提出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王守仁提出的“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等。
客观唯心主义代表: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
朱熹提出“理在事先”,“理”乃是“天地万物之根”;
神学唯心主义也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具体的物质形态。
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五行杂以成百物”;
在古印度则有地、水、火、风构成万物之说。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中国明末清初的王夫之的“元气说”。
开辟了理解世界本质的唯物主义方向,带有直观的、自发猜测的性质。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物质单位。
以一定的自然科学材料作基础,把原子的个性误认为物质的共性。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
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形态马克思主义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科学地结合起来,同时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