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广东省六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合考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669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广东省六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合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广东省六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合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广东省六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合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广东省六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合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广东省六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合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广东省六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合考试.docx

《高考广东省六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合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广东省六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合考试.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广东省六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合考试.docx

高考广东省六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合考试

2013年高考(53)广东省六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合考试

广东省六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甄选/箴言

聒噪/恬淡

间距/间不容发

B.缄默/信笺

谄媚/胡诌

碑帖/俯首帖耳

C.掠影/虐待

舐犊/胼胝

复辟/鞭辟入里

D.花蕾/擂鼓

校正/比较

拾掇/拾级而上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8月14日清晨,随着几声枪响,恶贯满盈的杀人魔王周克华在重庆街头被击毙。

据悉,数千名全副武装的民警和武警参与了对周克华的的追捕行动,此外,成都军区某部也加入到搜捕的行列。

连日来,如此大张旗鼓地采取行动对付一个劫匪,为近年来少有,凸显出当局除恶务尽的决心。

听到周克华被击毙的消息,老百姓奔走相告,弹冠相庆。

A.恶贯满盈

B.凸显

C.除恶务尽

D.弹冠相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刚刚落幕的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的金牌总数尽管跟北京奥运会相比有明显差距,中国体育代表团仍然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肯定和赞扬。

B.近年来,随着中国移民的不断增加,中餐馆在美国遍地开花,现在在美国,无论是大城市还是边远小镇,都能找到地地道道的中餐馆。

C.由于朝鲜前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突然逝世,使朝鲜和韩国关系的走向问题再一次成为人们的焦点,在国际社会中引起了不小的波动。

D.本着传承优良传统、体现时代精神为原则,部分专家学者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提炼出鲜明、精辟、简洁、通俗的广东精神表述语。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两种不同的伦理思想形成中西文化思想两种不同的类型,中国人侧重个人本位,

西方人侧重社会本位,

伦理思想常为政治法律思想所左右

所以法的观念特别浓厚

政治法律和伦理虽亦彼此呼应,其实很少关联

所以道德的观念特别浓厚

政治法律思想多从伦理出发

伦理学与政治法律学有一个一贯的条理

A.

B.

C.

D.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严长明,字道甫,江宁人。

幼奇慧。

年十一,为李绂所赏,告方苞曰:

国器也!

遂从苞受业。

寻假馆扬州马氏,尽读其藏书。

高宗二十七年南巡,以诸生献赋,赐举人,用内阁中书,入军机。

长明通古今,多智数,工于奏牍,大学士刘统勋最奇其才。

户部奏天下钱粮杂项名目繁多,请并入地丁征收,长明曰:

今之杂项折征银,皆古正供也。

若去其名,他日吏忘之,谓其物官所需,必且再征,是使民重困也。

统勋曰善,乃奏已之。

大学士温福征大金川,欲长明从行,长明固辞。

退,有咎之者,答曰:

是将败没,吾奈何从之!

既而温福果军溃以死,随往者皆尽。

长明在军机七年,干敏异众,然亦以是见嫉。

其救罗浩源事,人尤喜称之。

浩源,云南粮道也。

分偿属吏汪应缴所亏帑金,有诏逾期即诛。

浩源缴不如数,逾期十日,牒请弛限。

上下其议,时统勋主试礼部,秋曹无敢任其事者。

长明因挝鼓入闱,见统勋,为言汪已捐复,将曳组绶出都,独坐浩源,义未协,宜仍责汪自缴。

统勋曰:

具疏稿乎?

曰:

具。

即振袖出之,辞义明晰。

疏入报可,狱遂解。

其他事多类此。

人有图其像祀之者。

三十六年,擢侍读。

尝扈跸木兰,大雪中失橐扆并所装物,越日,故吏以扆至。

问何以知为吾物?

曰:

军机官披羊裘者独君耳。

长明劳而遣之。

后以忧归,遂不复出。

客毕沅所,为定奏词。

又主讲庐阳书院。

博学强记,所读书,或举问,无不能对。

为诗文用思周密,和易而当于情。

著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三经三史答问、石经考异、汉金石例、献徵馀录等书。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七二·文苑二》)

【注释】扈跸(b):

随侍皇帝出行至某处。

橐扆(tuy):

一种较为少见的牲畜。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然亦以是见嫉

见:

表现

B.上下其议

下:

交付,下达

C.独坐浩源

坐:

犯罪

D.具疏稿乎

具:

完备,详尽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既而温福果军溃以死

后以忧归

B.随往者皆尽

秋曹无敢任其事者

C.长明劳而遣之

和易而当于情

D.为定奏词

为诗文用思周密

7.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分别表现严长明学术才能和政治才能的一组是

(3分)

A.寻假馆扬州马氏,尽读其藏书

必且再征,是使民重困也

B.以诸生献赋,赐举人

军机官披羊裘者独君耳

C.又主讲庐阳书院

人有图其像祀之者

D.著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

长明在军机七年,干敏异众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严长明的求学过程中,他得到了如李绂、方苞、扬州马氏和刘统勋等人的赏识或帮助,最终功成名就。

B.正是由于严长明的长远之见和刘统勋的奏请,户部要求把田赋并入土地税和劳役税中征收的奏请被及时阻止了。

C.严长明办事干练,极具正义之心,多有助人的义举;同时生活简朴,所有军机处官员中只有他穿羊皮衣服。

D.严长明博学强记,如果有人就他所读书中的内容提出问题,他都能回答。

他晚年在庐阳书院担任过主讲,著作颇丰。

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0分)

(1)年十一,为李绂所赏,告方苞曰:

国器也!

(4分)

(2)多智数,工于奏牍,大学士刘统勋最奇其才。

(3分)

(3)浩源缴不如数,逾期十日,牒请弛限。

(3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江陵使至汝州

王建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注】本诗是王建一次出使江陵,回来的路上行近汝州时写的。

汝州,今河南临汝县,离王建的家乡颖川很近。

寒食,即寒食节。

每年四月四日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

(1)这首诗的第二、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请简要描述。

(3分)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

题计分,错一字扣1分。

)(6分)

(1)淇水汤汤,

女也不爽,

(《诗经·氓》)

(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3)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诸葛亮《出师表》)

(4)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小题。

佛教石窟艺术

李泽厚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宗教艺术主要是佛教石窟艺术。

无论是云冈、敦煌,还是麦积山,中国石窟艺术最早要推北魏洞窟,印度传来的佛传、佛本生等印度题材占据了这些洞窟的壁画画面。

其中,以割肉贸鸽、舍身饲虎、须达挐好善乐施和五百强盗剜目故事等最为普遍。

可以想象,在当时极端残酷野蛮的战争动乱和社会压迫下,跪倒或端坐在这些宗教图像故事面前的渺小的生灵们,将以何等狂热激动而又异常复杂的感受和情绪,来进行自己灵魂的洗礼。

众多僧侣佛徒的所谓坐禅入定,实际将是多么痛苦和勉强。

礼佛的僧俗只得把宗教石窟当作现实生活的花坛、人间苦难的圣地,把一切美妙的想望,无数悲伤的叹息,慰安的纸花,轻柔的梦境,统统在这里放下,努力忘却现实中的一切不公平、不合理。

从而也就变得更加卑屈顺从,逆来顺受,以获取神的恩典。

洞窟的主人并非壁画,而是雕塑。

前者不过是后者的陪衬和烘托。

四周壁画的图景故事,是为了托出中间的佛身。

然而,这又是何等强烈的艺术对比:

热烈激昂的壁画故事陪衬烘托出的,恰恰是异常宁静的主人。

北魏的雕塑,从云冈早期的威严庄重,到龙门、敦煌,特别是麦积山成熟期的秀骨清相、长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那种神情奕奕、飘逸自得,似乎去尽人间烟火气的风度。

人们把希望、美好、理性都集中地寄托在它身上,但它并不显示出仁爱、慈祥、关怀等神情,它所表现的恰好是对世间一切的完全超脱。

尽管身体前倾,目光下视,但对人世似乎并不关怀或动心。

相反,它以对人世现实的轻视和淡漠,以洞察一切的睿智的微笑为特征,并且就在那惊恐、阴冷、血肉淋漓的四周壁画的悲惨世界中,显示出它的宁静、高超和飘逸。

似乎肉体愈摧残,心灵愈丰满;身体愈瘦削,精神愈高妙;现实愈悲惨,神像愈美丽;人世愈愚蠢、低劣,神的微笑便愈睿智、高超……在巨大的、智慧的、超然的神像面前匍伏着蝼蚁般的生命,而蝼蚁们的渺小生命居然建立起如此巨大而不朽的公平主宰,也正好折射着对深重现实苦难的无可奈何的强烈情绪。

但它们又仍然是当时人间的形体、神情、面相和风度的理想凝聚。

尽管同样向神像祈祷,不同阶级的苦难毕竟不同,对佛的恳求和憧憬也并不一样。

梁武帝赎回舍身的巨款和下层人民的卖儿贴妇钱,尽管投进了那同一的巨大佛像中,但他们对象化的要求却仍有本质的区别。

被压迫者跪倒在佛像前,是为了解除苦难,祈求来生幸福。

统治者匍伏在佛像前,也要求人民像他匍伏在神的脚下一样,他要作为神的化身来永远统治人间,正像他想像神作为他的化身来统治天上一样。

并非偶然,云冈佛像的面貌恰好是地上君王的忠实写照,连脸上脚上的黑痣也相吻合。

当时有些佛像雕塑更完全是门阀士族贵族的审美理想的体现:

瘦削身躯、深意微笑、智慧神情、潇洒风度,都正是魏晋以来这个阶级所追求向往的美的最高标准。

佛教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之后,统治阶级便借雕塑把他们这种理想人格表现出来了。

信仰与思辨的结合本是南朝佛教的特征,可思辨的信仰与可信仰的思辨成为南朝门阀贵族士大夫安息心灵、解脱苦恼的最佳选择,给了这些饱学深思的士大夫以精神的满足。

今天留下来的佛教艺术尽管都在北方石窟,但他们所代表的,却是当时作为整体中国的一代精神风貌。

印度佛教艺术从传入起,便不断被中国化,那种种接吻、扭腰、乳部突出、过大的动作姿态等等,被完全排除。

连雕塑、壁画的外形式也都中国化了。

其中,雕塑作为智慧的思辨决疑的神,更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美的理想的集中表现。

(文章节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在北魏极端残酷的社会现实中,众僧侣的坐禅入定实际是痛苦和勉强的,他们只能把宗教石窟当作现实生活的花坛、人间苦难的圣地,努力忘却现实中的一切不公平、不合理。

B.北魏的雕塑,从云冈早期的威严庄重到麦积山成熟期的秀骨清相、长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那种神情奕奕、飘逸自得,去尽人间烟火气的风度。

C.看北魏洞窟佛像,似乎肉体愈摧残,心灵愈丰满;身体愈瘦削,精神愈高妙;现实愈悲惨,神像愈美丽……在神像面前匍伏着的是蝼蚁般的生命。

D.南朝佛教信仰与思辨结合的特征,可思辨的信仰与可信仰的思辨,成为南朝门阀贵族士大夫安息心灵、解脱苦恼的不二选择,给了这些饱学深思的士大夫以精神的满足。

E.印度佛教艺术从传入起便不断被中国化,接吻、扭腰、乳部突出、过大的动作姿态等等,均被完全排除,连雕塑、壁画的外形式也都中国化了。

13.下列有关北魏洞窟艺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魏洞窟艺术是中国最早的石窟艺术,因为印度传来的佛传、佛本生等印度题材占据了这些洞窟的壁画画面。

B.洞窟中的壁画是雕塑的陪衬,四周壁画中的图景故事也是为了托出中间的佛身,于是形成一种强烈的艺术对比:

热烈激昂的壁画故事烘托出的是异常宁静的主人。

C.洞窟中的雕塑尽管身体前倾,目光下视,但对人世似乎并不关怀或动心,表现出对人世现实的轻视和淡漠以及洞察一切的睿智的微笑。

D.云冈佛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