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精华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6083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3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学精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动物学精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动物学精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动物学精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动物学精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学精华版.docx

《动物学精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精华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学精华版.docx

动物学精华版

动物学全面复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复习题

动物四类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机能是什么?

四种基本组织主要特征及机能比较表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结构

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具有极性,有游离面和基底面之分。

基底面以基膜与结缔组织相连。

细胞种类多、数量少,排列疏松,细胞间质多,细胞分散于间质中,间质包括基质和纤维,基质可以液体、胶体、固体等多种形式存在。

由收缩性强的肌细胞构成,肌细胞一般呈纤维状,又称肌纤维。

肌纤维由许多肌原纤维组成,肌原纤维由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组成。

由神经细胞或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细胞具多个突起,轴突很长,又称神经纤维。

分布

体表、各种器官、管道、囊腔的内表面及内脏器官的表面。

遍布高等动物身体各处。

机体全身(骨骼肌)心脏(心肌)

消化道(平滑肌)

脑、脊髓及身体各部分。

功能

保护、吸收、排泄、分泌、呼吸、感觉。

支持、连接、保护与营养、修复、物质运输

将化学能转变成机械能,使肌纤维收缩,从而产生运动。

组成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系统、接受刺激传导冲动,协调机体的生命活动。

分类

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

横纹肌、心肌、斜纹肌、平滑肌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复习题

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

①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组成;

②由多种细胞器来完成各种生理活动;

③有三大类营养方式,即植物型营养(自养、光合型营养),动物型营养(异养,吞噬型营养),渗透性营养(腐生型营养);

④呼吸与排泄主要靠细胞膜的渗透作用,伸缩泡主要作用是调节水分平衡,寄生种类行厌氧呼吸;

⑤消化方式是细胞内消化;

⑥生殖方式多样,孢子纲的孢子生殖、裂体生殖和草履虫的接合生殖为原生动物所特有;

⑦具有应激性;

⑧能形成包囊度过不良环境条件。

2、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的单个细胞有何异同?

答:

二者结构上相似,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不同点是行使的机能有差异。

单细胞动物尽管只有一个细胞,但它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具有一切生物特性的有机体。

如对刺激的反应、运动、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及繁殖。

它没有象高等动物那样的器官系统,而是由细胞体的原生质分化出来的各种细胞器来完成这些生命活动,如司运动的胞器有鞭毛、伪足、纤毛等,营养胞器有胞口、胞咽、胞肛等。

所以说作为一个动物来说,原生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但作为一个细胞来说又是最复杂的。

3、单细胞动物的群体与多细胞动物有何区别?

答:

单细胞动物的某些种类,如团藻等可由多个个体聚合在一起,排列成一个空心的圆球形群体,细胞彼此间借原生质桥相连。

这不同于多细胞动物的理由是:

两者细胞分化的程度不同。

单细胞动物的群体仅有营养细胞(又称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分化,而体细胞本身没有什么分化,且群体内的每个个体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故仍属单细胞动物。

当体细胞进一步分化为不同组织、器官时,就成为多细胞动物了。

这说明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既有明显区别,又没有绝对界限。

群体单细胞动物是单细胞动物向多细胞动物过度的中间类型。

4、鞭毛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

①以鞭毛为运动胞器,是本纲最主要的特征;②具有原生动物所具有的三大营养方式,此外,眼虫既能行光合营养,又能行渗透营养,故特称之为混合营养;③生殖方式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大类,纵二分裂,出芽生殖是其特殊的无性生殖方式;④亦可形成包囊度过不良环境条件。

5、肉足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

①具有司运动和摄食功能的伪足,是本纲的主要特征;②有些种类具壳;③吞噬型营养;④呼吸和排泄作用主要靠体表渗透作用;⑤多行二分裂生殖,包囊形成极为普遍。

6、孢子虫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

①缺乏任何运动细胞器(某些种类生活史的某一时期可作变形运动或有鞭毛);

②全营寄生生活;一般缺乏摄食胞器,靠体表渗透获取营养;

③裂殖体都具顶复合器结构,与虫体侵入寄主细胞有关;

④生活史复杂,繁殖能力强,有世代交替现象;生活史中一般经过裂体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三个阶段。

其中裂体生殖、孢子生殖都能大量繁殖后代。

孢子生殖为本纲所特有。

7、纤毛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①以纤毛作为运动细胞器是本纲的重要特征;②核和细胞质出现高度分化,核有大、小核之分;大核司营养,小核与生殖有关。

细胞质分化出胞口、胞咽、胞肛、伸缩泡、刺丝泡等多种细胞器。

刺丝泡为草履虫等纤毛虫所特有。

③有特殊的有性生殖方式(接合生殖)和无性的横二分裂生殖;④应激性强;⑤以包囊度过不良环境条件。

8、草履虫的形态结构

形态:

似倒置的草鞋,全身密布纤毛。

结构

(1)细胞膜表膜(3层)表膜泡

(2)细胞质分化为内质、外质

(3)细胞核:

分为大核,小核

(4)细胞器

纤毛运动细胞器

刺丝泡有防御作用

消化胞器:

口沟、胞口,胞咽,食物泡,胞肛

伸缩泡由主泡和收集管组成

9、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

(1)红细胞外期

子孢子随蚊唾液→入人血→肝实质细胞→裂体生殖→裂殖子→破坏肝细胞而出→侵入红血细胞,开始红血细胞内期的发育,一部分可被吞噬细胞吞噬,还有一部分又继续侵入其它肝细胞,进行红血细胞外期发育。

(2)红细胞内期

裂殖子→入红细胞→环状体→大滋养体→裂殖体→裂殖子→红细胞破裂裂殖子散到血浆中→部分侵入其它的红细胞,重复进行裂体生殖。

(3)配子生殖:

红血细胞内的大、小配子母细胞→被按蚊吸去→在蚊胃中进行有性生殖→大、小配子母细胞形成配子→合子

(4)孢子生殖:

在蚊体内进行

动合子(ookinate)→穿入蚊胃壁→卵囊,卵囊细胞核及胞质经多次分裂→数百至上万的子孢子→子孢子成熟后卵囊破裂,子孢子逸出→入蚊体腔(血腔)→大多到蚊的唾液腺中(最多可达20余万个),当蚊叮人时子孢子进入人体→入人血→红细胞前期裂体生殖。

 

名词解释:

伪足:

变形虫体表临时形成的原生质突起

包囊:

是大多数的原生动物遇到不良环境时,体表的鞭毛、纤毛、伪足等细胞器缩入体内或消失,虫体分泌胶质在体外形成圆形的包囊。

动物性营养:

吞食其他微小生物或有机碎片为营养

裂体生殖:

核先分裂成很多子核,然后胞质分裂形成新个体.也叫裂殖子。

这种方式可迅速产生大量的后代

接合生殖:

2个虫体暂时附贴在一起,其细胞质可以互相沟通,并且两者互换小胞核,小胞核的结合与受精相仿,然后分开并进行分裂。

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复习题

1、何谓胚层的分化?

多细胞动物的三个胚层各分化成哪些组织器官?

答:

动物胚胎发育至胚层出现后,进一步发育,由于遗传性、环境、营养、激素以及细胞群之间相互诱导等因素的影响,使之转变为较复杂、异质性和稳定性的细胞,这种变化现象称为分化。

动物体的组织,器官都是从内、中、外层三个胚层发育分化而来的。

如下表:

动物的胚层分化

外胚层

皮肤的表皮部分及其衍生物、神经系统、感觉器官、消化道的两端内表的上皮及其附属腺体

中胚层

皮肤的真皮层、肌肉系统、骨骼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排泄系统大部分、体腔上皮、肠系膜及各类结缔组织

内胚层

消化管中段内表、呼吸道内表的上皮、肝、胰、胆囊、甲状腺、胸腺、膀胱的大部分、尿道及其附属腺的上皮

2、什么叫生物发生律?

了解生物发生律有何重要意义?

答:

生物发生率也叫重演律,是德国人赫克尔(E·Haeckel)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总结了当时胚胎学方面的工作提出来的。

其主要含义是:

生物发展史可分为2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展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

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短而迅速的重演,即某种动物的个体发育重演其祖先的进化过程。

研究生物发生律对探讨动物的起源及动物的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对在许多动物的亲缘关系和分类位置不能确定时,常由胚胎发育得到解决。

3、关于多细胞动物起源有哪几种学说?

答:

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什么类群,曾有两种观点:

一是起源于多核单细胞动物(合胞体学说),认为多细胞动物来源于多核纤毛虫的原始类群。

二是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群体,尤其是类似于团藻的球形群体(群体学说)。

此外还有共生学说等。

群体学说为多数人所支持。

群体学说又有赫克尔的原肠虫说和梅契尼柯夫的吞噬虫学说。

*第四章海绵动物门(多孔动物门)复习题

•本章练习

•1.在海绵动物中,领细胞的主要作用是参与()

•A.呼吸B.消化C.排泄D.循环

•2.下列哪一种动物属于侧生动物()

•A.草履虫B.海绵

•C.水螅D.华枝睾吸虫

•3.水流通过双沟型海绵动物体的途径是()

•A.流入孔辐射管中央腔出水孔

•B.流入孔中央腔辐射管出水孔

•C.出水孔辐射管中央腔流入孔

•D.出水孔流入孔中央腔辐射管

•4.海绵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动物极的小细胞内陷,而植物极细胞留在外层,与其他多细胞动物形成原肠的过程相反,这种现象称为()

•A.逆行变态B.逆转C.渐变态D.完全变态

1、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答:

①海绵动物体形多样,多无一定对称形式,全营原始的固着生活;②无明显组织和器官系统的分化,无消化系而行细胞内消化,无神经系而反应迟钝,只有生殖细胞的形成而无生殖系统等;③有由中胶层内的骨针形成的骨骼,是海绵动物分纲的依据;④具特殊的水沟系,是对固着生活很好地适应;⑤生殖方式简单,形成芽球是海绵动物特殊的无性生殖方式,受精作用在中胶层内完成,亦为特殊之处;⑥再生能力强,说明其原始性。

2、如何理解海绵动物是动物演化树上的一个侧支?

答:

因为海绵动物具有非常原始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再由于具有领细胞、骨针、水沟系等特殊结构,胚胎发育过程中有胚层逆转现象,动物学家公认它是很早就从动物演化树上分化出来的一个侧支,其它多细胞动物并不是海绵动物进化发展而来的,故将海绵动物称之为侧生动物。

第五章腔肠动物复习题

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①体制对称形式;②胚层和原始消化腔;③有组织分化;④神经系统;⑤有水螅型和水母型。

1.辐射对称,少数已发展为两侧辐射对

2.具有两胚层及原始的胃循环腔。

3.具细胞与组织的分化

4.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

5.刺细胞:

攻击和防卫

6.水螅型和水母型

7.生殖和世代交替

8.多态现象

2.水螅的形态结构及生理机能。

体型及生活方式:

圆筒型,固着生活,多形成群体。

中胶层:

薄,多数无细胞

口部:

向上,有垂唇

骨骼:

有些种类有石灰质骨骼

神经及感觉:

神经系统不发达,感觉器官简单

生殖:

多行无性出芽生殖

形态:

圆柱状,5~11条触手,触手上有刺细胞,触手的主要功能为捕食、运动器官。

3.各纲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及其形态结构、生活史。

 

4、试比较腔肠动物各纲异同。

答:

共同点:

辐射对称或两辐射对称,具两胚层,有组织分化,消化循环腔及网状神经系统,有刺细胞为本门的特点。

不同点:

(1)水螅纲有水螅型和水母型即世代交替,水螅水母为小型水母,有缘膜,感觉器官为平衡囊,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

(2)钵水母纲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常以幼虫形式出现,一般为大型水母、无缘膜,感觉器官为触手囊,结构较复杂,在胃囊内有胃丝,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

(3)珊瑚纲只有水螅型,其结构较复杂,有口道、口道沟、隔膜和隔膜丝,生殖腺来自内胚层。

名词解释:

辐射对称:

即可通过动物身体中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动物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周围的环境没有前后左右之分,只有上下的区别。

两辐对称:

消化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