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9、力的示意图: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知识点1:
弹力
1、弹性: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
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4、弹力的基本特征:
⑴.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是不会发生弹力作用的。
⑵.弹力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力(如橡皮筋、弹簧等),另一类是压力和支持力(如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和书本对桌面的压力)。
知识点2:
弹簧测力计
1、用途:
测量力的大小。
2、构造:
弹簧、指针、刻度盘等。
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拉力过大,弹簧测力计会被拉坏,使弹簧不能回复到原来的长度,因此在测量之前,先要估计所测力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进行测量时,应做到:
使用前:
(1)观察量程、分度值(便于读数)。
(2)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调零)。
(3)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
使用中:
(1)测力时,要使弹簧中心的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使指针和外壳无摩擦,
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2)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
三、重力
概念
1.万有引力:
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2.重力:
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符号是G,单位是N;
3.重力区别于其他力的基本特征是:
⑴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无论固体、液体、气体都受地球的吸引。
⑵重力特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
⑶重力的施力者是地球,受力者是物体。
重力的三要素
重力的大小:
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重量。
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
表示:
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2.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指向地心)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球的重心在球心。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⑴重心的位置不一定总在物体上,如圆环的重心在圆心,空心球的重心在球心。
4.稳度
稳度就是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越大,物体就越不容易倾倒。
提高稳度的方法:
一是增大支持面,二是降低重心。
第八章运动和力
1、惯性:
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个规律叫做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快慢、物体的形状、所处的空间、是否受力无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惯性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来加以改变。
4、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
惯性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惯性定律是有条件的,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
5、力和惯性的区别:
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也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是惯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6、几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如果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称为力的合成。
(求合力时,一定要注意力的方向)
7、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
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合力方向不变,大小为二力之和。
如果方向相反,合力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大小为二力之差。
8、注意:
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必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力。
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时,合力为0;
大小不等时,合力一定小于较大
的力,可能大于较小的力,也可能小于较小的力。
9、平衡: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
平衡力:
平衡的物体所受到的力叫做平衡力。
二力平衡:
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的情况叫做二力平衡。
10、二力平衡的条件是: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
在同一直线上,即合力为零。
(一物、二力、等大、反向、同直线)
11、滑动摩擦力:
是指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
其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滚动摩擦: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所产生的摩擦。
与滚动方向相反。
12、静摩擦:
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产生的摩擦。
静摩擦产生的条件是:
相互接触,且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13、增大摩擦的方法:
(1)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增大压力
14、减小摩擦的方法:
(1)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压力
(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隔开。
第九章压强
一、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定义: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
⑴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⑵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
P:
帕斯卡(Pa);
F:
牛顿(N);
S:
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是指两物体公共接触的那部分面积)。
B、特例:
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
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应用:
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
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
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
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压强公式:
⑴推导过程:
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
F=G=mg=ρShg。
液片受到的压强:
p=F/S=ρgh。
⑵液体压强公式说明:
A、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
Pag:
9.8N/kgh:
m。
B、从公式中得出:
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4.连通器:
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连通器原理:
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连通器应用:
茶壶、锅炉水位计、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三、大气压
1.概念: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
“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
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马德堡半球实验
3.大气压的实验测定:
托里拆利实验
⑴实验过程:
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⑵原理分析:
即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⑶结论:
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3×
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⑷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
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
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以及玻璃管的粗细,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标准大气压:
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3×
105Pa
2标准大气压=2.026×
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20.6m
4.大气压的特点
⑴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⑵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
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Pa
5.沸点与压强: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
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运动和力易错知识点(诊断纠错)
运动和力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与我们现实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内容,正确理解运动和力的内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下面列举几例“运动和力”易错点进行分析,以期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明辨是非,正确答题。
一、力的概念辨析
例1 一天,发生了两车相撞的交通事故,一个交警前来处理,说:
“我一定要找出是哪辆车先撞上另一辆车的。
”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个交警能否找出那辆车?
答:
__________,这是因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总是__________发生的。
解析 力是成对出现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发生相撞的两辆车,任何一辆车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所以,你很难判断究竟是哪一辆车先撞击的。
答案 不能 同时
易错警示 本题容易错解为:
能,错解原因是对力的概念理解模糊,似懂非懂。
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注意相近概念的区别,要掌握好每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这样才能对概念有正确、完整、深刻的认识。
二、弹簧测力计两边受力情况分析
例2 如图所示,一同学实验时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6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0N B.3N C.6N D.12N
解析 本题考查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大小来测量力的大小的。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是弹簧的一端固定(与挂钩相连的一端),叫固定端;
另一端与挂钩相连,叫自由端。
测量时,用力使固定端不动,拉力拉挂钩使弹簧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