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20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大作业题目及要求 (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562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工20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大作业题目及要求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工20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大作业题目及要求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工20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大作业题目及要求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工20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大作业题目及要求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工20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大作业题目及要求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工20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大作业题目及要求 (3).docx

《大工20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大作业题目及要求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工20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大作业题目及要求 (3).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工20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大作业题目及要求 (3).docx

网络教育学院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大作业

仅供参考

题目一:

单片机电子时钟设计

准 则:

设计一个基于51单片机或STM单片机的电子时钟,并且能够实现时分

秒的显示和调节

撰写要求:

(1)首先介绍课题背景,并进行需求分析及可行性分析,包括软硬件功

能分配、核心器件的选型等;

(2)对系统硬件进行设计,包括硬件功能模块划分、电路原理图设计等;

(3)对系统软件进行设计,选用汇编语言或C语言编写程序,给出软件开发流程;

(4)总结:

需要说明的问题以及设计的心得体会。

单片机电子时钟设计

一、引言

1957年,Ventura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表,从而奠定了电子时钟的基础,电子时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现代的电子时钟是基于单片机的一种计时工具,采用延时程序产生一定的时间中断,用于一秒的定义,通过计数方式进行满六十秒分钟进一,满六十分小时进一,满二十四小时小时清零。

从而达到计时的功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

现在高精度的计时工具大多数都使用了石英晶体振荡器,由于电子钟、石英钟、石英表都采用了石英技术,因此走时精度高,稳定性好,使用方便,不需要经常调试,数字式电子钟用集成电路计时时,译码代替机械式传动,用LED显示器代替指针显示进而显示时间,减小了计时误差,这种表具有时、分、秒显示时间的功能,还可以进行时和分的校对,片选的灵活性好。

二、时钟的基本原理分析

利用单片机定时器完成计时功能,定时器0计时中断程序每隔0.01s中断一次并当作一个计数,设定定时1秒的中断计数初值为100,每中断一次中断计数初值减1,当减到0时,则表示1s到了,秒变量加1,同理再判断是否1min钟

到了,再判断是否1h到了。

为了将时间在LED数码管上显示,可采用静态显示法和动态显示法,由于静态显示法需要译码器,数据锁存器等较多硬件,可采用动态显示法实现LED显示,通过对每位数码管的依次扫描,使对应数码管亮,同时向该数码管送对应的字码,使其显示数字。

三、时钟设计分析

针对要实现的功能,采用AT89S51单片机进行设计,AT89S51单片机是一款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单片机,片内含4KB在线可编程(ISP)的可反复擦写1000次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器件采用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制造,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及80C51引脚结构。

这样,既能做到经济合理又能实现预期的功能。

首先,在编程之前必须了解硬件结构尤其是各引脚的用法,以及内部寄存器、存储单元的用法,否则,编程无从下手,电路也无法设计。

这是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部分是硬件部分:

依据想要的功能分块设计设计,比如输入需要开关电路,输出需要显示驱动电路和数码管电路等。

第三部分是软件部分:

先学习理解汇编语言的编程方法再根据设计的硬件电路进行分块的编程调试,最终完成程序设计。

第四部分是软件画图部分:

设计好电路后进行画图,包括电路图和仿真图的绘制。

第五部分是软件仿真部分:

软硬件设计好后将软件载入芯片中进行仿真,仿真无法完成时检查软件程序和硬件电路并进行修改直到仿真成功。

第六部分是硬件实现部分:

连接电路并导入程序检查电路,若与设计的完全一样一般能实现想要的功能。

最后进行功能扩展,在已经正确的设计基础上,添加额外的功能!

四、时钟的实现

A.电路设计

1.整体设计

此次设计主要是应用单片机来设计电子时钟,硬件部分主要分以下电路模块:

显示电路用8个共阴数码管分别显示,星期(年份),小时、分钟(月份)和秒(日),通过动态扫描进行显示,从而避免了译码器的使用,同时节约了I/0端口,使电路更加简单。

单片机采用AT89S51系列,这种单片机应用简单,适合电子钟设计。

2.分块设计

模块电路主要分为:

输入部分、输出部分、复位和晶振电路。

2.1输入部分

输入信号主要是各种模式选择和调整信号,由按键开关提供。

以下为输入部分样例:

在本实验中主要用用P3口输入按键信号,还用到了特殊的P0口。

对于P0口,由于其存在高阻状态,为了实现开关功能,给其添加上拉电阻,具体如下图所示:

2.2输出部分

本电路的输出信号为7段数码管的位选和段选信号,闹铃脉冲信号,提示灯信号。

本实验的数码管是共阴的,为了防止段选信号不能驱动数码管,故在P1口连接上拉电阻后,再送段选信号,以提高驱动,位选信号直接从P2口接入,如下图:

闹铃由P2.6端输出,模块如下:

2.3晶振与复位电路

本实验单片机时钟用内部时钟,模块如下:

复位电路为手动复位构成,模块如下:

各模块拼接组合,电路总体设计图如下

B.程序设计

B.1程序总体设计

本实验用汇编程序完成.程序总的流程图如下:

主程序开始

显示星期,时,

是否有调

3.

T0 定

中 时

秒, 闪烁

分, 提示时等



闹 按

铃 1

响铃 显示

提示 日期并调



按 按 按

2 3 4

时间 闹铃 定时

调整 设置 设置



按 按

5 7

铃声 秒表

测试 模式

回主

回主 按 程序

程序

0

按 按

0 4

按 7 按

0 键 8

倒计

时启

动并

回主 秒表 秒表

程序 暂停 清零

0

B.2程序主要模块

B.2.1延时模块

数码管显示动态扫描时,用到延时程序,这里使用延迟1ms的程序,此程序需反复调,除数码管动态扫描外,数码管的闪烁提示,以及音乐模块也用到了延时,只是延时的长短不同罢了,在此不再赘述。

B.2.2中断服务程序

本实验中,计数器T0,T1中断都有运用,其中T0中断为时钟定时所用,T1中断用于音乐播放。

T0的定时长度为0.01s,工作于方式1,计数1次,时长1us,故计数器计数10000次,进入中断,计数初值为65536-10000=55536=#0D8F0,装满定时器需要0.01s的时间,从而100次中断为一秒,一秒之后,判断是否到60秒,若不到则秒加一,然后返回,若到,则秒赋值为0,分加一,依次类推。

包括日期显示的功能也是如此。

另外,由于要实现倒计时功能,因此在中断程序中还要加入减一的寄存器,需要时将其进行显示。

基于以上考虑,以R3为倒计时中的秒,R4为倒计时的分,当秒加1时R3减一,减到0之后,秒赋值为59,分减一,直到分为0。

B.2.3主程序

主程序主要对按键进行扫描,以及判断定时和闹铃时间是否已到,若到则调用相关程序。

B.2.4显示子程序

8个数码管轮流进行显示,分别显示1ms,依赖人的视觉暂留效应,给人以数码管持续高亮的错觉。

日期的显示,秒表的显示,倒计时的显示,调闹铃,调定时的显示,闪烁的显示程序与以上的的扫描相似,有的以子程序的方式出现,通过子程序调用语句ACALL调用;有点直接嵌套在相应的程序里面,顺序执行,或者用调转语句AJMP调用。

C程序调试及仿真

本程序通过Keil单片机开发平台实现程序的编译,链接,生成HEX文件。

通过Keil和硬件仿真平台Proteus的联合,可以将设计效果仿真出来,根据效果,有目的的改变设计,优化程序。

利用Proteus仿真实验过程截图:

普通时间显示模式仿真图,表示:

星期一9点10分38秒

五,总结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51单片机的应用也不断的扩大,越来越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本次简易电子琴的设计,使得我对于51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及具体的工作方式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使得我在今后的应用和工作中能够更加的得心应手。

本文先从整体论述了设计电子钟的大致思路,然后再采用划分模块的方法,

将硬件电路划分为开关电路,显示驱动电路,以及数码管电路等,而软件部分,则依据要实现的功能,划分为:

闹钟的声音程序,时间显示程序,日期显示程序,秒表显示程序,时间调整程序、闹钟调整程序、定时调整程序,延时程序等。

最后将各模块集成为一个整体,合成一个多功能的电子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