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高炉煤气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4890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高炉煤气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一章 高炉煤气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一章 高炉煤气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一章 高炉煤气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一章 高炉煤气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 高炉煤气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一章 高炉煤气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高炉煤气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 高炉煤气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295         0.4686

发热植(kcal/标m3):

   800-1000      4000~4300

着火温度(°

C):

     700-800       550~650

爆炸极限(%):

      30.84~89.49      4.5~35.9

比重:

           0.9-1.1        0.3625

四、高炉煤气安全基本知识:

1、在煤气区域(设备内)工作时间的要求,进入煤气区域工作时,应采空气样作分析。

⑴、CO含量≤30mg/m3(24PPm)时,可较长时间工作

⑵、CO含量≤50mg/m3(40PPm)时,进内连续工作时间≤1小时

⑶、CO含量≤100mg/m3(80PPm)时,进内连续工作时间≤0.5小时

⑷、CO含量≤200mg/m3(160PPm)时,进内连续工作时间≤15-20分钟

工作人员进入设备内工作的时间间隔至少在2小时。

2、空气中不同的СО含量对人体的危害

CO含量/%呼吸时间与症状

0.022~3h,感到轻微头疼

0.041~2h,前头疼;

2.5~3.5h,后头疼

0.0845min,头疼,随着呕吐;

2h,神智昏迷

0.1620min,头疼,随着呕吐;

2h,死亡

0.325~10min,头疼;

30min,死亡

0.641~2min,头疼;

10~15min,死亡

1.28吸入几次即昏迷,1~3min,死亡

3、凡进入煤气设备、管道内或下地坑、上高空必须做到:

两人以上作业,并由专人监护,与外部有可靠的联络信号,佩戴好安全带,凡进入煤气设备、管道内所用照明电压不得超过12V。

4、进入煤气设备内工作对取样分析的要求:

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时,安全分析取样时间不得早于动火或进入设备前半小时,检修动火工作中,每两小时必须重新进行取样分析,工作中断后恢复工作前0.5小时,也要重新精心取样分析。

取样要有代表性,防止死角。

5、带煤气作业的要求:

带煤气作业或在煤气设备上动火,必须要有作业方案和安全措施,并取得煤气防护站或安全主管部门的书面批准,动火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

6、带煤气作业应具备的条件:

带煤气作业如带煤气抽堵盲板,带煤气接管,高炉修探料尺,操作插板等危险作业,不宜在雷雨天进行;

作业时必须有煤气防护人员现场监护;

操作人员应备有氧气呼吸器等防毒面具;

工作场所应配有必要的联系信号,40米以内不许有明火,无关人员要撤到40米以外。

所有工具应用铜器工具,距作业点10米以外才可安投光器。

第二章高炉煤气的事故及预防

当前煤气事故比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煤气安全管理仍比较落后,对煤气的特点及危害性没有掌握;

不少单位煤气管理混乱,规章制度不健全,没有建立起必要的煤气安全防护和抢救体制;

安全干部素质差,尤其是煤气作业人员,缺乏较完整的煤气安全知识;

违章违制现象严重。

特点是在煤气生产和使用较多的行业系统中,煤气重大伤亡事故要占较大比重,主要是煤气中毒的重大伤亡事故多。

煤气重大伤亡事故占冶金系统重大伤亡事故的第一位。

高炉煤气的事故主要是:

中毒、着火、爆炸。

一、高炉煤气中毒事故及预防:

1、高炉煤气中毒的机理是什么?

高炉煤气大多含有较高的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是剧毒性气体,通常所说的煤气中毒,是指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随空气吸入人体后,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结合,把血液中的氧和血红蛋白(HbO2)中的氧排挤出来,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影响血液输送氧的能力,阻碍O2随血液向重要组织传递,如心肌,脑等,形成缺氧血症,也就是一氧化碳中毒。

HbO2+CO=HbCO+O2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气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达240倍,HbCO的解离速度比氧合血红蛋白慢3600倍,各组织器官因得不到氧气而失去活力,失去知觉,昏迷,严重时死亡。

2、煤气中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量与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和接触时间有关,一氧化碳急性中毒的严重程度与血液中Hbco的含量有关。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在临床上可分轻度、中毒、重度三级。

(1)轻度重度;

患者有头痛、头晕,颞部搏动感;

并有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症状。

脱离中毒现场,吸入新鲜空气后即可好转,数小时后症状即可消失。

(2)中度中毒;

除了具备轻度中毒症状外,患者面色潮红,口唇贴膜呈樱桃红色、脉快、烦躁、形态不稳、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但昏迷时间不长,及时脱离中毒现场抢救进行抢救,可较快苏醒,数日内恢复,一般不留后遗症。

(3)重度中毒;

短时间内吸入极高浓度一氧化碳,组织严重缺氧,患者迅速进入昏迷,可持续数小时或数昼夜,常见瞳孔放大,对光无反应或迟钝,四肢肌张力增高,牙关紧闭或出现阵发性或强直性痉挛病理反射,并出现大小便失禁。

亦可有肺水肿、心肌损害、心律失常或传导阻滞。

有的患者苏醒后,经数日可在此昏迷,个别患者可有精神衰弱综合征,经神障碍,锥体外系症状或周围神经质等后遗症。

慢性一氧化碳中毒使指长时间反复接触一定量的一定浓度一氧化碳者,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表现为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对声光等微小改变的识别能力较差,并有心悸、心电图异常等。

3、煤气中毒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严重三种情况。

(1)轻度煤气中毒:

从表面看,中毒者与一般正常人区别不大。

但心跳加快,精神不振、头痛、有时有呕吐、恶心等症状。

(2)中度煤气中毒:

中毒者脉搏加快而弱、心慌、眼前昏迷、呼吸急促、烦躁不安、知觉敏感降低或散失、意识混乱、瞳孔放大、对光反射迟钝、血色桃红、患者处昏迷之中。

(3)严重煤气中毒:

在中度中毒情况下,在吸入CO就变成严重中毒。

其口唇呈桃红或紫色,指甲花白,手脚冰凉,脉搏停止,心跳沉闷而微弱,失去知觉,瞳孔放大,对光无反射,有时还会抽筋,大小便失禁,处于昏迷状态,如不及时抢救就会死亡。

4、煤气中毒

(1)急性煤气中毒:

一种情况,当空气中CO浓度较高,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入了大量的CO,所表现的中毒现象;

另一种情况,空气中CO浓度较低,而吸入时间较长,可能发生轻度中毒现象。

(2)慢性煤气中毒:

一种情况,中毒者在数天或数星期后才出现症状;

另一种,人们长期在含有低CO浓度的空气中工作,每天吸入少量的CO长期以后,引起慢性中毒。

5、煤气中毒的救护:

将中毒者迅速及时地救出煤气危险区域,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除一切阻碍呼吸的衣物并注意保暖;

(1)中毒轻微着,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可直接送往附近卫生素急救。

(2)中毒较重者如出现失去知觉,口吐白沫等症状,应通知煤气防护员和附近卫生所赶到,现场急救。

(3)中毒者已停止呼吸,应在现场立即作人工呼吸,并使用速生器,现场急救通知煤气防护员和附近卫生所赶到现场急救。

(4)中毒者为恢复知觉前,不得用救护车送较远医院急救。

就近送往医院抢救时,途中应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并有医护人员护送。

6、煤气中毒的原因

(1)煤气设备泄漏.未及时发现或发现后未及时处理

(2)对煤气性质认识不足,在超标的情况下工作并且不戴呼吸器

(3)在煤气设备附近休息.打盹.睡觉

(4)在煤气设备上操作不注意风向或设备内残余煤气处理不干净

(5)煤气区域不挂警示牌或安全制度不健全,误入煤气区

(6)对设备不熟悉,凭经验办事,技术素质差,工作责任心不强

7、煤气中毒的预防

(1)严格执行煤气安全规程和技术操作规程;

(2)煤气单位上岗人员经考试合格,否则不能上岗;

(3)进入煤气设备内,必须做CO含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4)在煤气设备上抽堵盲板必须办理盲板票

(5)对煤气管线设备定期检查泄漏,发现泄漏及时处理;

(6)对新建、改建、扩建的煤气设施在投产前必须经过气密试验,合格后方可投产

(7)不准在煤气区域停留;

(8)蒸汽管线不能与煤气管线长期连接;

(9)煤气地区应挂明显标志;

二、高炉煤气着火事故及预防:

1、引起着火条件:

(1)要有供煤气燃烧时需要的足够空气量;

(2)要有明火.电火.或达到煤气着火温度

2、引起煤气着火的原因

(1)设备泄漏煤气遇火而引起着火.(一般在人孔.法兰.放散阀.煤气管道阀门等)

(2)发生煤气爆炸事故引起着火

(3)铁器工具碰撞产生的火花正好遇到泄漏煤气而着火

3、煤气着火事故的预防

 防止煤气着火事故的根本办法,就是破坏或避免煤气着火的两个必要条件同时存在。

只要不具备这两个必要条件,就不会发生着火事故。

为此必须做到:

(1)煤气设备附近.煤气作业区内严禁有火源或在此堆放易燃易爆品,要有严格的火源管理制度。

(2)保证煤气设备及管道的严密性,定期对煤气设备进行检查.发现泄漏及时处理

(3)在煤气设备上动火必须办理动火证

(4)带煤气作业时,必须使用铜制工具,在铜制工具上要涂黄油,防止作业时与设备碰撞产生火花。

(5)煤气设备、管道的下列部位较易造成泄漏,应经常检查,这些部位是:

法兰、膨胀器、焊缝口、计量导管等。

三、煤气着火事故的处理

(1)由于设备不严密而轻微小漏引起的着火,可用湿泥、湿麻袋等堵住着火处灭火。

火熄灭后,再按有关规定补好漏处。

(2)管径小于或等于100mm的煤气管道着火时,可直接关闭阀门灭火。

(3)管径大于100mm以上管道着火时,根据压力逐渐关闭阀门,降低压力,并向管道内同蒸汽灭火,但设施内煤气压力不得小于2Kpa。

严禁突然关闭阀门,防止回火爆炸。

(4)煤气设备烧烘时,不得用水骤然冷却以防管道变形断裂。

(5)煤气管道内着火时,关闭所有放散管和人孔,向管道内通入大量蒸汽或氮气灭火,灭火后应立即切断煤气来源。

二、高炉煤气爆炸事故及预防:

煤气点火必须遵循“先点火后送气”的原则,火熄灭后,必须通风置换,30分钟后经检测合格后重新按照点火程序点火。

1、煤气爆炸的条件

(1)煤气中混入空气或空气中混入煤气,并达到一定混合比例

(2)火源.明火.电火,达到煤气着火温度

(3)在密闭容器内

2、产生煤气爆炸的原因

(1)没有严格按照在煤气设备上动火的程序办事

(2)煤气管道上有泄漏,负压吸入空气,使空气与煤气混合物达到爆炸范围,遇火产生爆炸

(3)突然停煤气,造成回火

(4)点火失败,未进行通风吹扫处理.而再次点火

(5)违章操作,先送煤气,后点火

(6)烧嘴关不严,煤气泄漏炉内,点火前未对炉膛进行通风处理

3、煤气爆炸事故的预防

为了防止煤气爆炸,首先就要杜绝煤气和空气胡混合而产生爆炸范围内的混合气体。

其次避免高温和火源接触爆炸性混合物气体,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1)送煤气前,对煤气设备及管道内的空气须用氮气赶净,然后用煤气赶氮气,并逐段爆发试验,合格后方可送给用户。

(2)对要点火的炉子需作严格的检查,如烧嘴阀门是否关严,是否漏气,烟道阀门是否全部开启,确保炉膛内形成负压,方可点火,然后稍开煤气待燃着后,再调整到适当的位置。

如点着火又灭了,需再次点火时,应立即关闭烧嘴阀门,对炉膛内仍需作负压处理,待煤气吹扫干净后再点火送煤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