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4438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文档格式.docx

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影响因素

(1)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政策的引导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2)从全球来看,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

判断

1.改革开放以后至20世纪90年代,珠三角的比较优势由政策、劳动力价格优势转变为资金、技术优势。

(√)

2.新兴产业首先在资金充足的地区发展,之后不断向周围地区扩散。

(×

三、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1.工业化初期,以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

2.20世纪50年代开始,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3.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

4.今后,依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将逐步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探究点 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

材料一 下表为上海市周边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产业演变情况表。

时间

主要产业

20世纪70年代

传统手工业

20世纪80年代

轻纺工业

20世纪90年代初期

家用电器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信息产业、汽车制造业、化学工业

21世纪

新材料、新能源、现代设备制造

材料二 嘉定区位于上海西北部,是上海最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是上海市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

表1 2013年嘉定区和上海市三大产业比重表(%)

上海市

嘉定区

第一产业

0.6

0.4

第二产业

37.2

61

第三产业

62.2

38.6

表2 2013年嘉定区产业结构与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国际标准对比

按人均GDP划分

中等收入水平国家

中上等收入水平国家

发达国家

平均值(美元)

2390

4260

24930

11102

GDP增加值构成(%)

11

9

2

35

37

32

52

53

66

从业人员构成(%)

44

30

6

0.01

22

28

38

77.28

34

42

56

22.71

 

1.根据材料一,说出上海市周边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演变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简述该演变对本地区的有利影响。

答案 特点:

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

有利影响:

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提高环境质量;

提升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2.与上海市相比,说出2013年嘉定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

答案 产业结构按比重表现为“二、三、一”型,第二产业比重远高于上海,第三产业比重远低于上海。

3.上海各郊区中,嘉定区第二产业结构比重最高,特别是汽车产业占工业比重达到75%。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嘉定区汽车产业高度集聚对嘉定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答案 有利影响:

集约利用区内的土地资源,共享基础设施,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

促进嘉定区相关企业的发展;

增加嘉定区的财政收入等。

不利影响:

导致嘉定区第二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经济抗风险能力较差。

4.依据表2,对嘉定区产业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 促进产业升级,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提高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及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

1.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

2.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影响因素

举例

地理区位

休斯敦地处沿海,纬度较低,适于发展航天工业,使其发展成为航天中心

自然资源

资源枯竭地区的产业转型,如德国鲁尔区

劳动力

日本的“高龄少子化”特征,带动服务业比例的提高

科学技术

科技进步促使新的产业和产业部门形成,如新材料、新能源等工业部门的涌现

区域协同与竞争

伴随着上海汽车装配产业的增长,上海周边城市的制造业转为以汽车配件生产为主

产业基础

某些地区在钢铁工业的基础上,发展钢铁物流产业

政府政策

政府采取专门措施对各种经济资源进行再分配,鼓励或限制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美国目前鼓励制造业回流

生态环境

为落实环境保护目标,北京三环以内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变为第三产业占绝对重要地位

发展阶段

三次产业结构随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1980~2005年工业总产值增长图”(以1980年工业总产值为起点)。

读图完成1~2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Ⅰ、Ⅱ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A.原料密集型产业、动力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2.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在阶段Ⅱ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的是(  )

A.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

B.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

C.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步丧失

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主导产业类型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工业总产值低,增长慢;

20世纪90年代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产业升级,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工业总产值高,增长快,C正确。

第2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优势是加工工业发达,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上升,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步丧失,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促使珠江三角洲进行产业结构升级,A、C、D属于其产业升级的原因。

该地区能源矿产缺乏,B符合题意。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德国传统工业是世界工业的标杆,南部城市慕尼黑原来以啤酒工业为主,啤酒节闻名于世,啤酒花和麦类是啤酒酿造不可缺少的原料。

慕尼黑现已转型成为宇航、飞机制造和微电子中心,号称德国的“硅谷”,有著名的慕尼黑大学,科研机构云集,慕尼黑国际机场是德国第二大机场。

慕尼黑重视扶持、提升传统工业,通过降低地价、税收等将传统工业迁入高科技工业园区。

下图为德国南部啤酒花、麦类集中种植区及慕尼黑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慕尼黑啤酒产业发达的原因。

(2)慕尼黑由啤酒产业中心转型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分析其意义。

(3)简述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内,传统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并存的目的。

答案 

(1)①周边有啤酒花和小麦、大麦集中种植区,原料优质且丰富;

②位于河流上游,有丰富的洁净水源;

③酿造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传统工艺先进;

④当地及欧洲市场需求量大;

⑤当地啤酒节闻名于世,有利于推广品牌;

⑥政府重视扶持、提升传统工业。

(2)①提高了高端产业的产值比重,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产业升级;

②高新技术产业附加值更高,提高区域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③高新技术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有利于引进技术和人才,有利于当地科技和教育的发展;

④改善环境质量。

(3)①高科技企业投入大、收益高,同时风险也较大,传统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并存,可以降低风险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②德国传统工业发达,是高科技企业坚实的基础,高科技企业和传统工业有较强的互补性,保证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

③增加税收,提升经济效益;

④提高就业率,有利于社会稳定。

解析 

(1)慕尼黑啤酒产业发达的原因应从原料、水源、经验、工艺、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

(2)慕尼黑由啤酒产业中心转型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的意义应从产业结构、经济效益、吸引人才等方面进行分析。

(3)传统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并存的目的,应从两类企业各自的特点、相互间的关系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下图是“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示意图”。

1.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中,分别表示服务业和工业劳动力比例变化曲线的是(  )

A.②①B.①②C.②③D.①③

2.在Ⅳ阶段,其产业结构是(  )

A.第一产业>

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二产业>

第一产业>

D.第三产业>

第二产业>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工业化发展初期阶段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比重最大,③表示农业劳动力比例变化曲线;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大,但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工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提高、数量下降,②表示工业劳动力比例曲线;

服务业劳动力比例呈上升趋势,①表示服务业劳动力比例。

故选B。

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在Ⅳ阶段服务业占比最大,其次为工业,最低的为农业,故选D。

浙江小商品生产曾经是推动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动力。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困扰着小商品生产的发展。

2014年浙江启动“特色小镇”建设,推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和城镇化进程。

下图是“杭州特色小镇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3~5题。

3.从杭州“特色小镇”发展中可以看到,这里产业发展的方向是(  )

A.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B.新兴工业与第三产业

C.第一产业比重增加D.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4.该地产业升级的有利条件是(  )

①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②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③科技发达、交通便利 ④资源丰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下列关于“特色小镇”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促进区域内城镇的分工和合作 ②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 ③促进中心城市规模的扩大 ④改善乡村地区基础设施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3.B 4.B 5.D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看出,特色小镇的产业有智能设备制造、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服装、珠宝设计等,可知产业发展方向是新兴工业与第三产业,B正确。

第4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要求科技发达、交通便利和一定的产业基础,浙江经济发达,具备这些基础条件,②③正确。

第5题,“特色小镇”主要分布在小城镇或乡村,不会促进中心城市规模的扩大,③错,故选D。

(2020·

湖南常德模拟)“收缩城市”指的是城市人口流失、失去活力的现象。

城市的收缩往往与当地的地理位置、城市规模、产业结构、行政等级有关。

下图为“2007~2016年中国收缩型城市分布图”。

据此完成6~7题。

6.导致珠三角和长三角部分城市发生收缩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地理位置偏远B.自然资源短缺

C.产业升级D.城市规模过大

7.收缩型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有(  )

①调整产业结构 ②重视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③与周边大小城市共同建设成长 ④扩大城市面积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6.C 7.A

解析 第6题,珠三角和长三角部分城市在改革开放初期利用劳动力和土地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经济发展,两地的劳动力价格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优势逐渐消失,从而进行产业升级,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所需劳动力减少,进而导致两地部分城市发生收缩现象,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