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4321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5)《艺文志》:

是《汉书》十志中的一志,是关于书籍的记载。

(16)《典论》:

是曹丕在未称帝是所作,分五卷,是我国最早的论文的专篇。

(17)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所编,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比较完备的字典,共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

它是研究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极为重要的资料。

(18)《经籍攥估》:

清阮元编,是一部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

(19)《佩文韵府》:

清张玉书等编,是一部按韵编排的比较大的古代辞书。

(20)十三经索引:

叶绍钧编,是一本专为查检十三经语句出处而编的索引。

(21)中国人名大辞典:

是一部专门查检我国历史人名的工具书。

(22)四库全书总目:

清纪昀主编,是清乾隆时编纂的《四库全书》的书目和提要,共200卷,共收书目10245种,其中收入《四库全书》的,3461种,存目6793种。

(23)隶书是汉字演变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24)汉字的发展,形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结构,一是笔势。

(25)直接引申是指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

(26)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即所谓“展转为他训”。

(27)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体裁,称为“纪传体”。

(28)汉语字典排列汉字的方法:

按音序排列,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按号码排列

二、1.《桃花源记》要:

通“邀”,邀请

2.《巫山、巫峡》

(1)竦:

通“耸”,耸立

(2)寔:

通“是”,这(3)闕:

通“缺”,空缺

3.《岳阳楼记》具:

通“俱”,皆,全

4.《郑伯克段于鄢》

(1)大:

通“太”

(2)厭:

通“猒(饜)”,满足(3)無:

通“毋”,不要(4)闕:

通“掘”,挖

5.《齐桓公伐楚》女:

通“汝”,你

6.《鞌之战》無:

通“毋”,不要

7.《范雎说秦王》

(1)被:

通“披”,披散

(2)厲(lai):

通“癘(癞)”

8.《触龙说赵太后》耆:

通“嗜”,喜爱

9.《鸿门宴》

(1)距:

通“拒”,抵御,挡住

(2)内(na):

通“纳”,接纳,放进(3)豪:

通“毫”(4)倍:

通“背”(5)蚤:

通“早”

(6)要:

通“邀”,邀请(7)郗(xi):

通“隙”,缝隙

10.《孙膑》

(1)罷(pi):

通“疲”

(2)獘:

通“弊”,疲惫,指力量削弱(3)趣(qu):

通“趋”,趋向

11.《艺文志.诸子略》

(1)䆮:

通“浸”,逐渐

(2)攘:

通“让”,谦让(3)嗛:

通“谦”,谦虚(5)視:

通“示”,昭示(6)上:

通“尚”(7)盪:

通“荡”,指学识浮泛(8)政:

“征”(9)瘉:

通“愈”,胜

12.《典论.论文》隽:

通“俊”才智出众

三、★词类的活用

(一)使动用法:

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以动宾结构的形式表达了递系结构的内容。

1.动词的使动用法:

焉用亡郑以倍邻:

使…亡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春风又绿江南岸:

使…绿

3.名词的使动用法:

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

使…王

(2)意动用法:

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渔人甚异之:

感到...奇怪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以之为夫人

(3)名词用如动词:

指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1、n——v

赵主之子孙侯者:

做诸侯

2、方位名词做动词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往西

(4)名词用作状语

1、表示方位或处所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向北

2、表示工具或依据

失期,法皆斩:

依照法律

3、表示对人的态度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像对客人一样

4、表示比喻

嫂蛇行匍伏:

像蛇一样

(5)古代汉语的词序

1、疑问代词作宾语(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时,也要放在介词前面)

敢问何谓也:

谓何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必须是代词;

全句必须是否定句;

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吾爱之,不吾叛也:

不叛吾

3、宾语用代词复指

{主要格式:

唯...是;

唯...之}余唯利是视:

视利

{不用复指代词,直接把代词宾语放到动词之前}寡人是问:

问是

(6)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某种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

1、在判断句的位于后面加语气词——也

王,人君也

2、在主语后面,加上代词“者”复指,引出谓语

南冥者,天池也

3、不用“也”:

兵者,不祥之器

4、不用“者”、“也”:

荀卿,赵人

5、表示否定判断,在谓语之前加“非”:

楚虽大,非吾族也

6、判断句没有主语时,不能省略“也”:

退,酒也!

7、“是”用作判断词:

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

8、谓语前面可以加副词“乃”、“即”“维”“惟”:

是乃狼也

9、副词、语气词搭配“非”来使用:

非其父兄,即其子弟

10、用判断的形式表示比喻的一种修辞手法:

曹公,豺虎也

(7)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指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

1、动词后面用介词“于”把行为的主动者引进:

妻与子皆养于我者

2、用介词“为”放在动词之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而身为宋国笑

3、“为”直接放在动词前面: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4、为......所:

不者,若蜀皆且为所虏

5、“见’放在动词之前:

是以见放

6、“被”直接加在动词前面

(八)副词:

能表示行为、动作、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可能性、情态和否定作用等,有一定的词汇意义,能独立作句中的次要成分,但不能用作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

1、程度副词

常用的程度副词:

最、太、至、尤、愈、略等

(1)“少”:

稍微,略微,相当于现代的“稍”:

太后之色少解。

(2)“稍”:

逐渐:

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3)“颇”:

①程度偏高,略近“很、甚”:

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

②稍、略:

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2、范围副词

(1)“但”:

与现代“只”的意思相当

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

(2)“仅”:

①表示只,刚够齐王遁而走吕,仅以身免。

②几乎,将近,初守雎阳时,士卒仅万人。

3、时间副词

常用时间副词:

将、正、已、常

(1)“曾”:

曾经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2)“尝”:

曾经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4、情态副词:

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表示一定的情态或语气

常用情态副词:

大概、未免、本来、偏偏

(1)“且”:

姑且,尚且先生且休矣。

我将念之。

(2)“固”:

本来,当然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3)“盖”:

①常放句首表示提示和推测性的论断的语气,从而引出下文: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②有时只表示不肯定的论断语气,不一定放句首: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③在句中起连接作用:

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5、否定副词

常用的否定副词:

不、弗、毋、勿、未、非、否

(1)“不”:

表示一般的否定风之积也不厚也,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2)“毋、勿”:

不要,别大毋侵小急击勿失

(3)“未”:

没有宋人既成列,楚人未及齐。

(4)“非”:

否定的是后面整个句子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6、表敬副词:

主要用来表示对人的尊敬

表敬副词有两类:

(1)尊人:

请、幸、敬、惠

①“请”: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②“幸”:

秦王跽曰:

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③“敬”:

太后曰:

“敬诺。

年岁何矣?

(2)自谦:

窃、忝、猥

①臣闻吏议逐,窃以为过矣。

②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

(九)代词

1、人称代词:

(1)第一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

他日我曰:

“子为郑国,我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

(2)第二人称代词:

女(汝)、若、而、乃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3)第三人称代词:

其、之

公室将卑,其宗族先落,则公从之。

3、指示代词:

此、是、斯、兹、(近指)彼(远指)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夫”:

远指食夫到稻,衣夫锦。

4、疑问代词:

(1)指人:

谁、孰

父与夫孰亲?

孰为夫子?

(2)指事物:

何、胡、曷、奚,是什么的意思

胡不见我于王(为什么)

子奚哭之悲也?

5、无定代词:

或、莫

(1)或:

是肯定性无定代词,一般指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人”、“有的人”或“某人”,只作主语。

或劳心,或劳力。

宋人或得玉。

(2)莫:

是否定性无定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没有谁”或“没有什么东西”。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6、“者”和“所”:

是两个起辅助作用的代词。

他们都称代一定的人或事物,但却不能独立做句子成分,必须放在其他词和词组的后面或前面,构成“者”字和“所”字结构。

(1)“者”:

翻译为“的”、“的人”、“的东西”

①放在动词和形容词后面:

庸者笑而应曰;

大王者,小者侯。

②放在数词和时间词之后表示一定的范围和种类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

(2)“所”:

作为辅助性代词,所代的是某种动作的对象。

位于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前。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民无所依。

★所字后面必须是及物动词。

(10)介词、连词

1、介词

(1)于

①表示处所和时间: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②介绍涉及的对象:

闻之,有献于公

③表示比较: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④用在表示被动的句中:

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

(2)以

①表示动作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借:

儒以文乱法

②表示凭着某种资格、身份或地位:

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

③表示原因:

徒以有先生也

④表示时间:

文以五月五日生

(3)为

①【为+宾语+谓语】为+宾语做状语,表示对象、目的、原因:

苦为河伯去妇

②表示被动

2、连词

(1)与

①连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

蜩与学鸠笑之

②与宾语组成介词结构:

夸父与日逐走

(2)而

①联合结构里,表示两种性质或行为的联系:

美而绝

②偏正结构里,表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