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3221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4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诊断学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实验诊断学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实验诊断学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实验诊断学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实验诊断学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诊断学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实验诊断学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诊断学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诊断学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RBC及Hb增多:

(1)相对性增多:

血容量减少所致,严重呕吐、严重腹泻

(2)绝对性增多:

多为缺氧引起EPO代偿性增加导致RBC增多,少数为EPO非代偿性增加或造血系统异常所致。

1)生理性增多:

胎儿、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剧烈运动等。

2)病理性增多:

肺源性心脏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某些肿瘤和肾脏疾患可使EPO非代偿性增加导致RBC和Hb增多,如肾癌

红细胞异常形态:

见课件,最多出选择和填空

RBC及Hb减少:

(1)生理性减少:

3m-15y的儿童;

妊娠中晚期及部分老年人。

(2)病理性减少:

各类贫血。

贫血程度

轻度

>

90

中度

60-90

重度

30-60

极重度

<

30

★红细胞平均参数的临床意义

 

MCV(fl)

HCH(pg)

MCHC(%)

疾病

正细胞性贫血

正常80-100

正常26-32

正常320-360

再障,急性失血,溶贫

大细胞性贫血

100

32

正常

巨幼贫

小细胞性贫血

80

26

慢性疾病引起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320

缺铁贫,血红蛋白病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参考值<

14%

Ø

用于缺铁性贫血和轻型地中海贫血的鉴别诊断

用于IDA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

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MCV

RDW

贫血类型

常见疾病

增高

大细胞均一性贫血

AA

大细胞非均一性贫血

MDS、巨幼贫

正常细胞均一性贫血

慢性病性贫血、失血性贫血

正常细胞非均一性贫血

早期IDA、MF、铁粒幼细胞贫血

减低

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轻型地中海贫血

小细胞非均一性贫血

IDA

(二)WBC计数、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掌握);

1、WBC计数

参考值:

成人:

(4-10)×

109/L;

新生儿:

(15-20)×

6m-2y:

(11-12)×

109/L

2、WBC分类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0.5-5%

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0-1%杆状核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50-70%

单核细胞3-8%分叶核粒细胞

大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20-40%

小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增多常伴有WBC总数的增多。

生理性增多:

运动、情绪影响、妊娠与分娩、吸烟

病理性增多:

1)急性感染;

2)严重的组织损伤和大量血细胞破坏;

3)急性失血;

4)急性中毒;

5)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

WBC<

粒细胞减少症:

N<

1.5×

粒细胞缺乏症:

0.5×

1)感染:

特别是G-杆菌感染

2)血液系统疾病:

AA、非白血性白血病

3)理化损伤:

电离辐射、化学药物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脾亢

5)自身免疫病:

如SLE,产生自身抗体。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①核左移:

PBC中不分叶粒细胞(中、晚幼、杆状核粒细胞)的比例增高超过5%时。

常见于感染(化脓性)、急性失血、急性中毒、急性溶血反应。

②核右移:

PBC中出现5叶以上分叶核粒细胞的比例超过3%时。

主要见于巨幼贫、应用抗代谢类药物,如阿糖胞苷、6-巯基嘌呤等。

✧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

1)中毒性变化,Dohle小体;

2)棒状小体,出现于AML;

3)巨多分叶核

●嗜酸性粒细胞临床意义:

增多:

1)过敏性疾病;

2)寄生虫病;

3)皮肤病;

4)血液病;

5)某些恶性肿瘤:

如肺癌等。

减少无显著临床意义。

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嗜碱性粒细胞临床意义:

2)血液病:

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等;

3)恶性肿瘤:

特别是转移癌;

4)骨髓纤维化

减少无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临床意义:

主要见于病毒感染,如风疹、麻疹、流腮、传单等;

还可见于某些杆菌、TB、梅毒螺旋体感染;

2)恶性肿瘤:

淋巴系统白血病、淋巴瘤等。

3)自身免疫病等。

减少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ALG等。

✧异型淋巴细胞正常人PBC中可出现<

2%的异淋,实质为T淋巴细胞增生亢进所致。

可见于:

传单、流行性出血热。

2)药物过敏。

3)输血、血液透析及体外循环后。

✧单核细胞临床意义:

1)某些感染:

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等。

单核细胞白血病

●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reaction)是正常骨髓对某些刺激信号作出的一种与某些白血病相类似的反应,出现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增高(>50×

109/L)和(或)存在有异常未成熟白细胞。

(三)PLT计数的临床意义(掌握);

●PLT计数临床意义:

参考值(100-300)×

1)减少:

①生成障碍②破坏过多③消耗增加④分布异常⑤假性减少

2)增多:

①原发性增多②继发性增多

(四)ESR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掌握);

●RBC沉降率(ESR)是指RBC在一定条件下自然沉降的速率。

参考:

男0-15mm/1h,女0-20mm/1H;

临床意义(ESR加快):

1.生理性<

12岁,>

60岁;

妇女月经期;

妊娠三个月以上。

2.病理性

1、各种炎症:

风湿热、TB时,Fib、Ig增多,ESR加快。

2、组织损伤及坏死:

较大创伤。

心梗ESR加快,心绞痛无变化,借以鉴别。

3、恶性肿瘤:

增长快的ESR加快,与分泌蛋白、组织坏死、继发感染及贫血有关。

4、各种原因导致血浆球蛋白增加:

如SLE、MM、肝硬化等。

●网织红细胞测定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是晚幼红脱核后,胞质内含有残存的RNA/DNA等嗜碱性物质,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活体染色时,呈现出浅蓝或深蓝色网织状。

手工计数:

0.005-0.015;

绝对值(24-84)×

临床意义

表示骨髓红系增生旺盛,常见于增生性贫血(HA、IDA及巨幼贫)及失血性贫血;

某些贫血治疗的恢复期明显增多,如IDA补充铁剂后。

减少:

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常见于AA,也可见于AL时骨髓内细胞大量浸润。

◆第二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检查小结(名解:

PNH、AIHI)

溶血性贫血(HA)是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而骨髓的代偿造血功能不足引起的贫血,分类:

(1)血管内溶血:

血型不合输血、输注低渗溶液、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起病比较急,常有全身症状,如腰背酸痛、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尿。

  

(2)血管外溶血:

由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主要是脾破坏红细胞,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和温抗体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等。

血管外溶血一般较轻,起病比较缓慢,可引起脾大,血清游离胆红素增高,多无血红蛋白尿

●实验室检查(各类试验的临床意义必须掌握)

一、溶血依据查找:

1.红细胞破坏增加:

1)RBC寿命测定(最佳方法),半衰期短说明有溶血

2)外周血红细胞形态变化

3)血清胆红素增高,且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提示(血管外)溶血

4)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测定,增高提示血管内溶血

5)血清结合珠蛋白(Hp)测定,减低提示溶血;

增加急慢性感染、结合、风湿性关节炎、SLE;

鉴别肝内外阻塞性黄疸

6)血红蛋白尿测定,阳性提示血管内溶血

7)含铁血黄素试验(Roustest),阳性见于慢性血管内溶血,如PNH

2.红细胞代偿增生

1)红细胞大小不均

2)网织红细胞增多

3)外周见有核红细胞

4)骨髓红系增生活跃,见大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及Howell-Jolly小体等异性形态

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获得性克隆性溶血病,与再障关系密切,可相互转变。

临床上可有血红蛋白尿(酱油色尿)发作,实验室检查酸溶血试验(Hamtest)阳性、蔗糖水溶血试验阳性、蛇毒溶血试验阳性、尿潜血或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特异性诊断为CD55CD59检测

#附,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脆性增高见于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

脆性减低见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由于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抗体自身红细胞红细胞抗体,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相结合,或激活补体使红细胞过早破坏而导致的溶血性贫血。

临床上表现为乏力、头晕、黄疸等,实验室检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test)阳性

#附,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test):

直接试验阳性见于AIH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新生儿溶血;

间接试验用于Rh或ABO妊娠免疫性新生儿溶血病母体血清不完全抗体的检测

◆第三节骨髓细胞学检查小结(很可能出大题,四个贫血,急性白血病与慢粒比较)

增生程度

成熟红细胞:

有核细胞

有核细胞均数

/高倍镜视野

常见病例

增生极度活跃

增生明显活跃

增生活跃

增生减低

增生极度减低

1:

1

10:

20:

50:

200:

50-100

20-50

5-10

5

各种白血病

各种白血病、增生性贫血

正常骨髓象、某些贫血

造血功能低下

再生障碍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DA):

是因体内贮存铁缺乏而使血红蛋白合成不足所致,其典型的血液学特征是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浆幼核老)

血象:

HB↓,RBC↓,MCV↓,MCH↓,MCHC↓,RDW↑,白细胞、血小板一般正常,严重贫血亦可减低;

红细胞大小不均,中央苍白区扩大

骨髓象:

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红系增生明显,但一般不出现粒红比例倒置,其增生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

幼红细胞胞体小,胞浆量少,边缘残缺,着色不匀,晚幼红细胞出现核畸形;

粒、巨两系形态基本正常

铁染色:

细胞外铁(-),内铁减少或消失

IDA前还有2个阶段:

最早体内贮存铁耗尽,称为隐性或潜在缺铁期;

继之,红系细胞内发生缺铁,称为缺铁性红细胞生成。

此2个阶段虽有铁缺乏,但并未表现出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MA):

是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B12缺乏使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浆老核幼)

HB↓,RBC↓,MCV↑(常>

110fl),MCH↑,MCHC↑,RDW↑;

贫血严重者可伴粒系、血小板同时减低;

血涂片以大红细胞居多,可出现少量幼红细胞;

可见嗜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核分叶过度

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降低;

红系增生明显活跃,核浆发育不平衡,原红、早幼红比例增高;

可见多核巨幼红;

粒系可出现巨杆状核,分叶核粒细胞核分叶过多

★溶血性贫血(HA):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而骨髓的代偿造血功能不足引起的贫血

HB↓,RBC↓,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血涂片多数可见到有核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形态可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