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形成性考核作业: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电大形成性考核作业: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形成性考核作业: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目前典型的课程设计模式有目标模式、过程模式、集体审议模式、自然设计模式。
9.我国学者借鉴外国经验,一般把课程与教学目标分成行为取向、生成性取向、表现性(表意)取向的三种。
10.布卢姆长期从事教学目标研究,他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11.生成性目标可以说是在教育情境中、在解决的过程中产生,是学生和教师由内在的价值观引导的关于经验生长的方向感。
12.20世纪70年代斯坦豪斯在自己的著作中系统地批判了行为取向的课程、教学目标,并相应地提出的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
13.斯坦豪斯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而且发展的最好的手段不是通过明晰的目的,而是通过批评实践。
二、单项选择题
1.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课程与教学问题,但对教学问题的研究越来越离不开课程问题的分析,而课程问题的研究,也更注重(A),以及实施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表现。
A.实施过程
B.教学目标
C.教学成果
D.教学环境
2.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课程与教学的(
B)基础;
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
A.教育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
D.哲学
3.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A
)的一个重要途经,是学校教育中发展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最重要的载体。
A.目标
B.教学
C.内容
D.方法
4.(
D
)总结出学习的四条规律:
习得律、条件强化、泛化作用和消退作用。
A.华生
B.罗杰斯
C.杜威
D.斯金纳
5.(
B
)认为:
学校或课堂是一个由表达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各种符号所组成的社会环
境。
A.冲突理论
B.互动理论
C.“结构一功能论”
D.分析学派
6.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B
)。
A.泰勒
B.斯坦豪斯
C.施瓦布
D.塔巴
7.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这是哪一种课程取向?
(
)
A.人本主义取向
B.学术理性主义取向
C.认知发展取向
D.社会重建取向
8.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课程设计的特点是(
C)
A.课程的适应性
B.课程设计的体制以统一的模式为主
C.注重学生发展与贴近生活实际
D.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9.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
)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B.艾斯纳
D.斯坦豪斯
10.行为取向的课程、教学目标包括两个重要含义:
第一,课程、教学目标要着眼于(A
);
第二,课程、教学目标要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A.学生的行为
B.社会
C.教师的行为
D.学科结构
三、简答题
1.如何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
答:
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时,可以说课程是目标、是学科或教材、是计划。
这时,课程与教学既有本质上的区别,又有实践上的联系。
课程作为目标、学科(教材)、计划,体现着教育目的的要求,反映着人类文明的成果,代表着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与需求,并且最终必然体现为物质形态的文件和材料;
它是预期的,先于教学实践而有所规划。
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者是不同的。
但教学活动一旦展开便与课程发生了联系。
教师必然以各种计划、学科、教材为中介,与学生发生到动与交往,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育阶段不同、学科的内容不同、方法亦不同;
教学评价也必然要参照课程中的教育目的和目标来进行。
2.简述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
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选择课程与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依据。
课程与教学研究本质上是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认识课程与教学的规律和特点。
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
3.简述心理学对学生观的影响。
心理学对学生观产生影响。
学生观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学生发展的主体观,学生发展的整体观,师生之间的平等观。
4.简述人本主义的课程与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的心理学思想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创始人马斯洛将基理论称为继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之后的美国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70年代后,继承人罗杰斯提出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被广泛用于教育领域。
为实现他的主张,他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主张,该理论高度重视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性的发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强调学生的主动精神。
5.当代课程设计表现出哪些趋势?
当代课程设计表现出的趋势有:
(1)多种取向的综合。
(2)课程内容选择的基础性和时代性。
(3)学习活动的探索性与实践性。
(4)评价的过程性和发展性。
随着研究的进展,课程评价从观念到技术正在发生重大的转变。
在功能上由注重甄别选拔转向注重促进学生的发展、改进教与学的质量;
在评价对象上不但注重对结果的评价,而且注重对过程的评价;
在评价方式上则使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主体呈多元态势,学生、家长与教育行政人员、校长、教师共同成为评价的主体。
所有这些转变都表现出过程性与发展性的特点。
6.简述课程设计过程模式的特点和评价。
课程设计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课程学者斯坦豪斯。
主要特点:
1、过程模式的教育观。
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在知识观、学习观上都持与目标模式较炙不同的主张。
过程模式与目标模式相比,其课程设计的哲学、心理学基础都是大不相同的。
2、过程模式的课程设计。
在设计活动时只要遵循了这些原则,课程就是有意义的,而活动的结果则是开放的。
3、对过程模式的评价。
过程模式是在对目标模式进行系统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试图解决目标模式无法解决的问题,直接关注教育过程的不断调适,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学习和发展。
但它对模式的建构并不是很成功,尽管提出了很富有吸引力的课程思想,却没有说明具体的行动方式,让人感到难以把握。
而且过程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7.泰勒课程目标研究的特点是什么?
泰勒课程目标研究的优秀点在于:
第一,在课程发展中,关注学习者的因素,注意发展个体适应社会的能力,体现了“生活适应教育”的精神。
第二,强调课程发展的计划性、目的性和可控制性。
第三,把科学管理原理应用在课程管理中,体现了课程发展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第四,将课程与教学密切地联系起来,增强了课程理论的实践性。
第五,全面而系统地展示了课程发展过程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循环关系。
泰勒课程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
第一,受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影响,只重视课程具体方面的改进,强调课程与教学的效率、预测和控制,尤其重视实现目标的手段,忽视对教育教学本质的理解。
第二,对课程问题采取了一种实证主义的态度,课程内容大多只叙述“如何”的知识,教学只是将这些知识“有效”地转让给受教育者。
第三,把教学过程视为纯粹“技术性”的过程,过分强调其组织性、计划性和目的性,忽视了学习者的一人的因素。
8.简述行为取向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及其设计的步骤。
行为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就是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包括两个重要含义:
第一课程与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
第二,课程与教学目标要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其功能:
导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
设计步骤为:
目标分解、任务分析、起点确定、目标表述。
9.简述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体系。
培养目标中的改革要点体现在各科课程标准的具体课程目标中,形成从抽象、宏观到具体、直接的目标网络。
具体表现:
(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向是我国教育的传统,基础知识是学会学习的基础,是学会做事的基础,是形成人的整体智能结构的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目标中增加了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这是本次课程改革重要的改革内容之一。
在过程中学习,在过程中培养,而不仅仅注重行为的结果,这一目标宗旨对素质教育中提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很好的呼应。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新课程目标新增加的一个维度,说它新是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现形式不是空泛的说教,而是真正渗透到各科的具体目标之中,创造情境,使学生产生主体性的体验和建构。
从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到培养目标,到学科课程总目标再到段目标,形成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的目标层次,其间知识、技能类的结果性目标与体验、尝试类的过程性目标相结合,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相结合,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面向21世纪的新课程目标体系。
四、论述题
1.分析说明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调查研究法。
是研究者通过亲自接触和广泛了解教育现状,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发现某些规律或倾向性问题的研究方法,选择调查方法,选取研究的对象,制定调查计划,设计调查表或访谈提纲,进行准备性调查,修订调查工具和调整被试,进行正式调查,统计资料和分析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观察研究。
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具有目的性、客观性和能动性。
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
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意义,搜集文献资料,编制观察提纲,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分析资料并得出结论。
实验研究法。
是通过人为地控制某些因素,以揭示某些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研究者可以主动控制某些条件,重点在于论证教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具有可重复性。
确定研究的课题,选择实验设计,制定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人种学研究法。
又叫实地研究或者定性研究,是为特定表境中的教育系统、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现象提供完整和科学的描述。
这种研究方法强调被研究者的经历,强调实地研究并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