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2660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

《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

9.内部言语.是和逻辑思维、独立思考、知觉行动联系更多的一种高级的言语形态。

特点是以自己的思想活动作为思考对象。

10.附属内驱力是指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1.实验室实验法是通过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情境条件,使所期待的反应得以出现,并加以精确测量的方法。

2.社会教化是儿童社会化的外部动因,指社会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辈群体内部影响、社会文化传播工具等,对儿童实施社会化的过程。

3.认知发展准备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或一定范围的智力活动时所具备的认知功能的适当的发展准备。

4.试误学习指当人或动物面临一个新情境时,会进行各种尝试,以求得动机的满足,又称选择学习或联结学习。

5.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材料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自己情感和影响别人的过程。

6.小学儿童亲社会态度指小学儿童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和共享等利他的社会态度。

7.道德观念参见教材第193页。

8.社会情境.指儿童和父母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家庭环境。

9.教学风格教育者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特色。

10.角色扮演教学模式.让学生先表演问题的情境,然后讨论表演,借此引导学生共同探讨情感、态度、价值、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形成处理这些情境的恰当方法。

11.知觉参见教材第105页。

12.短时记忆.是介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证忆,一方面它接受由感觉记忆而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将其中一部分通过复述进入长时记忆;

另一方面它又接受由长时记忆中选择出来的等待调用的信息。

1.个体内化参见教材第42页。

2.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

3.知识准备指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存储状况,它取决于学生先前的学习和保持。

4.工具说.指学习者通过自身的某种活动或某种操作,在强化的条件下形成的条件反射。

5.情绪记忆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6.道德认识指对客观存在着的道德关系及如何处理这种关系的规范、准则的认识。

7.练习曲线练习进程及其效果用曲线表示,这种图形为练习曲线。

8.性别刻板.这种现象指传统的、被广泛接受的对两性的生物属性、心理特征和角色行为的较为固定的看法、期望和要求。

9.教师焦虑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境所作的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

10.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创设一个培养学生学习风格和发展学生独特个性的教学环境,而不是控制学生的环境。

教学以自我认识的概念而不是以教材的概念为基础。

教师扮演促进者的角色。

三、判断题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范畴不包含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

2.成熟指个体的某些心理机能和心理过程在内部的后天原因影响下发生的变化。

(×

3.学习的主体是教师,因而教师决定了学习的效果。

(×

4.驱使人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是情感。

5.情感有较为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

6.偶尔一次行为不能作为品德。

(√)

7.儿童自我体验的诸因素的发生和发展不同步。

(√)

8.练习是同一刺激―反应的重复。

9.小学儿童的学习迁移心向由弱向强发展。

(√)

10.性别刻板印象使我们对学生的认识更符合男女群体的特点。

1.自然行为的偶然观察是一种有计划的非连续偶然观察。

2.人区别于动物之处在于人具有社会化本质。

(√)

3.兴趣可以补偿智力成熟的不足。

4.顿悟是突然出现的,因而顿悟学习常见于解决简单问题的学习中。

(√)

5.思维对事物的认识统统是间接的。

(√)

6.情绪多以内在体验的形式存在。

7.移情就是对某人(或某事物)的感情转移到其他人(或事物)上。

8.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

(√)

9.能力分组是按学生的学力或智商分组,对各组授予相同的课程。

10.好的教学方法应该能够适合任何教学情境。

1.一对数学家夫妇能把“数学能力”遗传给后代。

2.成熟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

(√)

3.问题的表面特征即“问题的表征”。

4.情感是驱使人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

5.情绪表现为一种主观感受。

6.道德观念是个体道德认识的一种表面现象。

(×

7.小学儿童的学习迁移心向由弱向强发展。

8.男生比女生具有右脑发展的优势,因而使男生语文能力往往优于女生。

9.中等程度的焦虑对教师起到激励的作用。

10.“作业分组”是按学生的作业好坏分组,授以不同的课程。

四、简答题

1.小学儿童心理机能的深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兴奋和抑制进一步增强;

条件反射更加容易形成和巩固;

第二信号系统在教学活动和人际交往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2.校风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见学习指导书第23页第5题答案。

3.学习准备中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见学习指导书第31页第2题答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参见学习指导书第46页第3题答案

5.低年级学生知觉的分析综合水平往往有哪些倾向?

知觉事物较强的部分而忽略了事物的整体;

知觉事物整体而忽略了组成整体的一些重要的细节。

对事物产生一个笼统的、不精确的、割裂的初步印象。

6.附属内驱力的存在有哪些依据?

.参见学习指导书第62页倒数第2段“附属内驱力的存在依据是:

……”。

7.小学儿童道德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举例说明。

小学儿童的道德观念是从直观具体的、比较肤浅的认识逐步过渡到比较抽象的、比较本质的认识;

(举例)是从大量的得到情境里抽象出来的。

举例参见教材第193-194。

8.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小学儿童的概括水平?

举例说明。

第一,引导儿童准确辨析和概括学习内容共同的本质特征;

第二,强调学习迁移的特征;

丰富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实例。

举例参见教材266-268。

9.教师如何克服性别偏见,因性施教?

克服性别刻板印象;

正确期望与评价性别角色;

指导男女学生自我社会化;

优势互补,因性施教。

参见教材第274-276页,四个方面要具体掌握。

10.教师如何正确认识期望“输入”的效力过程?

尽管学生各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应每个学生实际情况的要求,给予恰如其分的期望,并采取措施因材施教。

参见教材第297页。

11.小学儿童道德观念形成表现在哪些观念上的发展?

参见教材第194页。

1.小学儿童个性品质的构成有哪些因素的形成最明显?

情感逐渐丰富和深刻;

自控能力增强;

自我意识发展。

2.文化对儿童的影响直接表现在哪些方面?

通过文化的传承,使儿童了解前人的生活经验;

向儿童传递该群体或民族的行为价值准则;

使儿童能顺利地与他人及群体建立社会关系。

3.如何促进小学儿童言语的发展?

.参见学习指导书第58页简答题答案4。

4.什么是“抱负水平”?

学生的抱负水平与哪些因素有关?

.抱负水平指一个人在从事某种实际工作前,估计自己所能够达到的成就目标。

“有关因素”参见教材第163页第2、3、4段。

5.儿童道德评价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6.如何使小学儿童能够多方面应用概括出来的原则?

参见教材第268-270页,用第一——第四的各段第一句。

7.教会小学儿童练习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参见学习指导书第92页简答题答案3。

8.“反馈-调节”教学方法包括哪些步骤?

包括诱导、尝试、归纳、变式、回授、调节。

9.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学风格?

要兼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教学风格之长,融进自己鲜明的个性,针对不同对象和教学内容,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变化的独特的教学风格。

10.教师的威信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的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诲的基础和前提;

有威信的教师被学生看作仿效的典范和行为的楷模;

有威信的教师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1.母亲孕期的情绪状态为什么能影响胎儿?

因为母亲产生情绪变化时,血液会发生化学成分变化,这些血液流经胎儿体内,改变了胎儿生长的小环境。

2.学校教育具有哪些特点?

具有相对独立性、主动性、可控性

3.学习准备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包括身体发展水平、动作技能水平、智力发展水平、情趣水平、人际交往水平以及自我意识水平。

4.感觉记忆的信息被注意的有哪几种情况?

有三种情况:

事先预期的信息、强烈或新异的信息、主动选择的信息。

5.小学儿童情绪发展有哪些特点?

主要有:

情绪体验由生物性向社会性发展;

情绪体验由易变性、肤浅性向深刻性、稳定性发展;

情绪表现形式从外露向内隐发展。

6.学生的道德意志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道德动机经常战胜不道德动机;

第二,排除内外干扰,实现其道德行为。

7.教会小学儿童学习迁移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参见学习指导书第92页最后一段-第93页

8.“反馈―调节”教学方式包括的教学步骤中,“诱导”、“尝试”、“归纳”、“变式”、“回授”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诱导-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尝试-开展探求知识的活动逐渐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归纳-用归纳法得出结论,并将结构纳入整个知识系统。

变式-进行变式练习训练。

回授-及时搜集和评定学生学习的结果,并有针对性组织辅导和讲解。

9.儿童的自我评价发展有哪些特征?

参见学习指导书第82页简答题第3题答案。

10.如何发挥教师期望的期望效应?

参见学习指导书第117页简答题第1题答案。

五、论述题

1.论述小学儿童认知活动发展的主要表现。

参见学习指导书第10页论述题答案。

2.论述独生子女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克服其不利因素的办法。

参见教材第55页

3.举例说明小学儿童解决问题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