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2482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 

综合评价 

【作者】李国桢,1957.11生,男,天津市人,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通过艰难的实践探索,已经获得了初步的经验。

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了具有中国职业教育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启动了基于生产任务和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双证书”制度的全面推进;

实施了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加强德育为先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等。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职学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对其行为的塑造和自身素质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什么样的评价目标、评价标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行为。

可以说,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引导高职学生朝着什么方向努力的航向标,也是检测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教风的探测器,同时对促进学习的风气、规范学生的行为、指导学生成才等起到很好的作用。

学生综合素质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质量的具体体现。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构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和高职人才成长规律的学生评价体系,是强化质量意识、适应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极为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一、高职学院学生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评价由教师代表学院作为评价主体,沿用普通教育的传统的评价方法,评价阶段为每学期一次的期末考核。

考核方式分笔试和实际操作,出勤情况作为高职学院考查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的重要指标。

这些评价机制看似运转良好,而事实上没有真正让学生真实客观地认识自己,也没有真正激发出学生内部驱动力,更没有为学生的进一步提升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意见。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价观念落后

现有的高职院校的学生评价体系是从传统的普通教育发展演变而来的,体系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还停留在原有意识与形态中,自觉不自觉地用普通学术教育的判别标准衡量高职院校的学生,还用传统普通学术教育的思想去制定评价体系,这显然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

2.评价主体单一

在现有评价机制中,学院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由教务处统一领导下的任课教师,通过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和操作能力的检测完成的,考核内容的选择、考核标准的确定、考核过程的实施以及考核结果的给定都是由教师完成的。

然而,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往往不能或不能全部通过课程考试成绩反映出来。

由于评价主体的单一,没有用人单位、班主任(或辅导员)以及学生加盟参与,学生评价成为教师权威的转化形式,其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客观性、准确性将大打折扣。

3.评价内容简单

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只注重理论考核而不太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核,把实践性学习看成是理论课学习的附庸。

然而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具有技能专长的学生,以文化课程为评价内容的学生评价可以让学习刻苦、理论素质较强的学生突显出来,但是,对于那些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专长的学生,仅用基础性文化课程(高等数学、英语等)成绩评价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显然是不合理的。

评价内容中过多地强调了评价学科成绩,而忽视了对职业能力、思想道德水平、拓展性素质等软指标的评价,不附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4.评价方法有误

在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价上,大多是根据学生的制作成品给定结业成绩,但这种方法忽视了对制作过程的全面追踪,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协作素质和团队精神的评价,忽视了产品检验后进一步分析,忽视了让学生在项目结束后对专业知识的更深一步探询。

而且每学期对学生评价一次,评价周期较长,没有起到评价及时的鉴别、诊断、矫正和改善的作用。

5.评价指导不够

学生拿到的评价结果往往是数量化的成绩,没有附加改进意见。

这种没有指导的反馈只给学生传达了学习过程的结论,一个数字化的符号(分数)。

没有涉及学生现在的学习存在什么问题,应该从哪些方面好好学习,为了学习新的知识还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等等。

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评价结果的解释各不相同,学生家长也很少从专业角度帮助学生进行剖析,学生评价的实效性和潜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显然,高职院校现有的学生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一种人性化、多元化、科学化,有利于高职学生成为高技能人才的,发展性和服务性的评价体系势在必行,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就是在改革现有学生评价体系不足的基础上提出的。

所谓“综合”是指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面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结果弹性化。

它将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和评价结果与学生的长期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成长和就业提供支持服务。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1.评价主体多元化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主体打破了单一主体的评价格局,在原有评价主体基础上引入企业第三方、班主任(或辅导员)、同学和学生本人。

既要重视“他评”,即企业第三方、同班同学、系设立的由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干部、宿管管理工作人员等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评判,又要注重“自评”。

由于评价主体发生了变化,评价标准和形式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评价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企业第三方的评价往往具有由行业协会按照职业标准进行统一开发的、独立的测评体系,更加符合职业规范,评价结果有助于学生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班主任(或辅导员)的评价在于他们了解学生课下的情况,能够全面、及时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学和学生本人参与的评价是互评和自评,学生本人最了解自己,周围的同学可以起到镜子的作用,因此,自评和互评在评价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2.评价内容多面化

学生评价内容对学生具有引导的作用,学生的发展是综合的,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综合的、细化的,评价内容应该与培养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

既要关注学生的课程成绩,又要关注具体实践能力的水平;

既要注重学生共性品质的表现,又要鼓励学生健全和完善个性品质,力争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

评价内容的多面化并不意味着各个方面都具有相同的评价效能,否则,繁多的评价让学生应接不暇,不能聚焦集中发展自己的优势。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规定,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评价应该侧重对学生操作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评价,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具有科学时效性,即要体现教育机构对学生知识素质培养的目标,又要体现企业或者市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要求,指标确定后,由学院教务处、学生处、用人单位和学生代表采用层次分析法共同确定各个评价条目的权重。

3.评价方法多样化

各种类型的评价应具有不同的评价手段和评价周期,应遵循适时、适量、适度的基本原则,注重评价过程。

根据艾宾浩斯记忆原理和认知心理学基本理论,在较短时间内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反思、记忆和巩固。

因此,技能性评价适当缩短评价周期是科学的、合理的,根据教学计划和授课情况进行,原则上每学期评价五次。

考核方式可以是开卷也可以是闭卷,可以是笔试也可以是动手操作。

职业道德方面的评价相对周期要较长,原则上每学期进行一次或两次。

为了操作方便,可以编辑《学生素质综合手册》,为学生自评、互评、用人单位评价和班主任(辅导员)评价提供指导。

具体操作过程中,班主任(或辅导员)评价可以为书面反馈的形式,也可以通过座谈交流完成,一般为开放性问题,不计算量化成绩,评价目的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耐心帮助其不断完善;

自评和互评可以使用同一种评价表格,表格的设计要做到目标明确、细目清晰、操作性强,重点考察学生思想修养以及一日生活规范化情况。

所有评价材料和结果应该收录到个人的评价档案袋中,阶段性评价后应组织专门学生管理人员进行统一分析,撰写分析报告和反馈意见,反馈意见内容要人性化,为学生完善自我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并且第一时间交给被评学生,建立反馈受理机制,为学生困惑和质疑提供咨询和解释。

4.评价标准层次化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个体同时存在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分别为:

语言智能、数学逻辑职能、音乐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每个人在这八种智能的强项和弱项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对各类课程在接受能力、认知方式上也不同。

对所有学生学习内容、评价标准的严格统一,忽略了人的智能差异,实际上是对学生个体个性的不公平,不利于学生优势的凸现和健康成长。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师的教学要因材施教,学生的学习应扬长避短。

因此,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应是多层次的。

5.评价结果弹性化

在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他们的动手能力很强,但有些理论课,尤其是数学和英语,他们学起来很吃力,考试经常不及格。

例如,学生李某在数控机床技能上见长,在全市技能大赛上屡次获奖,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代表天津市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并取得佳绩,按政策可以免试升入本科学习。

但李某英语能力较差,一直不及格,按学校规定不能毕业,但多家企业愿高薪聘用。

像李某这样的学生在高职院校比例并不小,传统的“60分一刀切”的学习成绩检测方式显然抹杀了学生的优势,突出了学生的劣势,不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和自信心。

因此,弹性学分制为高职学院学生成绩测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切入点。

与固定学分制不同,弹性学分制为学生提供可以选择学分范围,即使学生成绩不及格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

这样,学生可以在自己擅长的科目中多获取学分,而在自己不擅长的科目中少获取学分,最终学分累计达到一定标准也可享受奖学金待遇。

弹性学分制在学生成绩测评中发挥了扬长避短的作用,调动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学生集中发展自己的专长。

但是,在成绩解释上,学生管理工作者有必要让学生以发展的视角看待自身的不足,让家长、老师和学生一起决定学生自身能力发展的取舍。

同时,要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不断更新评价数据和档案材料。

由于学生活动的复杂性和学生行为表现的动态性,并非所有的项目都能量化测评,因此应当将两种评价方法有机结合,在定量分析中合理运用定性方法,使量化指标的含义更清晰。

要按照模块化的评价要素建立层次分明、规划科学的指标和清晰合理的权重值。

总之,评价体系最根本的目的不是为了将学生分出好坏,而是通过评价,使评价对象在得到肯定或否定中明确其成才的方向,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评价体系的设计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

可行性主要体现在“可比、可测、可施”三个方面。

可比性是指评价对象之间或评价对象与标准之间的能够比较;

可测性是指设置的指标体系能在教育实践中获取足够的信息,各项指标之间必须相互独立,不能引起同一指标的内容重复计算,使评价对象在这些项目上的状态进行科学的量化描述;

可实施性是指评价体系力求简化,使评价程序的执行公开、评价信息的统计方法简易,具有可操作性。

评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学生的一个成才教育过程,是促使学生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激励,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重要手段。

通过肯定优秀,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