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21784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

系 

 

别:

教育系 

 

 

专 

业:

科学教育(化学 

) 

年 

级:

10 

级 

指导教师:

张农生 

(教授)

教务处制表

二零一三年五月十日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一、自我意识的概述……………………………………………4

二、自我意识的作用……………………………………………5

三、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6

四、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8

(一)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评价能力发展的影响……………9

(二)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自信心发展的影响………………10

(三)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影响………12

五、结束语……………………………………………………12

参考文献………………………………………………………13

后记……………………………………………………………13

10

摘要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完成小学生心理和行为塑造的重要环节。

随着农村父母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

父母不在孩子身边,使得孩子在心理方面因缺乏父母的关爱,表现出来的是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独。

另外,缺乏与父母交流沟通,他会感到孤独、困惑,有事情没有地方去诉说,许多跟家庭教育有关的作文、题目都无法完成,导致小学生学习成绩下降。

因此本文通过对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分析,提出积极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评价能力,自信心发展,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小学生自我人格的建构以及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小学生;

自我意识;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作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则是人们生活和消费的最基本的单位,承担着生养和教育子女的基本社会职能。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潮流的冲击,很多父母在外地打工,使得小学生成为留守儿童的几率在逐年递增。

即使是带在身边的,也因为忙于工作而忘记了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对孩子的关心与呵护,将所有的事情就交给学校。

这些,使得孩子在心理方面因缺乏父母的关爱,表现出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独。

因缺乏与父母交流沟通,感到孤独、困惑,有事情没有地方去诉说,许多跟家庭教育有关的作文、题目都无法完成,导致小学生学习成绩下降。

其实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

本文只阐述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方面的作用,以引起家长注意。

一、自我意识的概述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1]。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的心理活动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自我意识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它与人的内部注意状态密切相关。

当个人关注自己是,注意就出现了自我聚焦,这时就产生了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从活动形式可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2]。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部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

自我认识主要回答“我是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绪部分,是人对自己情绪状态的体验。

自我体验可表现为自尊、自爱、自豪、自卑、自怜等情绪状态。

主要回答“我是否满意自己或悦纳自己”。

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意志部分,是个体的自觉过程。

它包括自我监视、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暗示等形式。

自我调节的实现受到自我任职、自我体验的制约。

从意识活动的内容来看,自我意识有可分为生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3]。

生理的自我是个人对自己生理属性的认识,包括占有感。

支配感、爱护感以及安全感等。

人最初形成的就是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社会属性的认识,包括个人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权利、义务等认识。

心理自我几乎与社会自我同时形成和发展起来。

心理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心里属性的认识,它包括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能力、性格、气质、动机、需要、价值观等的认识。

胜利自我、社会自我与心理自我这三者密切联系,相互影响。

二、自我意识的作用

社会学家库利(C.H.Cooley)曾提出“镜像自我”[4]。

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相互为对方的镜子,在对方眼里观察自己,可以看到社会上其他人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就好像站在镜子面前看到自己的姿态、服装等一样,同时以一定的标准来衡量自我形象,产生对自己满意或不满意的情绪体验,实际上,他人的反应反映了当时社会规定的角色要求和团体的价值观[5]。

这样,人的自我意识就具有客观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在与周围人,尤其是比较重要的人的交往中,逐渐把他人的判断内化为自己的判断,这时候个体依据自己的想象,按照他人的观点来看待自己。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我意识慢慢地脱离他人的评价,成为自律的标准而发挥作用。

这时候,个体渴望追求自己的价值与地位,对忽视自己和不重视自己的人没有好感,而采取回避和疏远的态度;

反之,对肯定自己的人则主动去接近他们。

所以,个体对自己的知觉和意识表现出了主观选择性。

小学阶段正是自我意识的萌芽和发展时期,如果教师能引导他们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无疑将促进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

从个体的发展来看,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儿童转变成了成人,使人由幼稚变得成熟,具有了真正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6]:

1、提高了人的元认知能力

人的认识不论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都由于有了自我意识而变得更加自觉、更加有效,并且出现了唯有人才有的不仅仅关注客观世界也关注主观世界的认识,有了反省的能力。

2、丰富了人的情感的自我体验

自我意识的出现使人不仅具有一般的情绪反映,而且出现自了一些新的情感世界,如自豪感、自尊感、愧疚感、苦闷、彷徨等这些与自我体验有关的情感世界。

3、促进了人的意志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出现使人有了确定自觉目的的可能。

而自我意识的调节功能、自我教育功能更使人具有了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的能力,这就极大地促进了一直的发展。

4、增进了人的道德性

康得指出,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义务的必要前提。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自我概念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的道德规范,而社会的道德也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中找到了自己的存在,也就找到了可以调节和激发(或抑制)个体心理教和行为的杠杆。

而对于个体来说,由于自我意识里包含有道德信念和道德体验,所以在行为表现中也就有了诸如责任、义务、使命、荣誉等。

总之,自我意识的发展使人的社会性大大地得到提高。

三、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与其他心理现象的发展一样,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也是随年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

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的时期,也有平稳发展的时期。

从自我意识的个成分来看,发展并不同步,各有其特点。

(一)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特殊习惯、:

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

小学生的自我概念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的描述向比较抽象的心理术语的描述发展的[7]。

比如,在回答“我是谁”这样的问题时,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提到姓名、年龄、性别、家庭住址、身体特征、活动特征等方面。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试图根据品质、人际关系、动机等特点来描述自己。

即使到了小学高年级,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绝对性。

自我概念是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最初它是对个人的和才能的简单抽象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复杂化,并逐渐形成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等不同的层次。

(二)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自我评价是:

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8]。

第一,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而增高。

第二,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第三,小学生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

但是,直到小学高年级,能进行抽象性评价(如我认为一个好学生应该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等)和内心世界的评价(如表里如一、谦虚、热情、诚实等)的学生仍然不多。

第四,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的发展过程之中,小学生的抽象概括性评价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都在迅速发展。

第五,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三)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自我体验主要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问题,发生于学前期约四岁左右,在小学阶段有了较大的发展。

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总趋势比较一致[9]。

小学生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小学生理性认识的增加和提高,他们的自我体验也逐步深刻。

自我意识是小学生成长发育中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地位,孩子的自我意识大多是在家庭教育下体现的,那么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方面是怎样体现、作用的呢?

四、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人们生活和消费的最基本的单位,承担着生养和教育子女的基本社会职能。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

孩子上小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家庭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发育。

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10]。

家庭教育的特点[11]:

(1)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家庭教育与家庭生活在各个方面交叉渗透,随着家庭生活的变化和手教育者身心的发展,家庭教育也不断地变换着内容和形式,从各个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发展。

(2)教育方式的情感化

家庭的血缘关系使任何教育动机和措施都带上浓厚的感情色彩,这种情感性可以加强家长的责任心和影响力,但也容易让情感蒙蔽家长好玩子女的理智,导致家长的溺爱,子女的任性。

(3)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家庭教育的方法不是一程不变的,它在家庭教育内容的不同以及子女年龄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在家庭教育中经常采用如下一些方法:

<

1>

解答疑难。

家长在回答为题是要注意两点:

一是解答要具有启发性;

二是要考虑子女的可接受性。

2>

指导读书。

家长要根据子女的思想状况和学习需求,介绍和购买合适他们阅读的书籍,并有针对性地与他们讨论书中的有关问题。

3>

树立榜样。

家长自身的知识、品德休养、兴趣爱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4>

游戏。

在游戏中能借助于游戏规则来调整和约束孩子的行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孩子的成长受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