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积极推进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文档格式.doc
《关于积极推进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积极推进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文档格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改革;
必要性;
举措
党的十七大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离不开改革,我国高等教育要想符合高等教育自身的规律、逐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不得不进行改革。
面临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高校教学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在教学体制改革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只有改革教学方法,学校才能承担起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艰巨任务。
同时,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使高校教育再上新台阶,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
一、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
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在接受一次高端访谈时曾讲过:
“教学方法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使用。
我国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跻身于创新型国家的行列,要成为自主创新型的国家,如果学校的落后教学方法、家庭的落后教育方法、社会的落后教育方法不改,不大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大话、废话,中央提出要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也就要落空”。
笔者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以下弊端:
1、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不少高校仍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操作;
通过此种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很难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的需求。
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更为重要。
2、“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
结果教师讲得汗流浃背,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
教师这样卖命传经诵道却被学生评价为“自言自语”,教师讲一节课下来累得筋疲力尽却被“不领情”的学生评价为“自作自受”。
真可谓是“出力不讨好”,进而影响了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究其原因,“填鸭式”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和培养。
3、传统的教学方法坚持“以教师为本”而非“以学生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于高校来说,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身心发展和道德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掌握不同学生的学科专业特点等等,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和完善人的功能。
二、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不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高校应深刻反省,进一步在教师队伍中深入开展教学方法改革,使高等教育能够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多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
1、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促使高校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随着我国高校的大规模扩招,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凸显出来。
现在的就业机制是双向选择、优胜劣汰,高校教育中如能展示自身优势就能够在千军万马中争得就业机会。
如何展示自身优势是每所高校教学面临的客观难题。
要想使自己的学生能够在就业方面具有优势地位,改革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传统教学方法主要围绕着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展开教学活动,不可否认,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扎实的专业知识对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与国际经济的接轨,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的培养尤为重要。
而这些能力在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过程中很难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结合社会对专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在理论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百般挑剔的用人单位面前脱颖而出,从而提高学校学生的就业率。
2、和谐的教学交往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所谓高校教学交往,是指高校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强化规范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切实有效地实现师生交往合作关系,以期形成教学相长、教学活动“双赢”目的的课堂教学活动。
传统的“填鸭式”、“一言堂”教学模式,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长期以来,教师只注重言传身教而忽视了学生的需求,久而久之,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僵化,教师在学生中的权威就会降低。
如何改善僵化的师生关系,关键要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接受为学生“主动”学习。
在课堂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即师生的互动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相长、教学活动“双赢”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改革的举措
教学方法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为了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多年从事学校教育管理的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应采取以下先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1、根据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方法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每节课讲授内容,采用合理的方法导入新课。
比如复习导入法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
设疑导入法可以使学生产生悬念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导入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案例导入法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利用多媒体的图像、文字、声音的交替变化,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利用直观而生动的画面代替枯燥、单一的讲解,使学生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教学效果突出。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知识的掌握由量变到质变,从而使学生潜在的能力得以发挥。
3、运用网络教学资源,走在学科知识的最前沿
互联网将全世界的学校、研究所、图书馆和其他各种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丰富的资源库,提供了世界各地的优秀教师或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提供有关知识的学习素材和学习指导。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剔除落后的知识体系,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把学科前沿知识带进课堂,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学科发展。
4、情境教学走进课堂,弥补学校教学设备不足
情境教学强调在应用情境中教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在一定的背景中学习。
在课堂讲授中,融入情境教学坏节,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模拟场景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模拟法庭、模拟飞机失事逃生、模拟罪犯改造教育现场等情境教学,在师生的互动与参与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本次课的理论知识,而且也培养了运用本节课所讲授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境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消极被动的接受型学习为积极主动的探索型学习是教学改革的立足点。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的“教法”不能再在“搭桥找船”上兜圈子,而是诱导学生自己“下河”,进而教会学生“如何游泳”,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领悟“游到知识的彼岸”。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两面性,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能全盘否认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导入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以及情境教学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只有实现优势互补,才能相得益彰。
在教学实际中,应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以适应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晓芳.教育创新视野中高校教学改革的探索和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09,(09);
[2]赵丽.以就业导向推动高校教学改革.赤峰学院学报,2008,(02);
[3]陈秀玲,董泽芳.高校教学交往和谐发展的困境与反思.教学研究,2010,(05);
[4]杨晓明.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甘肃科技,2008,(07);
[5]陈梅香.情境学习理论与我国当前高校教学改革.教学研究,2008,(02)。
【作者简介】
杨高峰(1963-),男,陕西户县人,西安航空旅游学院副院长,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学校教育管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