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1772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船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用途、不同特点的船,初步了解船的发展历程。

2、能抓住船的结构特点,大胆地表现自己心目中的大船。

3、通过探究、表现等活动,使学生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科技和文化在社会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抓住船的结构特点,大胆表现自己心目中的大船。

2、教学难点:

在探究过程中立意和构思,生动地画出船的状态。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谜语导入

过渡语:

老师给你们猜个谜语,请大家仔细听、认真想!

谜面是:

两头尖尖像月牙,水上行走全靠它。

打一交通工具。

揭示答案:

2.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船。

板书课题:

《船》

(二)讲授新课

1.船的来历

船是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独木舟的国家之一,在石器时代就出现了最早的船——独木舟(把一根圆木中间挖空)。

然后,出现了有桨和帆的船。

后来18世纪,欧洲出现了蒸汽船,又出现了用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的船。

今天人们用太阳能和喷气式发动机作为船的动力,航行的速度令人吃惊,最高时速已经可以达到500千米以上了。

2.了解船

(1)船的种类、名称、用途

提问:

你都见过什么样的船呢?

它们叫什么名字呢?

过渡语:

有的同学说,我在公园里见过游船,旅游、观光用;有的同学坐过轮船,载人用的;有的同学说我在电视里看过破冰船,它能把河面上冻住的冰破碎;军舰用于军事打仗等等。

过渡语:

老师这里还有不同种类的船呢。

帆船:

用于运动比赛、捕鱼和本地贸易。

货轮:

运送货物的轮船叫货轮。

船上有一座带烟囱的领航船桥。

船桥下有发动机和住舱区。

船的其余部分可容纳尽可能多的货物。

气垫船:

气垫船有一个充气的气垫,可使船体浮出水面航行,由于水的阻力减少,因此航行速度很快。

铁皮船:

是一种在中国长江一带的特有船只,是中国独有的,外面包铁皮,里面用木材,三国时期被经常使用,一直延续了1000多年。

橡皮船:

广泛应用于水上休闲、娱乐、钓鱼、捕鱼等水上作业。

钓鱼船:

渔夫捕鱼用的

(2)船的结构

提问:

你知道船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过渡语:

由船头、船壳、船舵、船尾、船帆、甲板等组成。

(3)船的形状

提问:

船上每部分可以用什么形状来概括?

过渡语:

(基本形)梯形、倒梯形、半圆形、三角形等等。

3.欣赏作品

(1)欣赏艺术家作品

过渡语:

我们欣赏一下艺术家创作的船吧。

艺术家们不仅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了船,还大胆想象设计出了汽车船、蜻蜓船。

(2)欣赏学生作品

提问:

这些是同学们设计的船,我们一起看看吧。

过渡语:

看,人们正坐着大渔船垂钓,多开心啊;一艘大货轮驶来了,上面装满了货物;不要小看这艘帆船,它上面有很多的功能呢。

(3)启发创新

提问:

前辈们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他们那个时代最先进的船,你们能开动小脑筋,创造出未来属于你们时代的最先进的船吗?

那么,在你的想象中,未来的船是什么样儿的?

过渡语:

儿童船的外形设计,可以像小动物、水果等造型,具有童话色彩。

4.教师示范

过渡语:

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画,看看老师是怎样表现的吧。

(1)在作画的时候先确定船身的形状和大小,画出船的整体外观造型,表

现出大体轮廓,再画出局部结构,如划桨、桅杆、栏杆、船帆、船篷等部分。

(2)注意局部结构的大小比例与整条船的比例相协调,船体的造型和设

计与船的用途相联系。

(3)可以根据相应的色彩、线条进行适当的背景添加来衬托船,使画面构

图完整。

(4)我们还能用彩纸折出漂亮的小船。

(三)艺术实践

教师语言:

同学们,你们也动手试试发挥你的创造力,用绘画的方法,表现一艘你想象中的船,也可以折一只纸船,加以美化。

(四)课堂总结

1.展示评价

过渡语:

你们看,同学们画出了漂亮的渔船,创作出了未来的鞋式船。

同学们还用彩纸、废旧物品制作出了一艘艘精美的小船。

2.知识拓展

过渡语:

世界各国有哪些远洋史和航海家,他们为人类作出了什么贡献?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意大利航海家、探险家。

一生从事航海活动,是第一个到达美洲的欧洲人。

他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

郑和:

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远航,拜访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大明帝国和南海(今东南亚)、南亚、西亚等的关系。

过渡语:

今天我们看了这么多轮船、军舰,很多方面都占世界领先地位,这些都是我们国家自己制造出来的,咱们的国家可真伟大。

从现在开始,你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建造比这些更大、更威武、用途更广的船。

第二课长啊长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的生长条件及过程,运用绘画的方法,把植物不同阶段的成长特征表现在同一个画面上。

2.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植物形象特征的能力,初步的构思和画面的组织能力,以及运用线条、色彩表现植物生长过程的造型能力。

3.通过观察植物的成长、描绘植物成长的过程,感受生命成长的历程,表现对生命的热爱。

培养学生观察、研究手机绘画素材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观察植物的形与色,表现植物的生长过程。

2.教学难点:

植物不同阶段的外形特点及构图。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粒瓜子。

过渡语:

同学们,你知道它是哪种植物的种子吗?

——对,它是向日葵的种子,它长呀长,不断的长大,就会变成向日葵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呀长》这一课。

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了解植物的生长条件

过渡语:

小瓜子是怎样发芽的,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呀?

下面老师就给大家播放一个小影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播放向日葵种子发芽过程的视频。

过渡语:

谁能说一说小瓜子的家在哪里?

需要提供哪些条件它才能发芽长大?

小结:

有了土壤做家,再加上阳光和水,小瓜子就能发芽了。

2、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

过渡语:

植物的种子发芽后是怎样长大的呢?

小结:

根越来越密、茎越来越高、叶越来越多、开出了漂亮的花朵、结出了很多果实,植物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部分组成的。

3、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及其根、茎、叶、花、果实的不同形态

(1)过渡语:

不同植物的种子及其根、茎、叶、花、果实的形态一样吗?

它们的外形都有什么特点?

老师小结:

不同植物的种子及其根、茎、叶、花、果实的形态都不一样,在画植物时,我们要抓住不同植物各部分的特点进行表现。

(2)连线游戏

出示西瓜、桃子、苹果的种子图片,再出示其叶子及花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辨认,并用线进行连接。

4、请学生说说你喜欢的植物长什么样子?

植物在成长过程中有谁来帮忙?

出示蝴蝶、蜜蜂、小鸟、青蛙、蚯蚓、七星瓢虫图片。

5、展示在恶劣环境中生长的植物图片

过渡语:

大家看这些植物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

你看了有什么感想,请说一说。

小结:

这些植物生存的环境都比较恶劣,但它们依然用顽强的生命力,坚强地生长着,我们也应该学习植物这种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精神,勇敢地面对各种困难。

6、教师示范:

绘画向日葵的生长过程。

过渡语: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示范一下向日葵的生长过程。

7、相关作品欣赏。

(播放课件)

(三)艺术实践

过渡语:

请同学们选择一种自己了解的植物,画出它茁壮成长的过程。

(四)课堂总结

1.展示评价

过渡语:

你能介绍一下你画的是什么植物吗?

它有怎样的特点呢?

2、课堂延伸:

你愿意种一些植物吗?

请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

第三课出壳了

一、教学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观察与分析,学习基本形组画动物的方法。

2.通过观察、欣赏,想象动物破壳而出的情景,并进行大胆的表现。

3.通过本课学习与创作,激发学生对生命诞生时刻的理解与认识,体会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学习基本形组画动物的方法,运用遮挡方法表现动物的破壳而出。

2.教学难点:

学习表现画面的大小关系与主次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教师语言:

播放视频儿歌“出壳了”,让学生跟着一起唱一唱、听一听。

2.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出壳了》。

(二)讲授新课

1.了解卵生动物

教师语言: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破壳而出的呢?

教师总结:

鳄鱼、蛇、壁虎这些爬行动物都是卵生的,还有像鸽子、鸵鸟等鸟类也都是卵生的。

2.了解孵化过程

(1)了解孵化的过程

教师语言:

请同学们看看小鸡孵化的过程,想一想,请你把这些图片按照时间顺序编一编序号。

教师总结:

卵——胚胎——成形——破壳——出壳,看来它们经历很多过程才能看到这个世界,真不容易啊!

(2)表现孵化的过程

教师提问:

小鸡出壳会是一帆风顺么?

请你看看说一说,我们如何表现小鸡与蛋壳的关系?

教师总结:

我们可以表现小鸡在蛋壳中的样子;也可以表现小鸡破壳时的样子;当然我也可以这样表现一瞬间的情景。

出示图片:

小鸡破壳时候的样子。

3.赏析不同的卵生动物。

(1)样子相同的卵生动物

教师语言:

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动物宝宝出壳了,它是谁啊?

长得像妈妈么?

教师总结:

鳄鱼和蟒蛇,无论是样子还是花纹,它们生下来就和妈妈长一模一样,只存在着体型大小的区别。

(2)样子不同的卵生动物

教师语言:

你们看这些卵生动物生下来,就和妈妈长得不一样了,你能找一找它们谁是谁的宝宝呢?

教师总结:

朱鹮的宝宝和妈妈一样有一张长长的喙,却没有那些漂亮的花纹;鸵鸟宝宝和金雕宝宝,它们除了体型相差很大以外,颜色上也和妈妈不一样。

4.表现不同的卵生动物

教师提问:

你们知道如何表现这些不同的动物么?

教师总结:

我们可以用基本形概括的方法来表现它们。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基本形的概括与练习。

5.启发联想、表现情景

(1)启发联想

教师提问:

同学们你们能说一说,动物宝宝们爬出蛋壳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教师总结: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动物宝宝们会去找妈妈、找吃的、会躲避危险等等……

(2)赏析学生作品

教师语言:

引导学生们赏析学生作品,学习遮挡与构图的方法。

(三)教师示范

1.教师使用基本形组画法表现动物;

2.根据大小表现画面的主次关系;

3.运用遮挡关系添画背景,完成画面。

(四)艺术实践

1.作业内容:

创作一幅表现动物破壳而出时的作品。

2.作业要求:

注意画面中动物宝宝与动物之间的区别和大小关系。

(五)课后拓展

有些卵生动物的爸爸、妈妈,会一直守候着宝宝们破壳而出的时刻,寸步不离地照顾宝宝们长大,就像我们的爸爸、妈妈为我们所付出的一切。

我们应该好好孝顺他们,关爱感恩我们的父母。

第四课我们身边的线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线条、认识线条的不同种类及美感。

2.感受艺术作品中线条的美,初步体验运用线条进行造型表现的方法。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发现认识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的线条及其美感,并初步尝试其表现方法。

(二)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线条组织有美感的画面。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动画片段《线条先生》。

过渡语:

你知道这个动画中的人物是用什么表现的吗?

对,就是线条。

线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寻找《我们身边的线条》。

出示课题:

《我们身边的线条》。

(二)讲授新课

1.认识线条

(1)直线

教师出示一根直直的毛根,请学生在练习纸上用线条画出来。

过渡语:

你能用线条画出这根毛根的样子嘛?

这些线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你能给它们起一个名字吗?

对,它们都是直直的,我们把它们叫做直线。

(2)折线

教师将毛根折出几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