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对外贸易政策及理论依据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12580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对外贸易政策及理论依据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三章对外贸易政策及理论依据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三章对外贸易政策及理论依据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三章对外贸易政策及理论依据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对外贸易政策及理论依据文档格式.doc

《第三章对外贸易政策及理论依据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对外贸易政策及理论依据文档格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对外贸易政策及理论依据文档格式.doc

保护贸易政策:

国家广泛利用各种措施限制进口,控制经营领域与范围,保护本国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免受外国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给予优待与补贴。

国家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限制外国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参与本国市场的竞争。

3、重商主义理论产生于15—17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

重商主义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为重金主义或称货币差额论:

晚期为贸易差额论。

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英国人威廉·

斯塔福。

主要观点:

货币-金银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

任何商品输入都会使货币流出,减少本国货币拥有量,从而减少本国的财富。

因而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应尽可能多的多输出少输入,最好是不输入,一国才能迅速增加货币,即财富的积累,该理论主张禁止货币出口。

早期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

(1)禁止货币出口,由国家垄断所有的货币交易;

(2)要求外国人来本国进行贸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物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的货物。

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

孟。

增加财富的手段是发展对外贸易。

但必须遵循一条原则,即卖给外国人的商品总值应大于购买他们商品的总值,以增加货币流入量。

为了保证贸易顺差,主张扩大出口,减少外国制品的进口。

同时还主张发展加工业和转口贸易。

一切生产和消费都应当服从于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

晚期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

(1)以补贴和出口退税等措施鼓励出口;

(2)禁止重要原料的出口,但许可自由输入原料加工后再出口;

(3)减低或免除出口税;

(4)设立特权公司,实行独占的殖民贸易政策;

(5)与外国签订贸易条约。

4、自由贸易政策在英国的胜利。

具体表现为:

1、废除谷物法。

2、关税税率逐步降低,纳税商品数目减少。

3、废除航海法。

4、取消特权公司。

5、改变殖民地贸易政策。

6、与外国签定带有自由贸易色彩的贸易条约。

1860年签订英法“科伯登”条约。

4-1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1、首先提出自由贸易论点的是18世纪下半期的法国重农学派

2、亚当斯密是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原因或基础是各国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那么该国在该种产品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相反,该国在该种产品生产上就具有绝对劣势。

导致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的原因,斯密归结于历史条件和一国的地理环境、土壤、气候等因素构成的自然条件。

各国应集中生产和出口具有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要比没有依照“绝对优势”进行分工之前更有利。

3、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分工和贸易基础不限于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只要各国之间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就会出现产品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从而使不同国家在不同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一个国家应集中生产优势最大或劣势最小的产品,即“比较优势”产品,而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源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产品的总量将增加,由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但贸易利益实现的前提必须是完全的自由贸易。

4、俄林的生产要素秉赋理论,把各国间要素秉赋的相对差异以及在生产各种商品时利用各种生产要素的强度的差异作为国际贸易的基础。

狭义的要素秉赋说是指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其三个主要结论为:

1、每个区域或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应该生产和输出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输入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

2、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或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

3、商品贸易趋向于(即使是部分地)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广义的要素秉赋说,除了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之外,还包括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斯托尔帕—萨缪尔逊定理、雷布津斯基定理。

5、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结论:

(1)自由贸易可以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

(2)扩大国民的真实收入;

(3)自由贸易可以阻止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

(4)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

6二战后—20世纪年代中期贸易自由化的表现:

一、表现

(1)大幅度削减关税.

(2)降低或撤消非关税壁垒.

二、贸易自由化的主要特点.

(1)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推动者.

(2)各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战后贸易自由化建立了物质基础.

(3)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国家龚断资本主义日益加强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因而带有浓重的政府干预色彩.

(4)各种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都是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的.

(5)战后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平衡.

1)发达国家之间贸易自由化超过它们对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自由化。

2)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内部的自由化程度超过集团对外的贸易自由化程度。

3)不同商品贸易自由化程度也不同。

工业制成品贸易自由化程度超过农产品,机械设备产品超过工业消费品。

(6)战后贸易自由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

三、战后贸易自由化作用评价:

1.战后贸易自由化推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高速发展;

2.战后贸易自由化确立了各国贸易政策发展的总趋向;

3.战后贸易自由化为国家贸易、经济可通过协商.协调获得发展提供了先例。

7、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特点:

(1)保护的阶段性;

贸易保护是为了达到国家最终发展目标而采取的过渡性措施。

在积极发展和扶持本国工业的初期,提高进口关税税率;

随着国内工业部门的建立和竞争能力的提高,开始逐步降低某些商品的进口关税,直至整体关税水平的降低。

(2)保护的有选择性;

同一时期,对不同工业部门采取不同程度的保护措施,通过实施差别税率鼓励和限制商品的进口。

(3)贸易保护政策的执行与整个国民经济.工业发展目标相结合;

(4)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关税。

8、幼稚产业保护论:

李斯特接受了汉密尔顿贸易保护的基本理论并加以系统发展,建立了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以保护关税制度为核心的保护幼稚产业理论,这一理论在承认自由贸易利益的前提下,主张以保护贸易为过渡,扶持有前途的幼稚工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实现自由贸易。

李斯特的保护幼稚产业理论的主要内容:

1、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评。

(1)指出比较成本说忽视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只注重交换价值,不注重生产能力的形成,因而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国家竞争实力的增加,不利于德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治经济独立。

(2)批评古典自由贸易理论贸易理论忽视了各国历史和经济上的特点。

认为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应全面考虑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取决于该国当时所具备的各种条件和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

(3)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认为通过政府对国民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加以限制,来保证国家经济利益的实现。

而国家利益的保证是持久的个人利益实现的前提。

2、保护对象和时间

(1)保护对象:

①农业不需要保护;

②一国工业虽然幼稚,但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时,也不需要保护;

③只有刚刚开始发展且遭遇国外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时工业才需要保护。

(2)保护时间:

以30年为最高限期。

3、保护手段

通过禁止输入与征收高额关税的办法来保护幼稚工业,以免税或征收少量进口关税的方式鼓励复杂机器进口。

9、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第一:

不仅保护幼稚工业,而且更多的保护国内发达的或出现衰落的工业;

第二:

不再是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

第三:

不是防御性地限制进口,而是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外市场进行进攻性扩张.第四:

不是保护代表先进势力的一般工业资产阶级,而且保护大垄断资产阶级;

第五:

保护政策的措施多样化,不仅有关税和贸易条约,还有其他各种非关税措施.

10、对外贸易乘数

是指一国的出口和进口的波动会对国民收入的变动产生倍数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动量将几倍于出口与进口的变动量。

K(对外贸易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

△Y=[△I+(△X-△M)]*K

11新贸易保护主义特点

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被保护的商品从传统产品.农产品向高精尖产品和服务部门;

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转向非关税;

①非关税项目日益繁杂;

②非关税措施的利用范围日益扩大;

③非关税措施的歧视性增长

贸易保护的重心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

第四:

贸易保护日益制度化.法律化.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①新贸易保护主义打着公平贸易的旗号,实际上其政策与做法带有明显的歧视性,排他性,它保护着国内缺乏竞争的产业,降低估了资源配置效率,同时限制和扭曲了国际商品流向.降低了国际贸易增长速度;

②严重损伤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利益。

造成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减速,甚至出现债务危机。

发达国家没有获得预期的保护政策效果,经济增长没能走出低迷.

12、普雷维什的保护理论

1、中心-外围论。

普雷维什将世界分为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即由发达国家构成的中心体系和由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外围体系。

它们是两个社会经济结构和技术结构极其不同的体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不平等地位。

外围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经济结构呈现单一性结构特征,在技术进步利益的分配中处于被动。

原因在于:

(1)中心国家通过资本输出,凭借其在技术和管理上的垄断优势构筑和强化外围国家在经济上对中心国家的依赖关系。

(2)传统的国际分工造成外围国家经济结构的单一性,使外围国家成为中心国家原料产地和制成品销售市场。

(3)外围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

2、贸易条件恶化论。

普雷维什认为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具有长期恶化的趋势,外围国家以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因而在于中心国家的贸易过程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主要原因有:

(1)技术进步利益分配不均衡。

(2)制成品的市场结构具有垄断性。

(3)中心国家的工资刚性得工会组织的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