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答案绝对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1183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答案绝对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电大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答案绝对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电大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答案绝对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电大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答案绝对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电大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答案绝对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答案绝对Word文档格式.doc

《电大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答案绝对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答案绝对Word文档格式.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答案绝对Word文档格式.doc

(1)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角度看,保持央行独立性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控制力,增加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并提高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率;

同时,加入世贸组织,会加强对货币政策的外在约束;

(2)从汇率制度角度看,独立的货币政策、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之中只能取其二,不可三者皆得。

这在经济上叫做“三元悖论”。

保持央行独立性会增加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在汇率市场化的压力下,进一步提高货币的供给,保证市场的流动性。

同时提高汇率制度的浮动性。

(3)从货币替代的角度看,货币替代现象存在于我国,并明显加剧,需要央行的独立性保证货币需求的充足。

(4)从货币政策传导角度看,央行的独立性,保证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简化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程序,缩短货币政策时滞,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如果央行相对独立,则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必定更加及时、有效。

 

第二题:

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报表项目

×

年1月

年2月

国外资产

89451.67

92808.54

外汇

88044.93

91401.23

货币黄金

337.24

其他国外资产

1069.50

1070.07

对政府债权

2856.41

2839.26

其中:

中央政府

对其他存款性公司贷款

6484.92

6521.34

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贷款

21917.51

21930.85

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

66.34

证券买卖

730.92

425.14

总资产

121507.77

124591.47

储备货币

73380.48

80878.55

货币发行

30236.40

33977.29

  金融性公司存款

42943.03

46619.14

    其他存款性公司

42817.49

46489.14

    其他金融性公司

125.54

130.00

  非金融性公司存款

201.05

282.12

活期存款

国库存款

12907.87

12722.11

发行债券

23337.95

20925.92

国外负债

926.20

938.69

自有资金

219.75

总负债

(根据某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进行适当修改,“金融性公司存款”包括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考核目的:

通过分析上面的资产负债表,考查学生对中央银行资产与负责业务以及经营原则的理解和掌握。

要求:

①根据以上资产负债表,简述中央银行主要的资产、负债业务。

②试述中央银行业务经营原则和一般限制性规定。

1、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有:

中央银行贷款、再贴现、证券买卖、金银和贵金属业务、外汇储备业务等。

2、中央银行的负责业务主要有:

货币发行、经理国库、集中存款准备金业务等。

3、中央银行业务经营原则:

不以盈利为目的、不经营一般银行业务、一般不支付存款利息、资产具有最大流动性、定期公布业务状况、保持相对独立性4、中央银行业务的限制性规定:

不得直接从事商业票据的承兑、不得直接从事不动产买卖、不得直接从事不动产的抵押贷款、不得直接对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不得收买本行股票、不得以本行股票为抵押进行放款。

任务三;

西方银行制度中规定,商业银行应将其吸收的存款总额按一定比例以现金的方式保留起来,以作为储户提取存款的准备金。

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准备率,由于准备率通常依法规定,因此被称为法定准备率。

在实际应用中,存款准备金率并非单独应用,而是根据货币政策的目标搭配其他货币调控工具使用。

而货币政策调控的目标,是要保持经济发展、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所需要的货币流量和信用流量的平衡。

而这种平衡通常通过影响金融机构储备水准来实现。

(1)公开市场操作——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影响货币总量和信用总量,并影响货币储备量和货币基础。

(2)贴现率——以影响储蓄机构使用资金的成本,来影响贷款和投资活动,进而影响货币基础。

(3)存款准备金率——其变化会影响货币乘数。

(4)证券投资透支比率——其变动直接影响证券市场的投资活动。

早期,贴现政策是美国调节货币和信用流量的主要工具;

后来,美国不断运用其它调节工具,但一旦发现公开市场操作与存款准备金率的功能相一,且前者在实际调节中更具有弹性,而后者的“刚性”易导致直接的货币供应减少、出现经济不景气和伴随高失业率时,1990年12月,美联储取消了对所有定期存款的存款准备金要求,在1992年4月,也将活期存款的存款准备金率从12%降到了10%。

加拿大、瑞士、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干脆完全取消了所有存款准备金的要求。

公开市场操作成为现代金融体系发达国家中最重要的一个货币政策工具。

现阶段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多于他国,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八大货币政策调控工具。

虽然我国在积极改革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公开市场操作尤其是在1998年至2000年处置亚洲金融风暴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其他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

(1)货币政策工具太多,在实际应用中容易产生矛盾、甚至产生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2)自2003年9月21日存款准备金率由6%调至7%之后,一直到2008年6月25日,共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1次,达至17.5%。

既出现让人感觉我国的宏观调控手段比较简单的认知,又出现信贷资产增长变慢,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经济不景气,伴随部分企业倒闭出现较高失业率的“刚性”结果;

(3)更重要的是,在现代金融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对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其运用,更多地应是按照市场化原则来确定和执行,而非自身可调配的权力。

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体,组合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应该是我国在现代金融体系中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方向。

另一方面,单说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作用在于减少银行的可用资金,控制贷款增速,减少全社会的流动性。

此举旨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2008年9月25日,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已是央行2008年第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次数之多创历史之最。

动用存款准备金率在以往一般被视为货币调控的“猛药”。

不过,从去年开始,面对银行体系不断增长的流动性,央行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控已渐成常态。

央行在2008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称,上半年为加强流动性管理,已“基本上按照每月一次的频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作用是减少银行的可用资金,控制贷款增速,减少全社会的流动性。

央行表示,此举旨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这一说法与之前几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时的央行表态,没有大的差别。

当前,流动性过剩矛盾已成中国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的目的还是冻结流动性。

当前货币供应量依然高增,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抽走银行资金,减少放贷最有效的方法。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7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8.48%,始终维持在高位;

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314亿元,创出历史同期新高;

前7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达2.77万亿元,已是2006年全年增长额的90%。

2008年9月25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央行将再次深度冻结银行约千亿元资金。

截止2008年9月25日央行已连续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累计3.5个百分点,合计冻结约万亿元资金。

普通类金融机构执行存款准备金率标准将提高到12.5%,已逼近10年来13%的历史高点。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国内物价存在不小上涨压力。

央行在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还进行了4次加息。

目前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已成为央行对冲过剩流动性的常备手段,调整存款准备金也是为当前稳定物价所采取的一个措施。

任务四:

①简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构成;

②对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理论的内容进行概述;

③提出自己对增强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效能途径的观点。

④字数不低于600字。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方式逐步转化,货币市场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中央银行一货币市场一金融机构一企业”的传导体系,初步建立了“货币政策一操作目标一中介目标一最终目标”的间接传导机制,其中操作目标为基础货币,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和贷款,最终目标则为GDP和CPI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概述1.凯恩斯学派的利率渠道传导机制理论。

该理论认为利率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中枢,即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会导致货币供求失衡进而使利率变化,而利率的高低又会改变投资水平,进而通过乘数效应实现对产出的调节。

2.信用供给渠道传导机制理论。

该理论认为利率不但影响资金需求,而且影响资金供给,且后者决定了前者的信用可得性水平的高低。

用“木桶理论”可形象地说明这一问题,“木桶理论”认为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那块木板的高度。

由此我们可以说当供给不足,即信用可得性水平相对需求较低时,此机制有重要意义。

3.货币主义学派传导机制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利率的作用并不像凯恩斯学派所认为的那样举足轻重。

该传导机制主要包括两种效应:

一是资产组合效应的传导机制理论。

认为资产的范围除包括凯恩斯学派所定义的金融资产外还包括实物资产和人力资本等形式,而资产范围的扩大冲淡了货币在金融领域的可替代程度,由此货币供应量的变化除会通过影响利率水平进而间接影响总产出以外,更重要的是还会通过对实物资产市场的冲击进而直接影响总产出。

二是财富效应的传导机制理论。

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取决于他一生的资源,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会改变经济单位的金融财富水平,进而改变经济单位的支出水平,最终引起总收入的变动。

4.股票市场渠道传导机制理论。

该理论认为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会改变货币供求状态从而改变一般物价水平,进而对以其为折算率的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