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剖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11819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5.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信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剖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电信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剖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电信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剖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电信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剖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电信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剖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信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剖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

《电信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剖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信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剖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信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剖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

3.1课程建设思想和课程建设基本情况 12

3.2课程教学文件建设 13

3.3教材建设 14

四.职业技能、技能训练 15

4.1实践教学体系 15

4.2“双证书”教育 15

五、职业素质教育 16

5.1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16

5.2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工作体系 16

5.3文化素质培养 16

5.4身体心理素质培养 17

六师资队伍建设 17

6.1师德建设 17

6.2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情况及建设规划 18

6.3专业师资队伍结构 20

6.4兼职教师数量与结构 21

6.5专业教师教学改革研究情况与科研情况 21

6.6学生管理队伍情况 21

七教学环境 22

7.1院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划 22

7.2学院本专业领域图书信息资料馆藏情况及利用情况 24

7.3专业、课程建设及日常教学运用院园网情况 24

7.4专业建设及教学的经费支持保障情况 24

八教学改革与创新 25

8.1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25

8.3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26

8.4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改革 27

8.5今后改革的设想 35

九多样化的工学结合模式 35

9.1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工学结合 35

9.2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地工学结合 36

十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 39

10.1管理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教学运行与管理规范 39

10.2理论实践教学的考核 39

10.3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40

十一.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结果 42

11.1学生考核考试情况分析 42

11.2职业技能培训情况 42

11.3计算机能力、英语能力 43

11.4毕业设计情况 43

11.5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 43

11.6精神文明建设 44

11.7政治思想状况、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情况和发展党员情况 44

十二.毕业生就业与社会声誉 45

12.1就业保障 46

12.2毕业生就业率、就业主要渠道和方向分析 46

12.3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46

电子信息工程系成立于2005年,是在原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电气化专业科与计算机专业科的基础上建立的,近30年来,为我省培养电子电气及信息类毕业生3000余人,对我省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许多毕业生已成为用人单位的技术骨干或走上管理岗位。

经过多年的建设,电子信息工程系现有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测控技术等三个教研室;

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设备运行与管理等七个高职专业;

拥有一支理论基础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学团队,有专兼职教师2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9人,讲师、工程师、实验师8人,硕士及在读研究生4人;

实验实训设备完善,拥有电工、模拟、数字、单片机、可编程、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维护、微机原理、机床电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电子创新实训基地等近20个校内实验及实训基地,优越的教学条件,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培养提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电子信息工程系成立后,学院根据社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及就业前景,决定作为主要专业进行建设。

一、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

1.1专业设置依据

目前我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和世界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

我国主要产业关键生产环节技术落后,装备水平低。

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电力、煤炭、建材、建筑业、公路水运、交通、铁道、船舶、机械、电子信息、轻工、纺织、医药等15个行业,普遍技术水平比国际上落后5~10年,有的落后20~30年。

为了改变这些落后的局面,我国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构想。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动力,信息技术的高科技含量,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核心和基础。

我省经济虽然处于偏远落后省份,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刚刚起步,但是围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全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人力资源开发三大支撑,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工业强省战略深入实施,工业经济高位运行,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各企业对先进生产设备的投入明显增大。

通过我们的走访调查,我省许多很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比如酒钢机械工司、酒泉奥凯公司、白银机械厂、兰州车辆厂、锦世化工集团、全圣纸业公司、黄羊河集团等许多企业都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或自动化生产线,这些先进的设备或生产线都需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来维护和运行。

只酒钢机械公司一家,一次就要15名电气自动化的学生,全圣纸业等许多企业每年都来我院联系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生,还有许多中小型企业都来我院考察用人事宜,但是我院无法完全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因此单在我省,随着经济的发展,自动化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与日俱增。

同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已逐步由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以高新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企业需要进行设备的更新与改造,需要大量既懂技术、管理,又具备操作技能的面向生产一线的技术人才。

在珠三角地区,电子行业生产、经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来料加工,三来一补”过渡到了“研发、设计、制造”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已逐渐成为我国电子产品设计、制造的重要基地,许多领域(如家电)产品的技术含量、生产工艺、更新换代步伐已接近或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珠三角电子行业已从劳动密集型行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

其次新技术、新工艺、新元件、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人员素质的提高。

许多企业一方面为了提高人员效率而精简缺乏专业技能的冗余人员,另一方面又大量引入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需求从事技术工种岗位人员达800万人,技术工人缺口超过400万,从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各个行业中,电气自动化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在前列。

长三角经济圈已处在向工业化中后期发展的阶段,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今后五年,城市化进程将明显加快。

未来10年内,长三角必将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并有可能成为亚太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经济示范区。

通过高新技术对传统支柱产业的改造,一个世界性的新型制造业基地有望在此崛起。

长三角目前已形成以沪宁、沪杭、杭甬交通沿线为城市密集带,经过十几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无论从经济规模、人口数量和质量,还是市场化和国际化等体制因素衡量,长江三角洲已经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该地区对人才的需求更是迫切,在行业需求排名中,电子行业独占鳌头,优势明显,电子/电气类的需求量为第二。

综上所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广大地区的紧缺专业.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化工业的不断发展,使电气自动化技术方面的人才市场具有相当大的潜力.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广,不受行业限制,可面向企业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及运行维护,机电设备公司的电气设备销售,安装,调试及维护,智能楼宇及智能家居,智能化交通系统的安装,调试及运行维护,电力系统的设备运行及维护等,各处行业对电气自动化及其相关专业人才都有着巨大需求,通过对相关企业的走访与调研,对电气自动化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的探索有了新的认识,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专业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2培养目标

自动化技术技术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社会经济需要的,具备从事电气自动化技术必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从事电气自动控制设备的开发、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生产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各类工矿企业生产现场,从事各种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

面向电气控制系统制造公司,从事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以及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并可从事自动化技术类产品的开发、装配、测试、营销、推广工作;

在各企、事业单位从事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及管理。

1.3毕业生质量标准

针对培养目标构建了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

(1)基本素质部分

1.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遵纪守法;

2.热爱岗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及具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2)基本专业理论分析技能

1.电工电子的基本知识;

2.定性分析计算的基本知识;

3.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知识;

4.工厂电气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等专业理论的基本知识;

5.工程图、电路图的基本知识;

6.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7.定量分析与计算的能力;

8.机械制图及阅图的能力;

9.电路的阅读、分析与设计能力;

(3)专业实际操作能力

1.计算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能力;

2.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的能力;

3.电气设备原理与检修能力;

4.PLC原理与应用能力;

5.安全用电与电工维护能力;

6.元器件的识别与选用能力;

7.电气设备的选用、检修与设计能力;

8.专业英文资料的阅读与翻译能力;

9.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选择、维护、开发能力;

(4)电力系统操作与分析能力

1.交直流电机、变压器及电力拖动设备的选择、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的能力;

2.企事业单位供配电技术、变电所值班与检修、二次线路安装与维护能力;

(5)计算机应用能力

1.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

2.硬件基础与运行原理分析能力;

3.计算机软件编程的应用能力;

4.实用软件的使用能力;

(6)创新能力

1.单片机、计算机软硬件的开发能力;

2.PLC、触摸屏、变频器等综合控制系统的开发应用能力;

3.运用所学对自动化产品的开发、研制能力。

二、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

2.1课程的结构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结构设计充分地体现了职业教育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针对专业培养目标,按照基础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根据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构建了教学课程体系。

本专业全学程共开设34门课程,其中职业文化课13门(必修课7门,选修课6门);

职业技术课21门(必修课15门,选修课6门)。

职业文化课与职业课比例约为4∶6。

全学程总学时316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298学时,实验实习和集中实训1864学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约为1∶1.4。

2.2理论教学体系

1.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做到如下三点:

(1)在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尤其是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2)实践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素质教育培养模式,加强课外兴趣小组和第二课堂活动工作,在培养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