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行业行业分析杜老师课程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10274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担保行业行业分析杜老师课程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担保行业行业分析杜老师课程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担保行业行业分析杜老师课程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担保行业行业分析杜老师课程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担保行业行业分析杜老师课程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担保行业行业分析杜老师课程Word文档格式.doc

《担保行业行业分析杜老师课程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担保行业行业分析杜老师课程Word文档格式.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担保行业行业分析杜老师课程Word文档格式.doc

2.担保行业供给现状

(1)担保机构的数量

近几年,在财政、金融、工商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主体的担保机构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2001年~2009年的年均增长率达53%,近三年来增势放缓,但年均增长率仍近20%。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调查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达5547家,比2008年增长了30.6%,其中国有及控股担保机构达1501家,占总数的27%。

(2)担保机构的资本金规模

截至2009年底,全国5547户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共筹集担保资金3389亿元,比2008年增加1055亿元,增长率为45.2%。

2005年~2009年,我国信用担保机构筹集的担保资金翻了两番,年均增长39.2%。

2007年以前,我国担保机构的平均注册资本一直达不到4000

万元,规模偏小。

近三年来,我国担保机构的平均注册资本不断增长,至2009年,已达到5960万元每户。

(3)担保机构的种类

早在2003年时,全国担保机构中有305家由政府完全出资,占担保机构总数的31.6%;

321家政府参与出资,占担保机构总数的33.2%,仅340家由民间出资,占担保机构总数的35.2%。

2007年,全国3729家中担保机构中,政府完全出资的703家,占总体的18.9%,参与出资的682家,占18.2%,民间出资的2344家,占62.9%,担保机构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

民间资本产生的担保企业发展非常迅猛,已成为中国担保行业最重要的力量。

3.担保行业需求情况

(1)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2010年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支持下,投向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照比2009年有所增长,央行数据显示,2010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7.95万亿元,同比增1.65万亿;

广义货币(M2)余额72.58万亿元,同比增加19.7%。

从辽宁地区的情况来看,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的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11月末,辽宁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8333亿元,同比增长20.9%,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当月增加212亿元,同比少增50亿元。

比年初增加2784亿元,同比少增526亿元。

虽然上述数据表明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正在逐渐向好,但是中小企业的融资供需矛盾依然突出,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新发布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难以从银行得到贷款的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分别为63.4%和70.9%。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目前远未得到解决,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信用担保机构取得银行贷款已成为众多中小企业的首要选择。

总体来看,目前担保行业的市场需求较为旺盛。

(2)货币政策调整对需求的影响

银行作为担保公司的主要合作对象,银行信贷政策的调整对担保公司业务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2009年信贷增量过大,2010年一季度各金融机构均适度地调整了信贷结构和新增贷款发放额度,截止2010年12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为加强流动性管理,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投放,央行曾分别于2010年的1月、2月、5月以及11月19日、11月29日、12月20日,连续六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大中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8.5%的高点,创下历史最高水平,最近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预计可以一次性冻结资金3000亿元左右。

2011年1月14日、2月24日,央行又连续两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幅度分别为0.25和0.5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19.5%的历史高位。

年初连续两次的调息,更加明显的显示了我国货币政策将从宽松向稳健的方向转化。

预计2011年行业的新增贷款规模约为7.4万亿元,新增贷款规模将出现下降。

总体来看,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必然会促使商业银行对信贷规模进行调整,在资金减少的情况下,对担保机构的业务量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3)业务品种多元化

对于担保业务品种,处于风险考虑,政府目前已对担保企业的行业集中度、客户集中度、担保放大倍数等问题做出了原则性的定量规定,在从规模上控制风险的通知,也对担保企业的业务品种多元化构成限制,但业务创新的政策空间依然存在。

对于一些资金雄厚、管理先进、战略明确的担保企业,在稳健发展既有担保业务之外,也结合自身实际稳步开展投资、拍卖、典当等业务。

业务品种多元化,有助于担保企业拓展营销渠道,进一步增强其竞争力,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国内政治经济环境

1.政策支持

政府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

由于中国的财政拨款资金有限,政策性担保规模不可能很大,因此政府非常重视扶持担保机构的发展,对它们从事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会给予各项政策上的优惠及一定的补偿。

如2001年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的通知》,2006年国家发改委、国家税务总局以发改企业【2006】563号文规定了享受免税的六个条件,符合的可在三年后继续免税。

2.经济发展的需求

经过30多年艰苦创业,中国大量的中小企业今天开始站在新的起点上,已经从单纯的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增长进入到一个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的可持续发展阶段。

而融资难一直是中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因而,从市场需求来看,担保机构的生存空间很大。

三、担保行业的发展及趋势

1.我国担保行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在尚不健全的金融体制和金融环境下,为满足因为市场交易主体在信息、利益、诚信及相关的权利义务不对称、市场交易不畅通所产生的巨大的信用担保需求,在政府推动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应运而生的,因此其在产品和市场格局、以及发展路径等方面和海外成熟的市场有所不同。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担保业快速增长,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具体体现为:

(1)担保机构发展迅速,性质和组织形式多样化。

从1993年10月全国信用担保机构试点起步至今,担保机构增加很快。

2000年底为203家,2001年底为582家,2002年底为848家,2003年6月底为966家,2004年10月为3717家,年均增长125%。

从担保机构的性质来看,满足政策性目的体现政策导向的“非盈利性质”的担保机构、盈利性的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互助性担保机构呈现并存的局面。

同时,由于财政资源的有限性以及行业起步阶段相应运作和补偿机制并不完善,出于弥补政策性资金不足的初衷,担保机构引入民间资本使得其资金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政府出资和以政府出资资助、股份联合、企业自办、民营互助等形式并举,也有一些外资开始进入担保领域。

2002年对担保机构的调查表明,政府出资在中国担保机构出资总额中的比例占70%,民间投资占30%,基本上是“政府为主,民间为辅”。

但到2004年底,民间出资的比例已经占到总数的50%。

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2与资金来源对应,担保机构的组织形式也日趋多样:

担保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会员制互助基金和事业法人等形式不断涌现。

  从业务种类来看,既有全面经营各类担保业务的综合性担保机构,也有专门经营一类担保业务的专业性担保机构;

从区域分布上看,既有全国性的担保机构,也有服务地方经济的区域性担保机构。

从资本金规模来看,担保机构的差别参差不齐,担保机构已经出现加速分层的局面。

 

(2)资金放大倍率提高,防范风险能力增强。

从调查情况看,担保机构担保资放大倍率进一步增大,全国在保责任总额与担保资金的比例已由2001年的1:

1达到2004年的1:

1.78,担保能力进一步增强。

与此同时,不少地方采取目标预警、信用记录、风险保证和反担保、运行监测、债权追偿等多种形式,识别、防范、控制和分散风险,把可能形成的损失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3)融资担保仍为主流,其他业务品种飞速增长。

从业务品种发展看,虽然经过近些年的高速发展,但目前融资信用担保仍是中国担保机构开展的主要担保品种。

以贯彻政策导向,体现政目标而开展的业务主要包括:

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基础建设、地方主导产业和重点事业建设等。

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形成的担保需求多样化趋势,担保机构逐步开展了一些适合经济发展特点和企业需求的商业性担保品种,如建筑工程履约担保、商品交易履约担保、个人消费信贷担保、诉讼财产保全担保、商业票据担保、中介费担保、租赁担保、来料加工和补偿贸易担保、海关担保、政府采购担保、电子商务担保等。

这类业务品种在数量和比例上都以很高的速度增长。

2.担保行业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担保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尤其是2008年以来,为了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紧张压力以及融资难等问题,国家在担保机构建立方面的推动力度逐渐加大,在此背景下各类资金看到契机,纷纷进入担保行业,由此造成国内担保机构在数量上呈现出了盲目扩张的趋势。

然而随着我国担保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已逐渐开始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担保机构普遍规模较小、风险管理水平有限、业务品种单一、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等方面,在市场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担保行业的整合将不可避免。

尤其是2010年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整,《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等与担保行业相关的监管制度的提出,对于那些管理有素、资金实力较强、风险控制措施执行情况较好的担保机构来说,更多的将是机遇;

而对于那些因为资金实力较弱,目前还未得到银行认可的担保机构,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总体来看,整合与规模化将成为担保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

四、担保行业SWOT分析

1.我国担保行业的优势

(1)信息比较优势。

担保公司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绝大多数担保公司是地方性机构,由于地缘及长期的合作关系,担保公司对地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程度比银行更多。

(2)担保机构具有比较强的适应性。

由于担保公司在成立初期,就把自己的客户定位为本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再加上担保公司在客户信息资源和地理方面的优势,且担保公司在地理位置上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比较密集的地区,在收集信息和商业交流方面,担保公司有着其他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适应性优势。

(3)担保机构具有更强的防范经营风险内在机制和动力。

担保机构自身很清楚,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收益与风险极不匹配,出现一两单坏账也许就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因此,担保机构更注重经营风险的控制。

2.我国担保行业的劣势

(1)公信力不足。

信用担保机构是提供信用担保的专业机构,其自身信用的大小直接影响了业务的开展。

大部分民营担保企业由于自身资金有限且操作不规范,使民营担保公司自身的公信力不足。

(2)业务单一,期限过短。

目前中国多数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担保期限为3个月到一年,担保品种局限于流动资金,且很多担保公司只开展反抵押担保,信用担保发展相对缓慢

3.我国担保行业的机遇

(1)中小企业发展迅速。

经过30多年艰苦创业,中国大量的中小企业今天开始站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