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物理八上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 知识点考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07891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物理八上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 知识点考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上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 知识点考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上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 知识点考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上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 知识点考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上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 知识点考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物理八上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 知识点考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

《新人教版物理八上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 知识点考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物理八上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 知识点考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物理八上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 知识点考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像。

③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④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⑤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分析论证 

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连线与镜面

第一次

10cm

垂直

第二次

20cm

实验中,未点燃的相同的蜡烛处于像的位置,它看上去好像也被点燃了,可知物、像大小相同,且是正立的。

两次所画物、像的连线均与镜面垂直,且物到平面镜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可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下:

①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

②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③像与物的对应点连线跟镜面垂直;

④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实验点拨 

①做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一定要选取薄玻璃板做平面镜,不要用厚玻璃板,也不要用平常梳妆时的镜子,以便确定像的位置和像的大小;

平面镜放置时要与白纸垂直,以保证点燃蜡烛的像能够跟未点燃蜡烛重合。

②实验中选用刻度尺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大小。

③实验过程中应让背景暗一些,以便于寻找蜡烛的像。

④必须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这样可方便地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虚像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镜后没有点燃的蜡烛,但我们却看到镜后好像有蜡烛,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以点成像为例说明一下。

如下图所示,我们从镜前点燃的蜡烛烛焰上任找一个发光点S,它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以作出它们相应的反射光线,这样光线是发散的,它们不可能会聚。

将它们进行反向延长,其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一点S'

反射光线就好像从S'

点发出的一样,则点S'

就是点S的像。

由于镜后并不存在此发光点,故是虚像。

对应于物体上每一个物点有一个虚像点,这些虚像点就组成物体的虚像。

虚像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到,但不能用光屏呈现。

拓展延伸 

(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外形完全相同,但物体与像不同部分间的对应关系却是有所不同的。

物体和像上下一致,但左右相反。

例如站在平面镜前的任何一个人,举起左手,镜子里的像就会举起右手。

(2)虚像和实像: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物体发出(或反射出)的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

如上图所示:

点光源S在镜后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而是由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得到,所以S'

叫做S的虚像,如果把光屏放在S'

处是接收不到像的,因为虚像只能用眼睛看到,不能用光屏承接。

平常所说的“镜中花水中月”,说的就是镜子里的花摘不来,水中的月亮捞不出,只能用眼睛来观察,实际并不存在,属于平面镜所成的花和月的虚像。

实像则是指那些不仅能用眼睛来观察,而且能够呈在光屏上的像。

例如小孔成的像就是实像。

(3)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光的反射定律作图,是中考一大热点。

如上图是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下图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作图时要注意光实际经过的地方用实线画出,而且实线上带有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箭头,不是光实际经过的地方用虚线画出,虚线上不能出现箭头。

巧记速记 

平面镜成像问题的解决必须借助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用“正立、等大、对称、虚像”来简记。

【例】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

(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

①厚为2mm的茶色玻璃;

②厚为5mm的透明玻璃;

③直尺;

④光屏;

⑤两支相同的蜡烛;

⑥火柴。

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    (填序号)。

(2)如图所示,点燃A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为止,证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    ,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答案:

(1)① 

(2)重合 (3)不能接收到像

点拨: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应选用薄玻璃板。

光屏上不能接收到像,证明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

知识点2:

平面镜的应用

1.利用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平面镜的表面光滑平坦,当光照射到平面镜上时,能够被平面镜反射回来,从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光在平面镜上反射时遵守光的反射定律,但平面镜对光既不会聚,也不发散。

2.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平面镜成像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

古人用的铜镜、现在人们使用的各种梳妆镜都可用来正衣冠;

练功房里用大平面镜矫正舞姿;

平静水面上呈现的岸上景物的倒影等。

多个平面镜以不同方式组合可得到不同的成像效果,如军事上的潜望镜就是由两块与水平面成45°

角的平面镜组成的。

                 

【例】下列各种现象中,不是利用光的反射的是(  )

A.夜晚,在路灯下出现人的影子 

B.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

C.汽车的后视镜能看到大范围内路段情况 

 

D.手电筒的反光装置使光照得更远

A 

路灯下人影的出现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白云”在水中飘动是平面镜成像,汽车的后视镜利用的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装置利用的是凹面镜,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利用的都是光的反射现象。

故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要求。

考点1: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例1】 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然后将与A等大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

(1)他还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选用此测量工具是为了  

(2)选用两支等大的蜡烛是为了  

(3)若移去蜡烛B,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    像。

(1)刻度尺;

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或比较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关系) 

(2)比较像与物是否等大(或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不能;

本题考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器材的选择、操作的要求及对虚像的认识。

在探究中要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故需要刻度尺;

选用等大的蜡烛是看未点燃的蜡烛是否与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由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故不能用光屏接收到。

考点2:

平面镜成像作图

【例2】 如图所示,平面镜OM斜放在水平桌面上。

(1)请画出小球A在平面镜OM中所成的像A'

;

(2)若将平面镜沿顺时针旋转90°

至OM'

位置,请画出这个过程中小球A在平面镜中的像移动的轨迹。

解:

如图所示。

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物点与像点关于镜面是对称的。

由A点向镜面作垂线并延长到等距离处A'

点,即为A点的像点。

若连接O、A'

则有OA=OA'

当平面镜转过90°

时,像的位置转动了180°

故像的轨迹是以O点为圆心,以OA为半径的半圆弧。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2.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沸腾是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高低、表面积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3.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一是降低温度;

二是压缩体积。

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如湿衣服变干就是一种汽化现象。

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是指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如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变得模糊一片,是因为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发生了液化的缘故。

【例】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

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液化,后汽化

C 

观察题图可知,制取蒸馏水分为两个过程:

在蒸馏烧瓶中,水被加热后变成水蒸气,发生的是汽化现象;

在冷凝管中,从蒸馏烧瓶中出来的水蒸气遇冷后变成水滴,发生的是液化现象。

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1.沸腾: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的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沸腾的特点:

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1)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①实验目的:

观察沸腾现象和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②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水。

③实验步骤:

a.把水倒进烧杯里,按下图安装实验仪器。

b.用酒精灯给盛了水的烧杯加热,并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c.当水温升到90℃左右时,每隔1min记录1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5min为止,并注意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将所测数据记入下表中。

d.根据记录的温度值,作出水的沸腾图象。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

温度/℃

实验中根据所测数据,作出的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所示,由观察到的现象可知:

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本实验所需时间较长,为缩短时间,可采用的方法是:

①水的初温要高一些;

②水的质量要适量;

③给烧杯加盖并且水温加热到90℃左右时,要拿掉盖子,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2)沸点

如同水一样,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不同的液体,沸点一般不同。

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

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

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

水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

2.蒸发

(1)蒸发的特点:

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液体蒸发时需要从液体本身及周围物体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下降,故蒸发有致冷作用。

(2)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

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表面积;

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快慢。

  巧记速记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不同方式,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如下表所示。

          方式

内容 

异同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能使液体变为气体,都吸收热量

发生部位

液面

液体内部、液面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