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00855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0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

打制石器,但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

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5、社会主治: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

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

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居民

半坡人

河姆渡人

距今年代

距今约6000千年

距今约7000千年

生活地区

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

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

房屋结构样式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干栏式房屋

生产工具

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角器等

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

原始农业

(种植作物)

种植粟

种植水稻

原始畜牧业

(饲养业)

饲养猪、狗;

打猎捕鱼

饲养猪、狗和水牛

原始手工业

制作彩陶和乐器;

会纺织、制衣

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

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

距今约9000-7000年。

2、兴起地区:

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

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

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比较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异同:

不同点

①地理位置不同:

半坡人处于黄河流域,河姆渡人处于长江流域;

②种植的农作物不同:

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③建造的房屋不同:

半坡人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

相同点

①都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都处于原始社会后期);

②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发展;

③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④都使用磨制石器;

⑤都会制造陶器(半坡人会制作彩陶)

影响

农耕文明的发展导致剩余产品的出现,进而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私有制,最终促使国家出现。

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这是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

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

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

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1、炎帝的贡献:

(1)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2)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3)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的贡献:

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銅,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3、黄帝时期:

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三、尧、舜、禹的禅让

1、推举人才的标准———贤德之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

2、禅让制的实质:

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

3、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4、大禹治水:

采取疏导的方式治理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

体现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

1、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家天下”局面。

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

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

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巩固统治:

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夏历。

4、都城遗址;

二里头遗址;

5、灭亡:

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600年被商汤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1、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2、盘庚迁殷:

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

商王纣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

牧野大战,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动脑筋: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1)暴政引起民愤

(2)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3)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三)西周(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1、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

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

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

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实质:

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西周时期社会等级: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5)弊端:

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当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

3、灭亡: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四)东周建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总结讨论:

(1)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都是由于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腐败,失去民心。

(2)从夏朝和商朝灭亡中我们能得什么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亡国之君

约前2070年

约前1600年

阳城

前1046年

亳,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

西周

前771年

镐京

周武王

周幽王

东周

前770年

前221年

洛邑

周平王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北京人、山顶洞人时期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

打制石器

石器时代

河姆渡人、半坡人时期用的生产工具又是什么?

磨制石器

夏商西周时期用的生产工具又是什么呢?

青铜器青铜时代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的成就:

(1)原始社会后期:

出现青铜器,代表是甘肃地区齐家文化遗址出现铜镜。

(2)商周时期:

①用途与功能:

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②特点:

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

(3)代表:

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

四羊方尊(造型奇特);

利簋[guǐ]

二、甲骨文记事:

1.甲骨文的含义:

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情况: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3.记载内容:

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发现意义:

(1)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造字特点:

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

2、影响: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1)春秋: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2)战国: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名称

时间

历史特征

社会特点

春秋

前770——476年

奴隶制瓦解:

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①战乱与纷争

②春秋以争霸为主

战国以兼并为主

战国

前475——前221年

封建制度形成:

兼并战争更频繁,

规模更大更残酷,有统一的趋势

注释:

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

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争战而得名。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2、手工业:

规模扩大。

3、商业:

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

二、王室衰微

1、原因:

社会动荡,各种制度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

2、表现:

(1)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侯;

(2)诸侯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3)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导致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

3、结果:

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

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三、诸侯争霸

1、背景:

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开争斗;

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2、经过: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

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

3、影响(结果):

(1)消极影响:

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2)积极影响:

①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②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1、七国形成:

(1)三家分晋:

赵、魏、韩(公元前403年)

(2)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

(3)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社会状况:

兼并战争

(1)战争特点:

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2)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3)战争结果:

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4)影响:

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战国七雄——相互兼并:

时期

主要战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