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的结构优化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89545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外贸的结构优化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外贸的结构优化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外贸的结构优化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外贸的结构优化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外贸的结构优化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外贸的结构优化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

《中国外贸的结构优化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外贸的结构优化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外贸的结构优化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

二、中国当代对外贸易现状 2

(一)快速发展动因分析 2

(二)外贸产品构成不断优化 3

(三)外贸方式的转变 3

(四)外贸依存度扶摇直上 3

(五)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 3

(六)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阻碍我国商品的出口 3

三、中国当代对外贸易地理区域和商品结构分析 3

(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4

(二)我国外贸地理区域和商品结构 4

四、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和商品结构优化的对策及建议 6

(一)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竞争力 6

(二)运用产业政策进行产品调整、转变贸易增长方式 7

(三)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国外企业到中国投资 7

(四)着眼东盟,加强交流与合作 7

参考文献 9

第2页

一、新外贸的历史沿革

旧中国对外贸易完全依附于帝国主义列强,属于半殖民地性质。

新中国成立后,从四个方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对外贸易。

一是废除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二是没收官僚资本;

三是建立国营对外贸易企业;

四是改造私营进出口企业。

 

1978年底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国民经济持续迅速发展,对外贸易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一是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外贸规模每五年翻一番,对外贸易绝对值大幅增长。

二是我国外贸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增长率:

1978—2003年,对外贸易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3%;

1978—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5%;

1978—2003年,世界贸易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

三是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显著提高:

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尤其是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使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不断提前,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例也不断提高,已进入世界贸易大国的行列。

此外,2004年,我国外贸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进出口总额达11547亿美元,超过日本,由1978年的第32位跃升世界第三位,我国出口贸易额在世界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已经由1978年的0.75%上升到6%左右,贸易大国的地位得到巩固。

2009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2073亿美元,全年出口12017亿美元,进口10056亿美元,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超越德国成全球出口第一大国。

在1980年—2009年期间贸易总额年均增长,进出口额年均增长都在15%左右,远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和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

二、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一)快速发展动因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们把对外贸易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最初推动力。

世界自由化政策的效果,世界经济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为我国外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以及9%左右的实际增长率为外贸发展创造了良好内部环境,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加快了贸易和投资政策的改革。

我国在劳动力资源、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潜力上又具有比较优势。

外资对我国增加出口,改善国际贸易地位起了积极作用,外商企业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值的57%,进口占58%。

(二)外贸产品构成不断优化

利用世界产业转移的契机我国外贸从初级产品出口转换为轻工纺织品的出口,再到机电制品的出口,目前利用世界高科技产业转移的机遇正向高科技制品为支撑点转变。

2010年中国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将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55%。

进口商品中生产资料一直在进口总额中占80%左右,其中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国家重点建设所需物资,以及工农业生产所需原材料进口稳定增长

(三)外贸方式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前一般贸易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后加工贸易异军突起,超过一般贸易的增长,2008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及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1.1%,尤其是进料加工贸易发展尤为迅速。

(四)外贸依存度扶摇直上

随着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大幅度攀升对外贸易依存度迅速上升:

2007年外贸依存为66.2%,2008年60.2%,2009年69.5%。

我国重要战略资源的进口依存度同样很高,尤其是石油、铁矿石。

(五)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

在我国出口数量、品种急剧扩大积累巨额贸易顺差的同时,我国遭遇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贸易摩擦强度加大,花样翻新,领域不断延伸。

主要有“两反两保”2007年,中国遭遇反倾销、反补贴以及特保和保障措施等“两反两保”贸易摩擦62起。

2009年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为历年之最,案件数目超百起、案值约一百二十亿美元,两者皆比2008年翻了一番近两年我国企业遭遇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居世界第一。

(六)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阻碍我国商品的出口

我国有60%以上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每年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货物金额已超过25%,约为450亿~500亿美元。

已经从生产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加工领域,不仅包括货物商品,还延伸到金融、信息等服务领域,已经成为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商品出口,提高了我国的贸易成本,引发了贸易争端,造成地区产业发展不平衡。

三、中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和商品结构分析

(一)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ofForeignTrade)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CompositionofForeign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

(二)我国外贸地理区域和商品结构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主要依赖于传统的贸易伙伴国(地区)市场,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和日本,对这三个市场的依赖程度一直很高,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东盟正逐渐成为中国越来越重要的对外贸易伙伴。

中国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可以用图1来表示。

欧盟

日本

美国

东盟

图1中国的四大贸易伙伴

1、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

(1)中欧贸易额。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位次略有变化。

2001~2003年,日本、美国和欧盟分别为我国的前三大贸易伙伴。

2004年,欧盟超过日本和美国跃居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近几年欧盟同我国贸易额的增速均在20%以上,2006年中欧贸易总额达到272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25.3%。

德、荷、英、法、意是我国在欧盟的主要贸易伙伴国,2005年我国与上述5国的贸易额占中欧双边贸易总额的72%左右。

我国与欧盟的贸易一直处于顺差地位,而且顺差额逐年增加,2006年我国对欧盟贸易顺差为916.6亿美元。

(2)中欧进出口商品结构。

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主,高新技术产品的比例达到30%以上,已成为双边贸易的主要增长点,进出口增速均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未来还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

但目前中国对欧盟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主要是中、低端的机电产品,贸易方式以欧盟在华设立的跨国公司开展的加工贸易为主。

此外,中国对欧盟出口产品还包括纺织品和服装、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鞋、箱包、玩具、塑料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

中国从欧盟的进口则以资本货物为主,其次是汽车零部件、钢材、机械设备、飞机、初级塑料、工业原料、运输设备等,我国每年也从欧盟大量进口机电产品及运输设备,以及纺织品和服装等。

中欧机电产品和纺织服装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相对比较发达,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但中欧之间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主要是基于产品的差异性,包括原料、规格、品牌等的差异等,而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上的大量产业内贸易主要是基于技术差异和产品质量的差异。

虽然我国对欧盟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数额较大,但缺乏自有品牌,产品档次较低,而欧盟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主要依赖的是品牌优势。

2、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

(1)中美贸易额。

美国一直是我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06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额达到2626.8亿美元,其中我国对美国出口2034.7亿美元,从美国进口592.1亿美元,美方逆差额1442.6亿美元,增长26.4%。

中国仍为美国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市场,并超过墨西哥成为美国仅次于加拿大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这表明中国在美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2)中美进出口商品结构。

目前中美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第一,中国对美国进出口商品中排在前两位的均是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和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

这表明中美贸易存在产业内贸易。

2006年,美国对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01.8亿美元,自中国进口机电产品649.1亿美元,比较而言,中国对美出口额较高,自美进口额较低。

第二,从出口产品的增幅情况来看,2006年美国对中国出口增长较快的是铜及其制品(增长96.4%)、铝及其制品(83.4%)、肉及食用杂碎(83.9%)、珠宝、贵金属及制品(148.3%)。

美国对中国前30大类进口商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增幅较高的有钢铁制品(35.0%)、有机化学品(30.2%)、贱金属器具(78.6%)和印刷品(31.0%)。

第三,中国对美国出口的部分商品竞争力不强,优势不明显。

2006年,在我国出口美国的10大类商品中,游艺场所、桌上或室内游戏用品,其他玩具、娱乐用模型、各种智力玩具,衣箱、手提包及类似容器,橡、塑、皮革或再生革外底,皮革鞋面的鞋靴,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等产品占据美国1/2以上的市场,且所占比重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但其他产品如无线电话、电报、广播电视发送设备,摄像机、专门或主要用于8469至8472机器的零件、附件,坐具及其零件等产品的竞争力却明显不足,在美国市场所占份额相对较低。

我国出口美国的电视接收机包括视频监视器及视频摄像机的份额只占27.4%,而墨西哥占到51.2%。

3、第三大贸易伙伴——日本

截至2003年,日本一直是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但自2004年起,日本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退居第三位。

(1)中日贸易额。

我国入世后,中日双边贸易额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进出口总额由2002年的1019.1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2073.6亿美元,但双方贸易额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却在不断下降,从2002年的16.4%下降到2006年的11.8%。

与此同时,我国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额呈上升之势,2006年我国对日本贸易逆差达240.8亿美元。

(2)中日进出口商品结构。

现在中日双边贸易商品结构的特点是:

中日双方进出口商品中占比重最大的两类产品均为电机及电气产品和机械设备。

中日电机及电气产品和机械设备两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为0.96和0.95,产业内贸易指数接近1。

这说明两国这两类产品的产业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