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重点简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89404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复习重点简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育学复习重点简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育学复习重点简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育学复习重点简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育学复习重点简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复习重点简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育学复习重点简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复习重点简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复习重点简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三、教育发展的过程

(一)古代教育

(1)中国古代教育发展

1、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2、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征缴合一的官学体系。

并有“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3、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

4、汉武帝以后,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6、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学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7、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

(2)外国古代教育发展

1、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

2、“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3)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象征性

(二)近代教育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放任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三)20世纪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四、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1、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反映在《论语》中。

他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

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2、道教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3、战国时期的《学记》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是世界第一部教育学专著。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傅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等”即循序渐进

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

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1、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

这种问答分为三步:

①讽刺②定义③助产术

2、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3、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有大量反映。

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

(二)教育学的建立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夸美纽斯的教育学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

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泛智教育。

《大教学论》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规范理论体系,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

2、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想的作品《爱弥尓》

3、洛克于《人类理智论》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主张绅士教育,代表作《教育漫画》

(1)赫尔巴特与《普通教育学》,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标志教育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杜威与《民本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张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

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在全世界的传播,是近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事件。

2、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

3、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使得教育学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二、教育与生产力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人力资本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

三、教育与科学技术

(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着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三)信息技术与教育

1、信息技术改变这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①信息技术的智能化②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交互

③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四、教育与文化

(一)学校文化的特征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二)学生文化的成因

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2、同伴群体的影响

3、师生的交互作用

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5、社区的影响

补充:

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可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

(三)学生文化的特征

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

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

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

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一、个人身心发展的概念

个人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生命结束的全部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1)人的身心发展的特征性

1、人的身心发展是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2)外铄论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

环境的刺激和需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四、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成熟的标志:

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五、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六、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第四章 

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广义:

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1)教育目的的作用

1、教育目的导向作用。

2、教育的激励作用。

2、教育目的的评价。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1)教育目的的基础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教师的教学目标

(2)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

1、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确立

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3)教师的教学目标

1、什么是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三、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1、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2、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3、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

四、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性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五、我国的教育目的的表述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合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1、德育

2、智育

3、体育

4、美育

5、劳动技术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一)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