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8731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docx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docx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业务学习

有关在区域活动中如何设置和指导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与其他活动相比:

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最近发展区确定主题,甄别、筛选、提炼活动目标,投放适宜的材料,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势在必行。

因为活动的材料可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质量,关系到幼儿的发展速度和方向,所以说要善于根据教育意图制定教育目标,采取适宜的教育策略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指导。

近年来,我园为了能够很好的体现这一教育宗旨,打破了传统的空间布置格局,突出了区域活动的地位,想方设法为幼儿创设开放、自由、平等的发展空间,投放幼儿喜欢的材料,满足幼儿的需要。

区域(以下简称学习区)是一个有规划、多样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儿童主动的学习。

在学习区活动中幼儿能够依照自己的兴趣、能力及发展阶段,有效的、系统的完成某种学习活动或达成某一学习目标。

学习区涉及的范围广泛,占用的空间大小、内容多少没有任何限制,故而学习区设置可以根据幼儿园的课程需要、教师的能力喜好、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等条件较为灵活的安排,但无论学习区如何设置都应遵循促进儿童智能、语言、大小肌肉发展、社会性及情绪情感等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

学习区的特点:

►满足儿童以实际操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需要

►满足儿童全面发展的需要

►满足不同儿童的学习需求

►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

►有准备的环境使儿童学习更有系统

一、区域的设置

(一)拟定学习区的种类及其目标

1、学习区设置应考虑的因素:

●教室空间(面积、格局、形状)

●儿童人数(男女比例)

●编班方式(年龄段、混龄、同龄)

●幼儿园总体安排及课程

2、确定学习区种类:

益智区(生活区、数学区)

语言区

科学区(观察区、科学试验区、自然角)

建构区(积木区、拼插玩具区)

美劳区(绘画区、泥工区、手工区、剪纸区、缝纫区、水墨画区)

社会活动区(娃娃家、装扮区、商店、理发馆、茶馆、书店、表演区)

3、详列学习区目标及相应教具:

具体目标

教材及玩具

锻炼幼儿组合、拆分的能力

乐高玩具、雪花片

学习幼儿捏夹的动作并学习使用工具

面包夹、镊子夹弹珠

分辨大小,并按大中小等排序

套娃、套筒

认识3-4种形状

形状拼图

会认读1-5数字、数量

点算盘、数数架

认识一一对应关系

配对卡、对应卡

认识相同关系

影子配对、水果配对

比较轻重

沙包

能自取玩具

能将玩具归放原处

能注意力集中的使用教具

与小朋友友好相处不抢夺玩具

与人交谈时眼睛注视对方

能清晰地说出大、小、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名词

 

(二)教室规划

1、布置环境应考虑的问题:

●当孩子想做什么的时候就知道到哪里满足自己的需求。

●学习区的设置提示孩子这里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如何帮助儿童建立关系(合作、轮流、等待相互尊重)

●各区域可活动人数及如何控制

●学习区空间安排

美劳区常须用水,应安排在盥洗室附近。

语言、益智区需要安静,应安排在教室内段较隐蔽的空间。

科学区需要自然采光,需靠近窗户。

积木区、娃娃家肢体活动量大,较为喧闹,应远离安静区域。

●各区域间如何间隔

●教室中的交通动线

●玩教具取放归还的便利性

●预留集体活动场地

2、投放教具时应注意:

●自理性

●自动教育功能

●教具数量与儿童人数的比例关系

●安全性

●美观、明朗

3、着手布置

●教师间沟通想法,使班级中的全体教师都了解环境创设的意图和使用范围

●注意细节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注意不同区域散发出的不同信息--温馨的、宁静的、活跃的、生长变化的

●区域整体色彩与教具材质搭配

●根据空间需要做静态或动态安排

●考虑幼儿活动的动线

●考虑各区域幼儿人数

(三)作息时间

每日活动应在1小时以上

(四)确定规则

1、从哪拿的东西放回哪去。

2、自己清理使用过的场地及用具。

3、爱护教具、爱护环境,保证自己及他人安全。

4、不随意干扰他人活动。

二、区域活动的具体实施:

指导规则:

1、活动应有明确规则,并在活动前接受给儿童(先建立规则,再逐渐开放)。

2、尊重儿童的自由意志,观察儿童的活动。

3、帮助儿童在活动中建立规则(纪律)。

4、教师是教室规则建立的重要因素。

5、基本活动应由教师亲自示范。

6、介绍教具--建立儿童与教具之间的关系。

7、教师每日整理教室,保证物品摆放整洁、有序,无残缺。

8、以个体学习为主,小组学习为辅,集体梳理与分享。

 

(一)益智区

教育目标:

1、提高儿童手眼协调能力

2、精炼儿童感官

3、培养配对、分类、排序的能力

4、学习常见量等基本概念

5、透过操作及儿童自身的生活经验学习数概念

6、学习时间、空间概念

7、认识几何图形及其关系

8、发展儿童观察力、判断力、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

规划建议:

1、设置在较为安静区域

2、考虑独立操作和小组学习的不同需要

3、设置适宜儿童身高的桌椅

4、教具的设置目的尽量单一

指导建议:

1、数学概念的学习应以儿童操作为主

2、分主题设置活动

1)常见量:

大小

颜色

形状

声音

味道

重量

温度

质感

触觉

肌肉记忆

2)数的学习:

数量、数字、数的实际意义、加减乘除运算、分数

3)几何图形:

认识名称、了解关系

平面图形:

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菱形、六边形、多边形

立体图形:

球体、正方体、长方体、三角椎、四角椎、圆柱体

4)空间概念:

上下、左右、前后、里外

5)时间:

整点、半点、分钟

昨天、今天、明天

年、月、日

物品投放建议:

嵌板、拼图、认识常见量、数量、图形、时间的教具

(二)语言区

教育目标:

1、吸收、了解人类文化,增长知识。

2、宣泄情绪、缓解压力。

3、发展听、说、写、读能力。

1)听:

●听别人说话时眼睛注视着对方

●能有适当的应答

●别人说话时不插嘴

2)说:

●能以适当的语言(字、词、短句、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丰富词汇

●会使用不同性质的词汇

3)写:

●手指动作协调,预备一双灵巧的手

●手指动作精致,预备一双稳定的手

●熟悉文字形状及书写方式

●从创造符号过渡到文字的书写

4)读:

●感受语言节奏韵律

●认读文字、拼音

●理解文字含义

●从听开始进入阅读

规划建议:

1、设于安静区域。

2、阅读区域应舒适温馨。

3、提供单人桌、多人桌、小块地毯、沙发等满足不同使用功能的家具。

4、设置特别推荐台,突出本阶段主题

指导建议:

1、每天应有固定的阅读时间

2、阅读图书时应先教授取拿、阅读的方法

3、重视生活中听说练习

4、重视概念的学习

5、鼓励家长参与

物品投放建议:

各种书籍、偶台、各式手偶、简报栏、连环故事卡、各种游戏卡、配对卡、文字卡、三部卡、砂纸字板、纸张、铅笔等

(三)科学区

教育目标:

1、积累动物、植物的基本知识,了解生命的意义。

2、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3、学习照顾动植物。

4、了解简单的物理现象。

5、可以借助工具完成实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6、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7、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培养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9、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

规划建议:

1、植物种植区应有阳光照射

2、照顾动物的区域易于清扫保持卫生

3、活动空间充分,避免相互干扰

4、实验活动在桌上进行,注意安全

5、每项实验用品应配套呈现

6、用水区域如不能靠近盥洗室应特设取水、清洁用具。

指导建议:

1、分主题、分区域设计活动

2、集体、个体、小组结合活动

3、投放丰富的活动材料

4、以图书的阅读配合科学活动

5、鼓励儿童观察、记录

如何带动儿童的学习(以动物为例)

●哪里有动物

●动物的种类

●如何观察

●动物的特征(长什么样?

有几只脚?

有几对翅膀?

有触角吗?

●记录动物的食性、生长等

●动物不同的生活方式

●照顾小动物

●动物死了怎么办

物品投放建议:

1、有生命的:

●动物(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

●植物(根、茎、叶、花、果实)

●人体(各大系统、肌肉、骨骼、人与自然)

2、无生命的:

●天文(星球、太空旅行、气候)

●地质(地球构造、火山爆发、地震、岩石、矿物)

●物理现象(声音、光与影、电力、水、空气、磁力、静电、重力、速度)

(四)建构区(积木区、拼插区、乐高区)

以积木区为例:

教育目标:

1、在自由探索中获得适应及控制环境的能力。

2、发展图形、设计及空间建构能力

3、建立数理逻辑概念

4、锻炼精致动作及平衡能力

5、提高倾听和语言表达能力

6、提高社交能力

规划建议:

1、较为开放宽敞的场地

2、没有桌椅

3、避免潮湿远离交通要道

4、避免与安静区域相邻

5、允许作品展示

6、铺设地毯

7、物品分类摆放,积木数量与活动人数相匹配。

8、选择的积木应有比例关系

指导建议:

1、根据幼儿年龄设置不同材质、不同大小、不同数量的积木。

婴小班:

胶塑、泡沫、木质、较大、以柱、板、拱形为主

中大班:

实心木质、相对较小、有比例关系积木样式变化较多

2、指导幼儿每次使用后将积木分类整齐排放。

3、作品未能完成又必须停止时,应允许儿童陈列以便第二天继续完成。

4、观察儿童活动了解儿童发展水平以便进行有效指导。

儿童搭建积木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认识积木

1、找相同

2、分类整齐排列

3、感知积木间的关系

第二阶段:

叠高、排长条

第三阶段:

架桥、围堵、对称图形

第四阶段:

主题建构、使用辅助装饰物、合作

积木不应该只是玩具,它是儿童学习的跳板,是儿童深入思考的媒介。

儿童可以不断的吸收信息,使自己的活动更加丰富和精致。

以“造船”为例说明儿童搭建积木时内容及主题的扩展:

Ø模仿拼搭船只

Ø想象开船模仿声音

Ø船上装载什么

Ø船如何发动

Ø船往哪里开

Ø船上的人如何上岸

Ø码头是什么样子

物品投放建议:

1、积木:

小方块、基本块、双倍块、四倍块、小方柱、大方柱、三角块、圆柱体、斜坡、大小弯曲、大叉形、桥型长板、大半圆、T型木、H型木等。

2、辅助材料:

人物偶、动物偶、铁轨、火车、汽车、房舍、树木模型等

(五)美劳区

教育目标:

1、帮助幼儿积极的表达和情绪、情感的宣泄。

2、发展想象创造能力、获得美感。

3、认识各种材料的特性,学习有选择的使用。

4、认识颜色、形状、材质、尺寸等基本概念。

5、学习在创作的过程中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作品。

规划建议:

1、靠近水源以便清洗。

2、提供宽敞的桌面或独立空间以方便儿童创作。

(独立空间便于个体创作,小组空间相互学习)

3、纸张、颜料、工具、美劳素材、废旧物品等物品应分类摆放。

4、特定主题特设托盘摆放,并根据儿童能力和主题转换做动态调整。

5、应留有欣赏及展示空间(墙面、展示台、架)。

6、设置垃圾桶、抹布、扫把、簸箕等清洁物品。

7、可根据创作的需要将美劳区拆分成绘画、水墨、泥工编织等若干的小区域。

8、可设置固定的物品收集箱

指导建议:

1、活动常规的养成是保证幼儿活动的至为重要条件

●从哪拿的东西放回哪去。

●自己使用过的物品、桌面、地面要清洁干净。

2、使用裁切、连接工具前,应由教师示范拿、握的具体方法,注意安全。

3、儿童的创作应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4、鼓励儿童的观察和主动创作,教师不应做具体示范。

5、鼓励幼儿创作后的语言表达

6、鼓励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