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及试题概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8700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1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及试题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及试题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及试题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及试题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及试题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及试题概要.docx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及试题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及试题概要.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及试题概要.docx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及试题概要

题型及分值

名词解释5*2填空20*0.5单选20*1

不定选10*1简答5*5制备流程[实验]2?

*5

计算题6分+9分

重点总结

一、绪论

名词解释中药药剂学含义: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院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名词解释常用术语

1.药物与药品:

凡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和药品。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2.剂型:

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3.制剂:

根据《中国药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等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4.中成药及中成药学:

中成药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药政部门批准的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具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既可经医生诊治后处方配给,也可由患者直接自行购用的药品。

研究中成药的组方原理、剂型选择、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新品研发和临床应用等内容的科学,称为中成药学。

5.处方:

系指医师对患者治病用药或药剂制备的书面文件

6.非处方药:

系指无需凭执业医师处方,消费者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也称为柜台发售药品(overthecounterdrugs,简称OTC)。

7.新药系指未在我国国内上市销售过的药品。

第三节药物剂型的分类

一、按物态分类

按物理状态,可将剂型分为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液体剂型和气体剂型。

二、按制备方法分类

将主要工序采用同样方法制备的剂型列为一类

三、按药物(分散相)在溶剂(分散介质)中的分散特性,可将剂型分为真溶液型药剂、胶体溶液类剂型、乳状液类剂型和混悬液类剂型、固体分散体剂型等。

四、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

按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可将剂型分为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和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第四节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一、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选择剂型

二、根据药物本身及其成分的性质选择剂型

三、根据原方不同剂型的生物药剂学和药动学特性选择剂型

四、根据生产条件和五方便的要求选择剂型

1.药典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2010共9版。

从05年开始分3部。

2.每部内容凡例、正文、附录、索引

二、药剂卫生

1.口服药品每克或每毫升不得检出大肠杆菌,含动物药及脏器的药品同时不得检出沙门菌;外用药品每克或每毫升不得检出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道、创伤、溃疡用知己不得检出破伤风杆菌。

2.空气洁净技术:

(1)层流型净化技术室内净化空气的流向呈同向平流状态,各流线间的尘埃不易互相扩散,室内产生的尘埃可随层流迅速流出。

保持室内洁净度,常用于100级洁净区。

层流分为水平层流和垂直层流,有层流洁净室和层流净化工作台。

(2)非层流型净化技术进入厂房的空气流线呈不规则状态,各流线间的尘埃易互相扩散,不易将尘埃除尽,可获得10000~100000级的洁净空气。

3.控制区一般要求达到10万级标准洁净区要求达到1万级或100级标准

4.灭菌: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所有致病菌和非致病菌的微生物、细菌的芽胞全部杀死的操作

防腐:

是指有物理或化学方法防止和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操作

消毒: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的操作

5.掌握物理灭菌法(干热、湿热、紫外线)的特点、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1)干热灭菌法:

1 特点:

是利用火焰或干热空气进行灭菌的方法。

2 原理:

通过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或凝固,核酸破坏,酶失去活性,导致微生物死亡。

3 方法和应用:

火焰灭菌法:

是利用火焰或干热空气进行灭菌,大多用于用具及器皿等。

干热空气灭菌法:

利用高温干热空气达到灭菌目的的方法。

适用于耐高温的油脂类材料和耐高温的粉末材料等。

2)湿热灭菌法:

1 特点:

具有灭菌效果可靠、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

2 原理:

由于湿热灭菌时蒸气的比热大,穿透力强,容易使蛋白质凝固或变性。

3 方法和应用:

热压灭菌法:

凡能耐热压灭菌的药物制剂,均可采用。

流通蒸汽灭菌法与煮沸灭菌法:

流通蒸汽灭菌适用于不耐高热的药品和1~2ml注射剂。

煮沸灭菌法不能保证杀灭被灭菌物品中所有细菌的芽胞。

低温间歇灭菌法:

本法适用于必须用加热灭菌法灭菌但又不耐较高温的药品,由于时间较长,杀灭芽胞常不够完全,须添加适量的抑菌剂。

3)紫外线灭菌法

1 特点:

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灭菌。

2 原理:

一般用于灭菌的紫外线波长是220-290nm,灭菌力最强的是254-257nm的紫外线,可作用于核酸蛋白,促使其变性。

3 方法及应用:

该法适于照射物体表面灭菌、无菌室空气及蒸馏水的灭菌。

普通玻璃可吸收紫外线,因此装于容器中的药物不能用紫外线来灭菌。

3.化学灭菌法:

一般以喷洒、蒸发等方法进行灭菌

1)环氧乙烷灭菌法:

扩散穿透能力强,属广谱杀菌剂。

2)甲醛蒸气熏蒸灭菌法:

是杀菌力很强的广谱抗菌剂。

3)其他还有过氧乙酸,苯酚(石碳酸),甲酚皂溶液(来苏尔),能致癌,不建议用。

4.防腐剂系指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化学药品。

药剂中常用的防腐剂有:

(1)苯甲酸与苯甲酸钠

(2)对羟基苯甲酸酯(尼泊金类)(3)山梨酸与山梨酸钾

(4)20%以上乙醇、30%以上的甘油、中药挥发油等也有防腐作用。

三、粉碎与筛析/混合与制粒

1.粉碎方法

粉碎是指借机械力将大块固体物质碎成规定细度的操作过程,也可是借助其他方法将固体药物碎成微粉的操作。

粉碎的目的:

便于药剂的制备与调配;利于药材有效成分的浸出;增加药物的表面积,促进药物的溶解与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为制备多种剂型奠定基础

干法粉碎:

系将药物经适当干燥再进行粉碎的方法。

1)混合粉碎(共研)

1 串料(串研):

先将处方中其他中药粉碎,再将含有大量粘性成分的中药陆续掺入,逐步粉碎成所需粒度。

2 串油:

先将处方中其他中药粉碎,再将含有大量油脂性成分的中药陆续掺入,逐步粉碎成所需粒度。

(种子:

桃仁杏仁苏子酸枣仁火麻仁核桃仁)

3 蒸罐:

先将处方中其他中药粉碎,再将用适当方法蒸制过的动物类的皮、肉、筋、骨(乌鸡鹿胎)及部分需蒸制的植物药(何首乌就黄芩熟地酒黄精红参),经干燥,再粉碎成所需粒度。

2)单独粉碎(单研):

贵重中药(如牛黄、羚羊角、冰片、麝香);毒性、刺激性的中药;氧化性与还原性强的中药;质地坚硬不便于其他药物混合粉碎的中药;树脂树胶类中药(乳香、没药)。

(二)湿法粉碎:

削减内部凝聚力对于毒剧性刺激性的药物可以避免药物细粉飞扬

加液研磨法:

系指往药物中加入适量水或其他液体并与之一起研磨粉碎的方法。

冰片薄荷脑麝香

水飞法:

即将药物先打成碎块,除去杂质,放入研钵或电动研钵中,加适量水,用研锤重力研磨。

适用于矿物、贝壳、朱砂、炉甘石、珍珠、滑石粉。

水溶性的矿物质不能采用如芒硝硼砂

(三)低温粉碎:

树脂树胶类;糖分、粘液质、胶质;中药干浸膏。

利用药物在低温下脆性增加

(四)超微粉碎

2.筛析是将固体粉末按粗细不同分离的技术。

筛,即过筛,系指通过具有一定大小孔径的工具使粗粉和细粉分离的操作过程;析,即离析,系指粉碎后的药物粉末借助空气或液体流动或离心力,使粗粉与细粉分离的操作。

筛析的目的:

将粉碎好的颗粒或粉末分等,以满足制备各种剂型的需要;起混合作用,保证组成的均匀性。

填空或选择药筛的种类与规格:

可分为编织筛和冲眼筛2种。

常用目数表示筛号及粉末的粗细,多以每英寸(2.54厘米)长度有多少孔来表示。

目数越大,筛的孔径越小。

有9等5号筛/80目、6/100、7/120、9/200

2.混合系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固体药物粉末相互均匀分散的过程。

其目的是使药物混合粉末中各组分含量均匀一致。

混合均匀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制剂的外观和内在质量。

常用的混合方法:

打底套色、等量递增。

3.混合的原则

组分药物比例量组分药物的密度其他

3.制粒:

1,改善细粉流动性差的缺点2.多组分药物制粒后可防止各成分的离析3,防止生产中粉尘飞扬4,片剂生产可以改善压力的均匀传递。

四、散剂

1、散剂指中药或中药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2、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中药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1)散剂的质量要求:

一般内服散剂应通过六号筛,儿科和外用散剂应通过七号筛,眼用散剂则应通过九号筛。

2)特殊散剂的制备方法:

含毒性药物的散剂:

由于其应用剂量小,常用倍散法稀释后使用。

硫酸阿托品倍散77页

含低共熔混合物的散剂处理方式78页

3)注意倍散法:

倍散的稀释比例可按药物的剂量而定,如剂量在0.01g-0.1g者,可配制成10倍散;如剂量在0.01g以下,则应配成100或1000倍散。

配制倍散时,应采用等量递增法,稀释混匀后备用。

4.掌握常用的混合方法:

打底套色、等量递增

1)打底套色法系指将量少的、色深的药粉先放入研钵中作为基础,既是“打底”再将量多的、色浅的药粉逐渐粉刺加入研钵中,轻研混匀既是“套色”。

2)等量递增法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组分,同时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组分混匀,如此倍量增加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为止。

5.名词解释:

低共熔物:

两种或更多药物混合后有时会出现润湿或者液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低共熔现象。

6.水分测定不超过9.0%

五、浸提、分离与纯化浓缩与干燥

1、中药成分与疗效

有效成分辅助成分无效成分组织物质

2、中药浸提过程

浸润与渗透阶段解吸与溶解阶段浸出成分扩散阶段

3、影响浸题的因素:

中药粒度,中药成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浓度梯度,溶剂pH,浸提压力。

4、浸提辅助剂

酸碱表面活性剂

5、.浸提

煎煮法:

适用于极性较大的水溶性成分及对湿、热较稳定的药材。

提取出的杂质较多,煎出液易霉败变质,应及时处理。

1)浸渍法:

分为冷浸渍法,热浸渍法,重浸渍法。

应用特点是静态浸出,适用于对热不稳定,易挥发,易破坏的中药。

不适于贵重中药、毒性中药及高浓度的制剂。

2)渗漉法:

分为单渗漉法,重渗漉法,加压渗漉法和逆流渗漉法。

应用特点:

属于动态浸出,适用于贵重中药、毒性中药及高浓度制剂,也可用于有效成分含量较低的中药的提取。

但对新鲜的及易膨胀的中药、无组织结构的中药不宜选用。

操作注意:

药材在填装前应先以浸提溶剂润湿,避免填装后因膨胀造成的渗漉器堵塞;渗漉器底部装假底并铺垫适宜滤材,将已润湿的药材分次装入,层层压平,松紧一致;从上部添加溶剂,同时打开下部渗漉液出口排除空气.

3)回流法:

由于浸出液中的成分受热时间较长,股只适用于热稳定的药材成分浸出。

4)水蒸气蒸馏法:

如挥发油的提取。

5)超临界流体萃取

1.常用的分离方法(沉降分离法、离心分离法、滤过分离法)

2.纯化精制方法以及水提醇沉不同醇沉浓度对应的杂质。

1)水提醇沉淀法:

水提醇沉淀法是先以水为溶剂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再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沉淀去除提取液中杂质的方法。

醇提水沉法:

先以适宜浓度的乙醇提取中药成分,再用水出去提取液中杂质。

适于提取药效物质为醇溶性或在醇水中均有良好溶解性的重工业。

2)醇量的计算:

例有100ml药液,加多少95%乙醇可配成含醇量为60%的药液?

解:

95%乙醇用量计算:

设所需乙醇量为Xml

95%X=(100+X)*60%

X=171ml

即在100ml药液中加入171ml的95%乙醇

六、中药提取液的浓缩与干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