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学案第三单元 第8课 兰亭集序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8688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学案第三单元 第8课 兰亭集序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学案第三单元 第8课 兰亭集序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学案第三单元 第8课 兰亭集序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学案第三单元 第8课 兰亭集序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学案第三单元 第8课 兰亭集序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学案第三单元 第8课 兰亭集序 Word版含答案.docx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学案第三单元 第8课 兰亭集序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学案第三单元 第8课 兰亭集序 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学案第三单元 第8课 兰亭集序 Word版含答案.docx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学案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Word版含答案

第8课 兰亭集序

绝版的暮春

公元353年暮春之初,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很欣喜地写道: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四十多人行走在山间林木道中,士林中很有影响的谢安来了,高僧释支遁来了,王羲之带了几个儿子一起出动,最小的是献之,此时九岁。

四十余人其乐陶陶地相拥着,披一身茂林修竹中倾泻下来的温暖阳光,流觞到处,诗思敏捷者脱口而出。

谢安、王羲之、孙绰等二十余人很快成诗,博得一片好评;卞迪、丘髦等十余人一时难以即席吟诵,罚酒三巨觥。

年少的王献之参与这样的成人活动,一时不知所措,也只好喝了罚酒。

一切都是自如的、随意的,唯有这样,雅集才充满了无拘无束的气氛。

谢安也参加了兰亭雅集,和一个普通文人一样,成四言五言诗各一首。

在雅集中,丝毫不见他有与人不同之处。

从文人角度看,谢安的影响要胜过雅集中的每一个人。

从职务上看,谢安历任了桓温司马、吏部尚书,东晋孝武帝时甚至位居宰相。

这样的人在兰亭雅集中,与大家平等,无人着意提起,也无专文渲染。

这正是晋文人的自由精神、自由文风。

难得的是谢安的平常心,更难得的是诸士人的平常心,以至达到了自由的最大值。

山水怀抱中的文人相聚,适意是雅集的动力。

由于适意而毋需相互提防、戒备,你愿意怎么着就怎么着吧,每一个相与者都重在个性上、精神上的享受,追求浪漫散怀、从容悠然的趣味。

一次寻常的文人聚会能流传下来,恐怕远远超过了所有参与者的料想,他们只是觉得快乐了一天,一身轻松地披戴着芳草野花的香气回家。

一、学习目标

1.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2.品赏作者笔下景物的清雅朴素之美,并进而了解作者对山水钟情的性灵。

 

3.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二、作者连线

书家至圣——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琅邪(山东临沂)人,书法家、文学家、书圣。

世称王右军。

王羲之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

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

三、背景探寻

兰亭盛会写序文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

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的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四、文体知识

序,文体名,是对书籍和文章举其纲要、论其大旨的一种文字,相当于引言。

列于卷首的叫“序”,附于卷末的叫“跋”。

其作用在于介绍、推荐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同本书内容有关的一些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和理解。

如《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兰亭集诗》写的序言。

“序”包括“书序”和“赠序”。

“书序”多为叙述著作者意趣、写作缘起等;“赠序”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多为劝勉之辞。

五、归纳整理

(一)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 通“晤”,面对面

(二)古今异义

1.列坐其次

古义:

(曲水的)旁边。

今义:

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次要的地位。

2.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

自然界的万物。

今义:

种类。

3.或取诸怀抱

古义:

胸怀抱负。

今义:

抱在怀里;胸前。

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古义:

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

今义:

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

5.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

这次集会的诗文。

今义:

文雅;文化或文人。

(三)一词多义

1.临

未尝不临文嗟悼 面对,引申为“阅读”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对着,面对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身临其境到

君临四方统治

2.致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到达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招致、招来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听妇前致词表达、表述

专心致志集中(力量、意志等)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

3.次

列坐其次 旁边、水边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历险数次,遂达峰顶回,表示动作的次数

4.期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jī,满一周年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期限

君与家君期日中约定

5.之

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到、往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结构助词,的

仰观宇宙之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曾不知老之将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感慨系之矣代词,这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动词

(1)映带左右环绕

(2)一觞一咏喝酒

2.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耳目

(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放开,使……敞开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

使感叹产生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群贤毕至 贤才

②少长咸集年轻的人;年长的人

③死生亦大矣大事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相等

4.数词的意动用法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

(五)文言句式

1.死生亦大矣。

判断句

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状语后置句

3.不能喻之于怀。

状语后置句

4.亦将有感于斯文。

状语后置句

5.当其欣于所遇。

状语后置句

6.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定语后置句

7.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定语后置句

(六)成语

1.崇山峻岭:

高大险峻的山岭。

2.放浪形骸:

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3.感慨系之:

有所感触,慨叹不已。

4.惠风和畅:

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

5.茂林修竹:

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6.情随事迁:

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7.丝竹管弦:

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

也指音乐。

8.游目骋怀:

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9.天朗气清:

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

10.修短随化:

人的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

11.一觞一咏:

旧指文人喝酒吟诗的聚会。

一、合作探究

1.作者写兰亭的景色时突出了什么特征?

与作者的“情”有何关系?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章写兰亭景色突出“淡雅”的特征,三月的江南,山涧水渚之间,绿树成映,鲜花吐艳,但在作者笔下,所有浓艳之物皆不见踪影,唯山、水、林、竹、天、风而已。

看山,言其“崇”“峻”而舍其青翠;绘竹,言其“修”而舍其绿;写水,言其“清”而舍其碧;叙气候,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而已。

一切尽显淡雅,而这景物正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客观反映。

东晋之时,玄学盛行,名士们对山水的欣赏,不仅“目遇”,而且“神游”,到自然中去,并认真观察思考,不只是怡情养性,还可以“明理”和“悟道”。

2.为什么说“一生死”“齐彭殇”是“虚诞”“妄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一观点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子认为生和死是相对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像细胞的新陈代谢。

但他夸大了这个相对,否定了生和死的区别,所以,生死相等说是荒谬的。

他又认为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和未成年就死去的人没什么差别,因为长短是相对的,但他同样夸大这种相对性,否定了寿夭的区别,所以是胡说。

其次从第三段的内容看,作者先引用孔子的话说生死是人生的大事,接着分别写古人、今人和后人无不对生死这一人生大事感慨万端,对人生无常悲恨不已,那么既然古往今来人们无一例外都为人生无常兴叹生悲,庄子的死生一样、寿夭等同的说法还是虚妄荒诞之辞吗?

3.本文在亦“乐”亦“悲”之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怀?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由“乐”而“悲”,感情曲折深沉。

先写景、写事、写情,以一“乐”字作统领,然后写宴集之后的感慨,以一“悲”字为核心。

由“乐”而“悲”,看似突兀,但却在情理之中。

由聚想到散,由宴会而想到人生,顿生感慨:

随着时光流逝,生命也终有尽期,感慨之余,产生伤感,“悲”随之而生。

作者将目光上移至古人,从古人留下的文章来看,古人亦为人生的变化而兴叹,因此斥庄子“一死生,齐彭殇”为虚妄,再将目光移至未来,推想后人。

未来的人一定和古今之人的感情相通。

死生之大,千古同慨,“录其所述”并为之作序,目的在于引起“后之览者”的感慨与共鸣,能够理解作者心中的感触,在深沉的感慨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与前文的“乐”遥相照应,形成一个整体。

4.《兰亭集序》一文是如何体现“文笔洗练,自然有致”这一特点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仅三百余字,文中先记兰亭之会的概况,而后就死生问题发表议论;虽是书序,却以抒情笔调出之,淋漓满纸,美不胜收;加以文笔洗练,自然有致,更足以发人深思。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写景。

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

短短的16个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渲染了清幽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

(2)叙事。

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记的是亭中游宴的情形,所用皆普通词汇,极少形容词,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了出来,也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

(3)抒情。

如“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这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此它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

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

又如“临文嗟悼”,也写出了许多人读古人文章时的共同体验,即在感情上跟作者发生共鸣。

作者的文笔如此洗练并非有意而为,而是句句顺乎自然,出自真情,使人觉得有无穷逸趣。

自然清新的风格是本文能够流传千古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5.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感慨“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情调有些低沉,你觉得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悲哀之情是否是消极悲观的?

我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一:

有些消极。

文末承接上文“死生亦大矣”的“痛”而来,询古问今,由己悲人。

古人、今人都对这同一话题有同样的感慨,都避免不了生命殒灭的规律,魏晋时代,士大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