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866955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⑤内外亲:

同姓和外姓的亲戚。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

(1)首谒范纯仁谒:

(2)光谓斯人神清气和斯:

(3)自洒扫应对自:

(4)不越其序而后已已:

9.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纯仁贤之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B.①荐于司马光②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①可与进道②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D.①乃归葺小室②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2)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

11.文中的徐中行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1题。

(14分)

8.

(1)拜见,拜访

(2)这(3)从(4)停止,放弃

(每小题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9.D(2分)

10.

(1)夏天不摇扇取凉,冬天不生炉取暖,夜晚(也因苦读)难以安眠,就这样过了一年多。

(2分)

(2)父亲死后,(他)赤着脚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孝),亲自耕种赡养母亲。

11.刻苦勤奋,虚心请教;

孝顺父母,乐于助人。

(每点2分,共4分)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季布

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

“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

“樊哙可斩也!

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

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

至,留邸一月,见罢。

季布因进曰:

“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

“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

【注】①嫚(mà

n):

侮辱。

②瘳(chōu):

(伤、病)痊愈。

③使酒难近:

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④见罢:

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⑤股肱:

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人有言其贤者  

②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结合选文,举例说说季布是一个怎样的人。

8.【分析】【参考译文】

  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

匈奴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

上将军樊哙说:

“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

”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

“好。

”季布说:

“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

当年,高皇帝(指刘邦)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

这是当面撒谎!

再说秦王朝正因为对匈奴用兵,才引起陈胜等人起义造反。

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治好,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

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

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

季布因此对皇上说:

“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

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因为有人不符合实际地夸奖我来欺骗陛下;

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

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

”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才说道:

“河东对我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见你啊!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

有人说他很有才能。

贤,品德高尚,贤能。

②句意为:

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

恐,担心。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

夫,句首发语词,不译。

以,因为。

誉;

称赞、赞美。

毁:

诽谤。

句意:

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

(3)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言行来概括相关事件,分析人物特点。

①季布不阿谀吕后,当面批评樊哙,敢当面指出孝文帝的没有主见,可以看出他刚直不阿的特点。

②季布由孝文帝召他入京却不见他推测出背后的原因,且看出文帝没有主见,可以看出他具有见微知著的特点。

答案:

(1)①品德高尚,贤能②担心,害怕

(2)陛下因为有一个人称赞我便召见我,(因为)有一个人诋毁我便让我回去。

(3)季布是一个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进谏的人,季布对吕后说“樊哙可斩也。

”并说明原因:

且劝阻吕后讨伐匈奴一事,体现了季布的刚正不阿;

季布对文帝进言,劝文帝要明辨是非一事,体现了他是一个敢于直言进谏的人。

【点评】文言语句翻译的具体方法:

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

例如,有时候句中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情况;

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

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

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

5、调:

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

二、调读下面文盲文,回答7-10题。

诸位老弟足下:

来信言看《礼记》疏一本半,浩浩茫茫,苦无所得,今已尽弃,不敢复阅,现读朱子《纲目》,日十余页云云。

说到此处,兄不胜悔恨。

恨早岁不曾用功,如今虽欲教弟,譬盲者而欲导人之迷途也,求其不误难矣。

然兄最好苦思,又得诸益友相质证,于读书之道,有必不可易者数端:

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鹜。

读经以研寻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末。

读经有一耐字诀。

一句不通,不看下句;

今日不通,明日再读;

今年不精,明年再读。

此所谓耐也。

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

每看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之人酬酢笑语于其间。

不必人人皆能记也,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

不必事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

经以穷理,史以考事。

舍此二者,更别无学矣。

若夫经史而外,诸子百家,汗牛充栋。

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

如读昌黎集,则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非昌黎。

以为天地间,除昌黎集而外,更别无书也。

此一集未读完,断断不换他集,亦专字诀也。

六弟谨记之。

……

注:

①疏:

注疏。

②质证:

验证启发。

③泛骛:

浮浅胡乱。

④酬酢:

宾主互相敬酒。

副,向客人敬酒;

酢,向主人敬酒。

泛指交际应酬。

7.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三处)(3分)

如读《昌黎集》则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非昌黎

8.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不敢复阅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B.然兄最好苦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有必不可易者数端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譬盲者而欲导人之迷途也,求其不误难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

10.阅读此信,你得到了哪些读书方面的启示?

7.(3分)如读《昌黎集》/则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非昌黎(标对一处给1分,共3分)

8.(3分)A看、阅读;

经过

9.(4分)

(1)就像盲人想把别人从迷途当中引导出来,想不出错误就难了。

(2)读史的方法,没有比设身处地更妙的了。

(每小题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0.(4分)要专一、专注;

要有耐心;

不同的书起不同的作用,也有不同的阅读方法。

(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来信又讲到看《礼记》的注疏看了一半,还茫然不知其意,没有什么收获。

现在已经丢开了,不敢再看下去。

只是读朱子朱熹的《纲目》,每天读十多页,等等。

说到这里,我也非常悔恨。

只恨早年没有用功,如今虽然想要教弟,却好比盲人而作向导,只会导人入迷途一样,要想不出错误是做不到的。

但是,我有一点,最喜欢苦苦思索,又能得到诸位益友的帮助,大家一起推敲。

因此,我认为,对于读书之道,有必不可改变的几点,即:

如果钻研经书的话,必须只专注一部,千万不要将网撒得太开了。

读经应以研讨探索义理为本,而考据名物乃是其次要的。

读经有一“耐”字口诀,即:

一向不通,不看下句;

这就是所谓“耐”呀。

至于读史的方法,莫过于能够设身处地。

每看到一个地方,就好像我也与当时人在那里应酬谈笑一样。

而不必每个古人都记住,只记一人,就好像与这个人交接了一样;

不必每件史事都记得很清楚,只要记住一件事,就好像亲身经历了这件事一样。

经书是用来探究道理的,史书是用来考察事实的如果放弃这二者,那就没有东西可以学的了。

至于经书与史书之外,诸子百家的学说,真是汗牛充栋,多得不得了。

如果想要读它们,那就必须只读某一个作者的专集。

不应当东翻翻、西看看。

譬如读韩愈的文集,那么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无非都是韩愈的文章。

以为天地之间,除了韩愈的文章,就再也没有别的书了。

这一家的集子没有读完,万万不可又换了去读那一家的集子,这是“专”字诀呀,请六弟一定要记住。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0分)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