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中图版必修2Word文档格式.docx
《版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中图版必修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中图版必修2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②海水倒灌,导致土地和农田盐渍化。
③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气候异常现象与全球变暖有一定关系。
图表解读 1.读教材图4-1-2玻璃温室效应示意,据图分析温室效应的原理及其与全球变暖的关系。
提示 这是一幅说明温室效应原理的示意图。
玻璃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太阳辐射透过玻璃加热地面,地面放射出长波辐射。
玻璃对地面长波辐射的阻拦能力较强,使地面热量不易散失,大多保留在温室内,使温室温度升高。
大气的保温作用与玻璃温室的原理相同。
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
而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大量吸收地面辐射,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归还给地面一部分,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这就是温室效应。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会加剧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因为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
2.读教材图4-1-3全球气温变化曲线,据图分析:
(1)图中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原因是什么?
(2)图中全球平均气温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
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有何关联性?
为什么?
提示
(1)呈波动上升趋势。
原因:
一是随着经济发展,矿物燃料的使用量增加,向大气中排放CO2的量增加;
二是森林破坏,导致对CO2的消耗减少。
(2)呈波动上升趋势。
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呈正相关。
因为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教材梳理2 臭氧层的破坏
阅读教材P82~P83第一自然段,填写下列知识。
1.臭氧层的主要作用:
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
2.现状:
不同程度地遭到了破坏,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最为明显。
3.危害:
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影响人类健康、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4-1-7臭氧层对地球大气的保护作用,据图分析:
(1)臭氧层有什么作用?
(2)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会带来什么影响?
提示
(1)能够大量吸收紫外线,防止过多的紫外线到达地面,对人和生物造成伤害。
(2)臭氧层空洞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紫外线辐射增强不仅影响人类的健康,还会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教材梳理3 大气污染与酸雨
阅读教材P83~P85第一自然段,填写下列知识。
1.大气污染
2.酸雨
(1)定义:
pH值小于5.6的降水。
(2)成因:
工厂排放的含硫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汽结合形成亚硫酸和硫酸,从而使降水呈现出较强的酸性,落到地面即为酸雨。
(3)危害
(4)世界三大酸雨分布区:
欧洲、北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预习效果自测]
1.正误判断:
(1)大面积砍伐热带雨林可能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 )
(2)近现代,全球的平均气温持续上升。
(3)全球气候变暖,沿海低地可能被淹没。
(4)臭氧层破坏是由于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
(5)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容易被人类活动破坏。
(6)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减少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7)大气污染可能演化成酸雨。
(8)随意丢弃废旧电池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壤有机物污染。
(9)我国的酸雨主要属于硝酸型酸雨。
提示
(1)√ 大面积砍伐热带雨林,可使CO2浓度升高,加速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2)×
近现代,全球的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3)√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可能被淹没。
(4)×
臭氧层破坏是由于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氟氯烃化合物所致。
(5)×
臭氧主要分布在大气平流层。
(6)√ 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减少破坏臭氧层物质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
(7)√ 酸雨是人们燃烧矿物燃料排放SO2和NOX形成的,属于大气污染。
(8)×
旧电池中含有大量重金属,易导致土壤污染。
(9)×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酸雨。
图1为北极地区景观图,图2为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图1
图2
2.图1中的景观反映了图2中的环境问题是( )
A.②B.③
C.④D.⑤
3.节约能源,降低能耗,能有效减缓( )
A.①②B.①④
C.④⑤D.②⑤
解析 第2题,图1景观反映的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导致的南北两极冰川融化的问题。
图2中①表示全球气候变暖,②表示酸雨,③表示南北两极冰川融化,④表示土地荒漠化,⑤表示臭氧层破坏。
第3题,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可以有效减缓酸雨、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导致的南北两极冰川融化的问题。
答案 2.B 3.A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
回答4~5题。
4.对大城市来说,大量使用家庭轿车有利于( )
A.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B.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C.城市连片发展
D.降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
5.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空洞
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C.大规模的酸雨危害
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解析 第4题,对大城市来说,大量使用家庭轿车有利于人们去郊区居住,降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
往返市区、郊区车辆增多,加重道路交通压力;
降低道路通行能力;
与城市连片发展关系不大。
第5题,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排放尾气增多,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形成臭氧空洞与汽车尾气无关;
尾气不会产生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大规模的酸雨危害既要有酸性气体,也要有充足降水条件。
答案 4.D 5.D
探究点一 全球气候变暖
案例探究 材料一 全球气温变化曲线图。
材料二 喜马拉雅地区总计有1.5万条冰川,除两极地区的冰冠外,这些冰川是世界上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
许多资料表明,近年来,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在逐渐加快,其中长近5千米的巴尔纳克冰川,自1990年以来,已后退了近800米。
国际冰雪研究委员会指出,如果按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大。
结合材料探究:
(1)材料二中,造成冰川快速融化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冰川快速融化造成的后果有哪些?
(3)为此,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上述现象发生?
提示
(1)全球气候变暖。
(2)一方面会引发滑坡、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还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危及沿海低地和沿海大城市以及一些岛国。
(3)减少矿物燃料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率,利用新能源;
大力植树造林,停止对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
反思归纳
1.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
2.缓解全球变暖的措施
即时巩固 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
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ppm。
下图是CO2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 )
A.正比关系B.正相关关系
C.反比关系D.负相关关系
(2)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
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D.海拔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解析 第
(1)题,图中的CO2曲线与各地的气温曲线一同走高,显然不是负相关或者是反比的关系,据此排除C、D选项。
如果是正比关系,二者应该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升高,图中没有显示出这种关系,因此只能是正相关关系,据此排除A项,确定B项正确。
第
(2)题,海拔、海陆位置、纬度因素都是影响不同地区气温的因素,因此影响不同地区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因素并不是只有CO2浓度。
因此,B、C、D三项都是错误的。
答案
(1)B
(2)A
探究点二 臭氧层的破坏
案例探究 近年来,科学家根据卫星资料发现,全球臭氧总量明显减少,南极附近臭氧量减少尤为严重,出现了一个相当于北美洲面积大小的“臭氧洞”。
(1)南极臭氧空洞是怎么回事?
臭氧空洞形成的“罪魁祸首”是什么?
(2)臭氧层的破坏会带来什么危害?
(3)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保护臭氧层免遭破坏。
提示
(1)“南极臭氧空洞”指的是在南极上空出现了全球臭氧最低值。
它在南极地区的春季(9~10月)最明显,持续一个月左右。
氟氯烃化合物是臭氧空洞形成的“罪魁祸首”。
(2)其危害主要是大量紫外线会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3)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使用。
开展全球协作,共同保护臭氧层。
在生活中,使用无氟冰箱,空调采用环保制冷剂,不用发胶、摩丝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并向自己周围的人宣传保护臭氧层的重要性等。
1.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危害
2.保护臭氧层免遭破坏的措施
(1)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2)参与国际合作。
即时巩固 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却至关重要。
据此回答
(1)~
(2)题。
(1)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 )
A.降低大气温度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
C.促发光化学反应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
(2)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 )
A.青藏高原上空B.北极附近上空
C.南极附近上空D.北美大陆上空
解析 第
(1)题,臭氧能够吸收紫外线,对地球上的生命起到保护作用。
第
(2)题,臭氧层的空洞主要出现在南北两极附近和青藏高原上空,南极上空最为严重。
答案
(1)B
(2)C
探究点三 大气污染与酸雨
案例探究
(1)从图中可看出,酸雨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区?
(2)酸雨是怎样形成的?
上述地区为什么酸雨严重?
(3)20世纪50年代初,北欧国家瑞典和挪威渔业减产,经查明渔业减产的元凶正是酸雨,并要求西欧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等赔偿,原因是什么?
(4)为什么将大气污染和酸雨列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提示
(1)欧洲西部、北美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2)大气中的酸性气体如硫氧化物等与大气中的水蒸汽结合成亚硫酸、硫酸并随雨雪降落到地表便形成酸雨。
酸雨形成的基本条件,一要有大量酸性气体,二要有充足的降水。
上述三个地区可从这两个条件入手分析。
(3)欧洲地处中纬西风带,常年盛行西南风,西欧工业发达国家(如英、法、德等国)工业生产排放大量酸性气体,在高空气流的作用下远距离移动到欧洲北部,造成严重的酸雨污染。
(4)大气污染和酸雨可以借助风行云移,远距离输送,影响范围广,危害大,并常常引起国家之间的纠纷,因此被列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1.酸雨的成因和危害
2.酸雨的防治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根本途径;
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