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新北区卫生计生.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8646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新北区卫生计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常州新北区卫生计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常州新北区卫生计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常州新北区卫生计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常州新北区卫生计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州新北区卫生计生.docx

《常州新北区卫生计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新北区卫生计生.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州新北区卫生计生.docx

常州新北区卫生计生

常州市新北区卫生计生

“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区深入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五年,也是推进健康新北建设的重要机遇期和深化改革的攻坚期。

为推动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根据《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14号)、《常州市新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和《常州市卫生计生“十三五”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等文件,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十二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成效

(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截至2015年底,全区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2个。

其中,市属三级医院1家;区属公共卫生机构3家;乡镇卫生院11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村卫生室5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3个;民营医院3家;养老护理院1家,各类诊所(门诊部)39家,企事业单位内设机构32家,基本形成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社会力量办医同步得到较快发展。

每千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3.2张,执业(助理)医师2.1名,注册护士2.2名。

“十二五”期间完成春江人民医院、罗溪镇卫生院、新桥镇卫生院、三井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易地新建工程。

春江人民医院、三井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确认为二级医院建设单位,孟河镇卫生院、百丈卫生院被确认为二级中医医院和二级精神病防治康复医院建设单位,全区建成三个集中消毒供应中心。

(二)基层改革不断深化。

全区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

推行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定额补助、绩效考核、两级分担”原则对基层单位实施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建立健全财政多渠道补偿机制。

全面实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重新核定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初步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

(三)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2011~2015年,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由139.4万人次增加到269.3万人次,年均增长18.6%;出院人次由20051人次增加到30826人次,年均增长10.8%。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九大类22项增加到十二大类45项,人均公共卫生经费由25元增加到70元。

创建成省级示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7个,省级示范村卫生室9家,常州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8家。

2013年创成江苏省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和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区,2015年创建成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单位。

(四)中医特色传承发扬。

大力开展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以传承和发扬孟河医派传统文化为抓手,整合孟河医派名医堂、孟河医派传承学会以及孟河医派再传弟子等优势资源,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优化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和利用,全区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以上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全面开展中医药老年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

建成市级以上中医基层特色专科3个,孟河镇、罗溪镇、薛家镇、新桥镇卫生院中医科成功创建成“江苏省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三井、河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成省中医药特色示范中心,龙虎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成常州市中医药特色示范中心。

(五)计生服务树立品牌。

积极稳妥实施“单独两孩”政策,鼓励引导群众理性生育,依法依纪查处违法生育行为。

建成特色人口文化园8个、失独家庭“爱心家园”3家、公益性早教阵地17个和流动人口“康健驿站”5家。

与开拓者国际组织合作的“康健计划”项目率先落户我区,在全国率先探索政府、企业、外来工三方合作共赢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新模式,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和流动人口示范市场创建活动,努力保障流动人口权益。

“十二五”期间,被评为江苏省人口计生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和江苏省“阳光计生行动”示范单位。

(六)爱国卫生深入推进。

全面推进健康促进行动,全区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均建成健康促进单位,建成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示范社区13家、示范单位11家、示范餐厅10家、示范食堂1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无烟单位覆盖率达100%。

全区共建成“国家卫生镇”2个、“江苏省卫生镇”4个、“江苏省卫生村”47个、“常州市卫生村”8个,城乡卫生面貌得到显著改善。

(七)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从328元提高到660元,各级财政补助经费及时足额到位。

完善了医疗救助管理系统,建立大病保险制度。

五年来,全区新农合累计门诊补偿282万人次,补偿金额3948万元;累计住院补偿12.9万人次,补偿金额55792万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补偿比从79.8%提高到85%,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从53.3%提高到56.7%,极大地减轻了居民看病就医负担,降低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风险,为保障群众健康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八)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十二五”期末,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工总数1723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1350人。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41%,大专以上学历占82.9%,高级以上职称占11.6%,中级以上职称占47.6%,卫生队伍结构明显优化。

选送45名临床医师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组织实施基层卫技人员务实进修工作,卫生人员继续教育覆盖率达100%,学分达标率100%。

(九)信息平台建立完善。

以“智慧医疗、智慧健康”为目标,实施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财政投入达3770万元。

完成基层医疗卫生单位HIS系统、公共卫生系统、新农合结报系统、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应用软件的统一部署,构建了与市第四人民医院和市级平台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初步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市级医院医疗卫生数据共享、居民健康档案与诊疗信息动态管理、实时更新。

(十)行业监管规范有效。

区卫生监督所与疾控中心正式分设,并新迁办公场所。

完成“三合一”网络平台行政权力实施和清理工作,全面加强医疗市场秩序整顿,出台了《新北区打击非法行医工作联动机制》。

实施餐饮行业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开展“放心餐饮示范工程”及“放心消费行”活动,创建成放心餐饮示范店30家、美容美发单位20家。

严格落实《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省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十项规定》和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规定,卫生纠风和治贿工作取得新成效。

群众对卫生计生服务的综合满意度不断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期间,全区卫生计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卫生计生改革发展仍面临着相当繁重的任务和严峻的挑战,还存在着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卫生资源总量不足。

全区每千人拥有医生数和床位数分别为2.1和3.2,较省定基本现代化指标值低0.4和2.8,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约束与卫生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同时,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更为匮乏,受行政区域形成背景的影响,区域内既缺乏区级医院的引领和市级综合医院的支撑,也缺少高端民营医院的补充,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二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滞后。

我区公共卫生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卫生事业整体发展也不相协调,区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所、卫生监督所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从基础设施到人员配备都与国家、省市建设标准相差甚远,在全省所有县(市、区)中还处于落后地位,与应对以预防为主的卫生服务模式转变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三是卫生计生专业人才短缺。

按照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应达到每千人口3.5名,而我区“十二五”期末仅达到2.6名。

尽管我区不断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着力构建基层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但受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医务人员待遇和交通条件等多重因素影响,基层卫生人才仍面临既难引得进也难留得住的矛盾,同时还存在着医务人员普遍超负荷工作和积极性、主动性难调动的双重矛盾。

四是计生服务有待加快转型。

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实施重大调整,全区计划生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加快转变工作方式和完善服务内涵。

新旧计生政策衔接、流动人口同城待遇、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保障等问题更加突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全面落实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推进计划生育惠民计划和生育关怀工程、加大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帮扶力度的任务更加艰巨。

五是医改深层次问题凸显。

全区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任务十分艰巨,财政对卫生计生的投入仍面临较大压力,稳定的卫生投入与增长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分级诊疗制度推进缓慢,各级医疗机构合作不够、协同性不强,价格和医保支付尚未建立有效联动机制。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还没有取得预期成效,基层提供签约服务的卫生资源不足与群众自愿接受服务的意识不强并存。

群众对基层常见病、慢性病药品短缺反映强烈。

三、“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是全民健康目标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面临新的历史任务,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要坚持以“全民健康”为主线,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作为,创新驱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二是全面深化改革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随着新一轮医改向纵深推进,多项高层政策密集出台,制约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正逐步得以破解,城乡居民医保实现市级统筹,公立医院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和取消门诊输液,分级诊疗模式探索前行,多元化办医节奏加快,人民群众更加关注改革的进展和成效,为推动卫生计生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三是健康新北建设对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十三五”时期是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全面推进健康新北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区政府将保障全民健康作为推进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民生实事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这就要求卫生计生事业的发展必须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更加注重公平可及和质量效率,更加注重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和重心下移,更加注重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四是健康需求改变对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提出了新挑战。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与消费结构转型、居民医保广覆盖与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人口总量增长与结构变化等因素引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将持续释放,人民群众对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在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由于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更为多元化、多层次,对医疗卫计服务有更多新期盼;云计算、物联网、移动医疗、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将推动健康服务模式的深刻转变,对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提出严峻挑战。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产城融合先行区、开放合作引领区、和谐幸福宜居区”战略定位,以“健康新北”建设为引领,以补短板、促健康、转模式、强保障为着力点,统筹推进深化医改各项任务和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完善卫生计生服务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卫生计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卫生计生服务需求,为实现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共享发展。

坚持健康需求导向,以增进居民健康为中心,切实把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实施全民健康策略,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二)坚持政府主导,推进多元发展。

突出政府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主导作用,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

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支持社会办医,促进有序竞争,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三)坚持统筹协调,推进均衡发展。

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促进养老与医疗、运动与健康深度融合,促进卫生计生事业与健康产业良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