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农业反哺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87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规模农业反哺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大规模农业反哺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大规模农业反哺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大规模农业反哺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大规模农业反哺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规模农业反哺分析报告.docx

《大规模农业反哺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规模农业反哺分析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规模农业反哺分析报告.docx

大规模农业反哺分析报告

 

2015年大规模农业反哺分析报告

 

2015年2月

目录

一、从美日历史经验看大规模农业反哺3

1、美国经验3

(1)大规模农业反哺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之人均GDP、农业GDP3

(2)大规模农业反哺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之城市化率、农业人口占比3

(3)政策支持:

美国自1933年起颁布多项惠及农业的重要政策4

(4)反哺以来美国农业的变化6

2、日本经验8

(1)大规模农业反哺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之人均GDP、农业GDP8

(2)大规模农业反哺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之城市化率、农业人口占比8

(3)政策支持:

日本自1961年起颁布多项惠及农业的重要政策9

(4)反哺以来日本农业的变化10

二、中国正步入大规模农业反哺期12

1、中国大规模农业反哺的客观条件已成熟12

2、中国后期的农业扶持政策会不断加码12

3、现阶段中国种植业基本情况14

4、中国迎来大农业时代,大种植板块投资价值显现15

(1)土地流转15

①一场势在必行的运动15

②土地流转引发土地资源价值重估17

③农垦系统改革18

(2)大农资平台19

①农资行业一体化平台建设大势所趋19

②中国农资行业现状20

③关注已现雏形的中国农资行业一体化平台21

一、从美日历史经验看大规模农业反哺

1、美国经验

(1)大规模农业反哺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之人均GDP、农业GDP

美国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开始采取工业反哺农业政策,以1933年颁布的《农业调整法案》为标志。

美国推行大规模农业反哺时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美国推行大规模农业反哺时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下。

(2)大规模农业反哺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之城市化率、农业人口占比

美国推行大规模农业反哺时城市化率达50%以上,1930年美国农村人口占比低于30%。

(3)政策支持:

美国自1933年起颁布多项惠及农业的重要政策

1933年前,农业政策主要倾向于通过信贷支持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以及农技推广服务,提高机械化水平。

20世纪30年代法规重心主要在于限耕补贴、价格支持,主要为了解决生产过剩的问题。

政府给予奖励和补助的办法来缩减耕地面积,以减少农业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

1933年后的四五十年间,国农业补贴政策一直以直接的价格补贴为主,并且根据经济与市场的变化,美国政府在此期间还增加了差额补贴、储藏补贴、灾害补贴,并且建立了各种农作物保险和规模庞大的农业信贷体系。

20世纪80、90年代,为了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推动农业发展更加市场化,农业法规开始限制农产品价格补贴力度和额度。

美国推行大规模农业反哺以来,农业政府补贴逐步提升。

美国农业补贴占农场净收入的比重最高时期达到60%,农业的投资支出亦逐步加大,在1933年-1977年美国政府对农业在交通、机械化、土地上的投资投资支出趋势性增长。

(4)反哺以来美国农业的变化

美国农业总面积长期保持稳定,农场规模化趋势明显。

1933年后美国农场收入总和开始呈现趋势性增长,农业投入产出比增长加快,生产效率提高。

反哺以来,美国农场土地资源价值呈现上期上涨趋势,耕地资源价值上涨的速度最快。

1933至1979年的大规模反哺阶段美国农资等购买支出占农场收入比重迅速上升,其中农场购买支出增速最快。

2、日本经验

(1)大规模农业反哺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之人均GDP、农业GDP

日本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采取工业反哺农业政策,以1961年颁布的《农业基本法》为标志。

日本推行大规模农业反哺时人均GDP达到7728美元,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3%

(2)大规模农业反哺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之城市化率、农业人口占比

日本推行大规模农业反哺时城市化率达50%以上,1961年日本农村人口占比为36%。

(3)政策支持:

日本自1961年起颁布多项惠及农业的重要政策

日本政府在工业反哺农业的实践中非常重视依靠法律制度来保护农业,先后制定和出台多项法律政策,用以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确保对贫困地区的援助,对农产品实行价格补贴等。

日本进入大规模反哺农业之后,日本财政农业支出占农业GDP比重最高达到50%,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快速提升。

(4)反哺以来日本农业的变化

日本进入大规模反哺农业之后,土地经营规模显著提升。

2公顷以上土地经营规模占比有所提升,户均土地经营规模提升明显。

大规模反哺时期农户总数不断下降,兼业养殖户占比不断提升。

日本进入大规模反哺农业之后,耕地面积总体呈现不断减少趋势,农地价格迅速提升。

大规模反哺以来拖拉机使用量、肥料使投入费用、种子投入费用显著提升,农机价格、肥料价格、种子投入增长明显。

二、中国正步入大规模农业反哺期

1、中国大规模农业反哺的客观条件已成熟

作为亚洲新兴的工业化国家,2013年中国人均真实GDP已达到3583美元,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0%左右。

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上升至53.17%,2011年农业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下滑为35%。

2、中国后期的农业扶持政策会不断加码

2003之前,农业政策支持主要目标是粮食安全,财政支出主要集中在价格补贴和生产资料补贴两个方面。

2004年之后,尤其是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以来,农业补贴力度加大,补贴方式多样化,立足“多予少取放活”三点,以促进农民增收,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农业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每年农业财政支出占比达到10%,补贴达到1700亿元。

3、现阶段中国种植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中国农村居民收入虽然稳步提升,但是城乡收入差距仍不断扩大,此外,三种粮食(稻谷、小麦、玉米)种植效率呈不断下行趋势。

农业生产效率、农民收入亟需提高。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的土地成本及土地流转租金不断上升,其中稻谷每亩土地成本由2004年57元上升到2013年193元,增长超过两倍,每亩土地流转租金由2004年7.64元上升到2013年44元,增长近5倍。

目前中国机械化农具价格与销量总体维持稳定,2013年大、中、小型拖拉机销量分别达到6万台、51万台和192万台。

中国化学农药产量近年来增长迅速,年产量由2006年的138万吨上升到2013年的319万吨,增长超过1倍;化肥施用量则保持稳定上升态势,2013年达到近6000万吨。

4、中国迎来大农业时代,大种植板块投资价值显现

(1)土地流转

①一场势在必行的运动

在工业反哺农业的大逻辑下,土地流转成为一场势在必行的运动,主要因为:

1、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需求;2、农村劳动力流失的必然趋势;3、农业规模化种植的急切诉求。

201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前期深改小组审议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标志着中国土地流转进程又上一个新台阶。

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将有效加速土地流转进程。

2014年7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加快推进并落实好户籍制度改革、真正去实现让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户籍制度改革必然会使一部分农民成为市民,为了在城镇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这部分拥有城镇户籍的农民,有的可能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但他们并不愿放弃农地的承包经营权和由此带来的收益,从而使得农地流转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②土地流转引发土地资源价值重估

土地流转带来土地价值的市场化货币化,随着农村土地产权清晰和土地交易市场逐步健全,农地价格将进入快速上升通道;另一方面土地流转带来规模化效应和机械化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土地资源价值提升。

截至2013年底,耕种面积超过50亩以上的大农户数量达287万土地流转家,平均拥有面积2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数量达87万家,农业合作社已发展到98万家,涉及农户7400万户,中国农业经济由高度分散的耕作体系逐渐向集中化发展。

③农垦系统改革

农垦系改革兼具土地流转及国企改革有个层面的含义,并且由于农垦体系内农业经营能力和现代化水平较高,农垦系改革成为土地流转新政策和农业现代化最佳的改革试点。

我们认为,农垦系的改革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维度的四个方面:

国企改革维度:

剥离不良资产及社会职能,将极大释放企业主营业绩。

目前农垦改革方案基本目标在于剥离农垦系上市公司旗下不良资产及医院、学校等社会化职能,让农垦扬长避短实行农业产业化商业化运营,真正释放主营业绩。

实行市场化改革,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长期以来农垦系统政企难以分离、考核机制落后等因素成为制约农垦经济发展的重大桎梏。

在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引入混合所有制战略投资者以及员工激励计划,能有效改善治理结构,提升经营效率。

土地流转维度:

集团优质资产注入。

农垦类上市公司作为农垦体系的资产证券化平台,地方农垦在政策推动和公司发展的客观下将集团优质资产逐步注入上市公司。

而优质资产的注入将进一步促进上市公司做大做强。

土地流转将带来带来农垦系土地资源的价格重估。

土地流转带来土地资源的市场化价值估值,拥有丰富土地资源的农垦系上市公司价值将极大提升。

(2)大农资平台

①农资行业一体化平台建设大势所趋

土地流转带来的规模化经营催生农资一体化需求。

随着国家关于土地流转的政策已进入实质性加速推进阶段,土地流转带来的农业规模化经营对农化服务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农资服务一体化需求日渐强烈。

我们认为,农资企业业务拓展将发挥出1+1﹥2的产业协同效应,农资一体化平台的构建以及企业做大做强将是农资企业在土改机遇下寻求突破的切入点。

规模化经营要求企业做大做强提升行业集中度。

规模化经营要求农化服务广度、深度的提高,必将推动行业整合,大企业、大品牌以及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将是农资行业的新要求,农资企业内外延伸、做大做强亦将成为此次土改机遇下的另一看点。

②中国农资行业现状

中国农资市场的构成主要为种子、农药和化肥,这三种农资产品也在三大作物成本中占据绝对比重(55%)。

农资一体化过程中“种子+农药+化肥”模式或“农药+化肥”模式是重点关注趋势。

中国农资行业集中度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大型优质龙头企业缺乏。

种子、化肥及农药等子行业市场空间巨大,有待农资企业整合挖掘。

③关注已现雏形的中国农资行业一体化平台

目前中国农资一体化模式已现雏形:

以农发种业为代表的种业企业正加速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企业并完善产业链;以辉隆股份为代表的农资流通企业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并创新涉农商业模式;以诺普信、金正大、史丹利为代表的药肥企业致力于搭建农资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