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的价格体系及其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864348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市场的价格体系及其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国际市场的价格体系及其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国际市场的价格体系及其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国际市场的价格体系及其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国际市场的价格体系及其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市场的价格体系及其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

《国际市场的价格体系及其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市场的价格体系及其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市场的价格体系及其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

在当前已经充分发展了的国际市场中,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企业和消费者必须遵守一个一般的经济规律,也就是价值规律。

在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也超出了国界,使得价值转化为国际价值。

这样,任何一个国家的价格已经不可能自成体系,都要与国际市场价格发生联系,尽管联系的紧密程度随着这个国家的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进口的商品结构和外国资本的流向等因素而变化。

马克思卓越的工作使得他提出了国际价值这一范畴。

从而我们知道,商品的国际价值量是确定国际商品交换价格的基础,商品的国际价格是商品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国际价值的转化形态;

国际生产价格是由各国的平均成本和各国平均利润之和的多少决定的;

在世界市场上,商品的生产价格是商品交换价格的中心,商品交换是价格围绕着生产价格波动,这种法动主要来自供求关系引起的变化。

在全球范围内是这样,但如果我们进一步关心国际经济体系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经济结构国家的影响,则对国际市场价格体系内在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分析就不可回避。

(一)两类商品价格的形成

一般来说,价格是商品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或者更确切说是由商品的国际平均生产价格决定的。

但是,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存在力量不平衡或者主导与依附的冲突和矛盾的时候,交换过程中商品的价格就会被严重扭曲。

初级产品价格的形成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从本世纪以来初级产品对于制成品的价格指数平均每年以0.6%的速度下降。

[1]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下降趋势?

有人以垄断没有消灭竞争为理由,认为垄断价格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使国际市场的价格长期背离平均价格,即使垄断价格没能被竞争打破时,从总体上看也不过是把其它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了具有垄断价格的商品生产者手中。

如果说这种观点在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或者在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中比较正确的话,那么用它来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交往时就过于简单化了。

<

br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和贸易结构不是在短期内就可以缩短本质上的差距的。

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一个根本局限在于出口的多少决定着其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必不可少的进口的多少;

而发展中国家又过分地依赖初级产品、半制成品和其它的低附加值的产品,进口的绝大部分是复杂的机器设备、先进技术等高附加值的制成品。

更由于发达国家的大的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的有利地位和对世界生产和流通的控制,发展中国家要根本改变不利的经济地痊以及争取在世界经济各个领域有更多的发言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单纯强调国际市场的价格以商品的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就把事情简单化了,不利于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分析,不利于对世界经济一体化本质上的把握。

国际市场上存在着支配与被支配的力量,不管我们愿意与否,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这就使得在决定国际市场价格体系的因素中还有除了上述因素之外的东西在起作用,对它们的分析将会加深我们对国际经济关系的认识,并从更高的角度来研究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较长时期以来,尽管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有了极大的改善,但不能否认的是初级产品在发展中国家出口中的比重依然很大,对其中的大多数国家甚至仍然居于主要地位。

而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商品结构则是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其中尤其包括那些机械设备等生产资料的进口。

由于出口能力有限而对进口的需求旺盛,在一定程度上初级产品的出口对那些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进口有着直接的影响。

这种情况与发达国家的出口有本质上的区别:

发达国家的出口(主要是制成品)本质上资本增殖的一个过程,目的是获得高额利润。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在对外经济贸易上的这种差异,使得在商品交换中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被置于下分不利的力量对比之中:

为了获得对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制成品的进口,出口产品的价格就会被压低;

相反,发达国家先进的机器设备等制成品的价格即使被抬高也会有人来买。

来自发达国家的制成口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很大比例和在很大程度上在于获得其使用价值,[2]这些产品将加入到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过程中去。

因此人们有理由说“初级产品价格相对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国际交换中力量对比不平衡带来怕。

”[2]

也许还有人会提出疑问说,现在国际市场上的绝大部分商品都是买方市场,为什么还会引起由于存在力量对比失衡带来的商品价格的高估和低估呢?

确实,当今国际市场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市场的多样性为商品的购买者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

但不论怎么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在世界经济中不同的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尤其是发达国家大的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上升更强化了彼此地位的差异。

尽管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垄断不可能消除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但我们不能低估它们对重要商品的较长时间的垄断,何况发达国家一直存在着对经济的干预,用贷款、税收甚至行政手段等一系列措施影响贸易的流量和流向,并加强了对关键技术和设备出口的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过于强调买方市场是不符合实际的。

我们从发达国家进口汽车不难,但生产汽车的技术需要很大价钱才能买到,甚至花大价钱也买不到。

落后国家为了出口更多产品,往往不得不助于货币贬值的方法鼓励本国的产品进入世界市场,这样的政策有时会起到促进出口和抑制进口的积极作用。

然而当经济发展所需的进口难以甚至不可能压缩时,货币贬值就会带来极大的副作用:

须出口号晚多的商品换回相当的制成品。

 回到我们前面提到的买方市场,实际正是初级产品以及低附加值的制成品才更具有买方市场的条件,而这些产品却在发展中国家出口中占有重要的比重。

如果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必须极力寻求扩大出口的话,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制成品的价格就会降得更低。

在分析初级产品价格形成时,还有三种因素不应该被忽略。

第一是初级产品分布的广泛性。

大多数初级产品不仅在发展中国家生产,在许多发达国家也生产。

发展中国家的矿产虽然丰富,但是北美、大洋洲等地区也有大面积分布。

对农产品来讲更是如此,发展中国家出口农产品,发达国家如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竞争力比发展中国家更强大。

当初级产品的价格提高很大时,发达国家将会增加自己的初级产品的生产,从而使初级产品的价格又降下来。

也就是说初级产品的价格很难从总体上得到提高。

第二是矿产品的不可再生性。

矿产品的生产实际上是一国财富永久性的损耗。

人们开采矿石,但是人们并不生产矿石。

购买者支付的仅仅是开采和运输的费用,并不包含矿石本身。

因此,矿产品并不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因为它们没有可再生产的性质。

[4]第三是初级产品价格的不稳定性。

许多统计资料已经显示出初级产品的价格变动比制成品的价格变动剧烈。

[5]这是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脆弱地位的必然反映。

价格的突然变化,会给生产企业和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和战略带来严重的干扰,给经济增长平添一重障碍。

注释:

[1]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

其它还有许多的统计资料也证实了这一趋势。

[2]m.bye,gdebernis,relationseconomipuesinternationales,dalloz,1987

[3]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

[4]s.dkhissi,laspecificiteduproblemedesmatierespremieresmineralesdansl'

economieinternatinaleetl'

avenirdesrelationsentrelespayssous-developpesetlespaysdeveloppes,thesedel'

universitedegrenobleii<

[5]rapportdelacommissionsud,defisausud,economica,1991

[6]m.bye,gdebernis,relationseconomiquesinternationales,dalloz,1987

[7]根据美国《外交》1995年科季号提供的数据,在世界上有20多个富国,有10多个国家同富国的差距在缩小,还有140多人国家同富国的差距继续拉大。

这基本上反映了一段时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情况。

[8]samiramin,ladeconnection,ladecouverte,paris,1986版。

高附加值制成品价格的形成

这些制成品主要来自发达国家。

关于其价格的形成,有两点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第一点,我们曾经提及在国际市场的商品交换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地位主要在于存在着资本增殖和寻求使用价值的这两种不同需求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使得高附加值制成品的价格在交换中不可能被高估。

另外一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有能力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这结它们的经营增加了许多方便之处。

跨国公司经营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们的子公司之间、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有很密切的贸易联系,大的跨国公司内部的贸易额占它们贸易总额的比重很大。

这种贸易关系实际上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关系,跨国公司内部是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市场的,商品的价格实际上根据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而决定,从而形成了一种内部价格,也就是转移价格。

这种内部价格构成了跨国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重要手段。

如果一个大的跨国公司控制着它的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生产的所有过程,那么只有它的最终产品才会遇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

由此可以看出,跨国公司在估价它的产品时的自由空间是相当大的。

(二)价格体系的形成

许多西方的经济学家认为,国际价格体系的引进能够促进一国经济效益的提高。

这种观点也被许多国际经济贸易组织所肯定,认为国际价格体系能够较好地引导各国的经济发展。

如果我们站在发达国家的角度看问题,上述观点也许是正确的。

可如果从整个国际经济关系的范围尤其是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来分析问题,那么它也许就存在很大的缺陷了,至少是非常不全面的。

宏观上说,国际市场存在着一个统一的价格体系。

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产品,只要进入国际市场,就必须按照这个价格体系进行交换。

随着各国经济逐步走向国际化,国际价格体系也就会逐渐渗透到各国的经济结构之中。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