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861971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a.超过最大量程的危害:

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b.选择量程:

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和0~15V。

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15V可测量,若被测电压小于3V,为提高计数的准确性,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压大于15V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4.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

(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

  “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①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②电压表损坏;

③电压表接触不良。

(2)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

“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①电流表短路;

②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此时电流表所在电路中串联了大电阻(电压表内阻)使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明显示数。

(3)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

“两表均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两表,除了两表同时短路外,最大的可能是主电路断路导致无电流。

5.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

电流表

电压表

符号

连接

串联

并联

直接连接电源

不能

量程

0~0.6A0~3A

0~3V0~15V

每大格

0.2A1A

1V5V

每小格

0.02A0.1A

0.1V0.5V

内阻

很小,几乎为零

相当于短路

很大

相当于开路

调零;

读数时看清量程和每大(小)格的电压值;

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1、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之和。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U=U1+U2(当各支路用电器大小相等时 U1=U2

当各支路用电器大小不等时 U1≠U2)

2、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

并联电路干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U=U1=U2(与各支路电路中各用电器大小无关)

三、电阻

1.电阻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符号:

R    电路符号:

(2)单位:

欧姆(欧)、千欧、兆欧

1MΩ=103KΩ1KΩ=103Ω

(3)了解一些电阻值:

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

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

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

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

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1)实验原理:

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2)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我们在探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

比如,我们说“导线越长,电阻越大”,是指“在横截面积、材料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导线越长,电阻越大”。

(3)结论: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导线越长,电阻越大。

导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4)结论理解:

  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

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假如架设一条输电线路,一般选铝导线,因为在相同条件下,铝的电阻小,减小了输电线的电能损失;

而且铝导线相对来说价格便宜。

3.半导体:

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

如:

锗、硅、等。

超导现象:

某些物质在很低的温度时,电阻就变成了零。

四、变阻器

1.滑动变阻器:

电路符号  

构造:

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

结构示意图:

2.滑动变阻器变阻原理:

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3.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

(选、串、接、调)根据铭牌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

串联在电路中;

接法:

“一上一下”;

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

4.铭牌:

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 1.5A”字样,50Ω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或变阻范围为0~50Ω。

1.5A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

5.滑动变阻器作用:

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②保护电路。

6.滑动变阻器应用:

电位器

7.滑动变阻器优缺点:

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但不能表示连入电路的阻值。

☆注意:

①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告诉了我们滑片放在两端及中点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

②分析因变阻器滑片的变化引起的动态电路问题,关键搞清哪段电阻丝连入电路,再分析滑片的滑动导致变阻器的阻值如何变化。

第七章《欧姆定律》复习提纲

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1.提出问题:

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

2.设计实验:

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即:

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

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

(会进行表格设计)

4.分析论证:

分析实验数据寻找数据间的关系,从中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这是探究物理规律的常用方法。

5.得出结论: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1.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的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I—电流—A,U—电压—V,R—电阻—Ω

说明:

①式子中,I、U、R是针对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而言的。

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

②同一导体(即R不变),则I与U成正比;

同一电源(即U不变),则I与R成反比。

③R=U/I是电阻的数学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U/I给出,即R与U、I的比值有关,但R与外加电压U和通过电流I等因素无关。

☆解电学题的基本思路:

①认真审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②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必要时加角码);

③选择合适的公式或规律进行求解。

2.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1)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它等于各分电阻的阻值之和。

R=R1+R2

理解:

把n段导体串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大,这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特例:

n个相同的电阻R0串联,则总电阻R=nR0 

(2)并联电阻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阻值的倒数之和。

1/R=1/R1+1/R2

求两个并联电阻R1.R2的总电阻R=

把n段导体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小,这相当于导体的横截面积增大。

n个相同的电阻R0并联,则总电阻R=R0/n。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定义: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

I=

3.电路图:

4.步骤:

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

开关应断开

滑动变阻器:

接线柱“一上一下”

阻值最大处(滑片远离连线的接线柱)

电流表:

串联在电路中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计算最大电流I=U/Rx

电压表:

并联在电路中

量程选择,主要看电源电压

  ②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③算出三次Rx的值,求出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5.讨论:

⑴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⑵测量结果偏小是因为:

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Rx电流。

根据Rx=U/I电阻偏小。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电压越高越危险

触电危害的真正原因是有较大的电流通过人体。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加在人体的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大到一定程度就会有危险。

只有不高于36V的电压才是安全的。

2、断路和短路

通路:

用电器能够工作的电路。

(接通的电路)

断路:

断开的电路。

如,接线松动,接触不良,也是断路。

短路:

电流不流经用电器,而是电源两极直接相连。

根据欧姆定律知道,由于导线的电阻很小,电源短路时电路上的电流会非常大。

这样大的电流,电池或者其他电源都不能承受,会造成电源损坏;

更为严重的是,因为电流太大,会使导线的温度升高,严重时有可能造成火灾。

3、注意防雷

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

云层之间、云层和大地之间的电压可达几百万伏至几亿伏,放电时的电流可达几万安至十几万安,产生很强的光和声。

高大建筑的顶端都有针状的金属物,通过很粗的金属线与大地相连,可以防雷,叫做避雷针。

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I=I1=I2(与电路中各用电器大小无关)

2.电压: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3.电阻: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4.分压定律:

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

U1:

U2=R1:

R2或U1:

R1=U2:

R2

并联电路的特点

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I=I1+I2(当各支路用电器大小相等时 I1=I2

当各支路用电器大小不等时 I1≠I2)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

U=U1=U2(与电路中各用电器大小无关)

3.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1/R=1/R1+1/R2

特例:

n个相同的电阻R0并联,则总电阻R=R0/n

4.分流定律:

并联电路中,通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

I1:

I2=R2:

R1或I1R1=I2R2

第八章《电功率》复习提纲

一、电能

1、电能

电灯泡把电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