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实施方案word范文 1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85899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扶贫实施方案word范文 1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扶贫实施方案word范文 1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扶贫实施方案word范文 1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扶贫实施方案word范文 1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扶贫实施方案word范文 1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扶贫实施方案word范文 1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育扶贫实施方案word范文 1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扶贫实施方案word范文 1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扶贫实施方案word范文 1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一、扶持对象

  全县已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省、市贫困村及周边辐射带动贫困村教育发展的其他乡村。

  二、工作措施

  

(一)改善基础设施

  1.加大贫困乡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

  积极推进贫困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20XX年实施汶龙镇石莲小学、杨村镇东水小学、九连山林场上围小学等10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程龙镇九年一贯制、夹湖乡九年一贯制等学校薄改计划。

  2.加快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步伐。

  加快推进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公办示范、多方参与、规范管理、安全高质、方便群众”的学前教育发展模式。

  利用贫困村闲置校舍改建公办幼儿园,确保具备办学条件的贫困村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或村小附属幼儿班,逐步淘汰规模小、办园条件差、安全隐患大、保教质量低的民办幼儿园。

  建成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实现就近入园、方便入园。

  20XX年建成临塘乡、武当镇、九连山林场、渡江镇、程龙镇等5所乡(镇、场)公办中心幼儿园,建成杨村镇东水村等10所贫困村村级公办幼儿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3.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

  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坚持分年实施、建一所成一所,加大投入配备学校教学器材与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20XX年完成杨村镇、汶龙镇、桃江乡、渡江镇、九连山林场等乡(镇、场)共31所贫困村级小学(教学点)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二)加大资助扶持

  1.健全资助体系。

  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逐步提高贫困学生资助标准。

  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幼儿、孤儿、残疾幼儿入园资助力度,资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000元;

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在上级规定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增加500元;

学校可安排公用经费的5%用于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的贫困家庭学生;

由县财政对中考成绩总分全县前100名且在龙南就读的优秀贫困学生进行适度奖励,其中对排名第1名至20名的每人奖励1000元,第21名至50名的每人奖励800元,第51名至100名的每人奖励500元,并对成绩优异的贫困生进行重点帮扶,解决其后顾之忧;

加大对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给予每人每年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补助;

设立高中优秀贫困学生奖学金制度,每年由县财政出资对品学兼优的100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给予每人1000元的奖励;

增加对当年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贫困家庭学生的政府资助力度,对每年省定资助对象,除上级专项资金资助外,再由县财政给予每人一次性201X元资助;

为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在读的龙南籍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做到“应贷尽贷”。

  2.创新助学形式。

  设立政府圆梦助学基金。

  由县财政出资200万元专门设立政府圆梦助学基金,并积极整合各类社会助学资源(如民政、扶贫、慈善会等助学资金),对全县考上二本以上大学的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给予每月300元的生活资助(每年资助10个月,每人资助两年);

各乡(镇、场、管委会)安排专项圆梦助学资金,对本乡(镇、场、管委会)范围内的特困大学生给予资助,以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在重点做好贫困家庭大学生救助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将工作面扩大至全县所有学段的在校贫困生,争取将所有特困家庭学生全部纳入圆梦救助。

  建立单位结对帮扶机制:

建立实施县直单位、部门“一联两帮”结对帮扶“三送”驻点村贫困学生机制。

  “一联”,即“三送”驻点干部及有爱心、有能力的干部职工至少联系1名贫困生,深入贫困学生家庭全面了解联系对象的学习和家庭生产、生活等情况。

  “两帮”,即每位结对干部职工要积极协调解决好联系对象的学习和生活困难问题,对联系对象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后仍存在就学困难的,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扶助;

县直单位、部门要积极为驻点村在读的贫困大学生提供资金资助,帮助贫困家庭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早日脱贫致富。

  引导社会力量结对助学。

  做好宣传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多渠稽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积极鼓励和引导支持龙南教育事业的企业老板、社会贤达、社会群体与贫困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大学生开展结对帮扶,给予困难救助,扶持贫困学生和特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减少因学返贫现象发生。

  (三)开展教育培训

  开展贫困生职业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

  对中等职业学校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按国家规定实行免学费和给予每人每年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补助,帮助贫困生完成中专以上职业学历教育。

  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行订单培养和创业培训,接受有学习意愿未升入普通高中和高等学校的贫困学生进入职业学校进行培训学习,让学习者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和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实现就业脱贫。

  (四)发展定向培养

  面向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定向培养乡(镇、场、管委会)农技人员。

  在初中、高中毕业生中开展好宣传工作,鼓励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积极报名参加赣州市委托赣州农业学校面向全县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定向培养乡镇农技人员的农业专业技能学习,为农村输送培养更多的农业人才。

  对获得中专大专毕业证书的定向贫困生,按上级相关要求由人保部门通过专门的招聘考试,合格者充实到乡(镇、场、管委会)农技推广机构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龙南县教育扶贫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教育扶贫工作。

  县政府副县长叶为任组长,成员由县教体局、县财政局、县就业局、县民政局、县扶贫和移民办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体局,办公室主任由县教体局局长兼任。

  

(二)落实资助政策。

  县财政局、县教体局要严格贯彻执行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有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做好各级各类学校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

  (三)强化部门协作。

  县财政局、县人保局、县教体局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发挥行业和职能优势,从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扶持。

  县直各单位要认真抓好“一联两帮”结对帮扶“三送”驻点村贫困学生工作,确保教育扶贫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四)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强对教育扶贫工作的正面宣传报稽,让群众及时、准确地了解教育扶贫的有关政策和进展情况。

  围绕目标任务创新工作机制,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发掘工作特色和亮点,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工作。

  教育扶贫实施方案范本二

  一、总体目标

  到20XX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0%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0%以上。

  到20XX年,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通过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措施,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村教育普及程度和办学质量,提高贫困人口的基本素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通过实施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实现义务教育城乡、区域和校际间资源共享。

  ──通过完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资助全覆盖。

  ──以提高就业致富能力为重点,实现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机会全覆盖。

  ──通过构建关爱服务体系,实现建档立卡家庭留守儿童关爱全覆盖。

  二、主要措施

  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推进三个计划,构建三个体系。

  着力推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贫困农村学前教育普及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3项计划。

  构建完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贫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支持体系”等3个体系,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确保教育扶贫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推进扶贫工作重点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依据《山东省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建设规划(20XX-20XX年)》,对全区扶贫工作重点村中有改薄需求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重点予以扶持,力争到20XX年底,所有学校全部达到“20条底线”要求。

  依据《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改薄”资金管理办法》,积极争取省、市级财政加大“全面改薄”专项资金投入力度,资金分配优先保障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面改薄”工作。

  20XX-20XX年三年总规划投资校园建设类资金3500万元,规划建设校舍2.3万平方米。

  其中:

20XX年,规划投资校园建设类资金1200万元,建设校舍7686平方米;

20XX年,规划投资校园建设类资金1200万元,建设校舍8335平方米;

20XX年,规划投资校园建设类资金1100万元,建设校舍面积7096平方米。

  

(二)推进扶贫工作重点村学前教育普及计划

  1.加大扶贫工作重点村幼儿园建设力度。

  20XX-20XX年在扶贫工作重点村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3所,实现贫困村公共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提高贫困村公共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和适龄儿童入园率。

  20XX年,新建幼儿园3所、改扩建9所;

20XX年,新建幼儿园1所、改扩建10所。

  20XX年,完成幼儿园建设收尾工作,新建幼儿园全部投入使用。

  2.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

  20XX-20XX年,按照《山东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试行)》要求,对现有扶贫工作重点村幼儿园进行全面彻底排查,对存在危房和达不到相应建设标准的幼儿园,分期分批进行改造,按要求加固改造或拆除重建,彻底消除危房和各种安全隐患。

  配足配齐幼儿园办公设备、玩教具及图书等,改善办园条件,满足保教活动需求。

  3.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规范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指导意见》等要求,加强对扶贫工作重点村幼儿园的指导,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使适龄儿童接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促进教育起点公平。

  (三)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1.强化短缺学科教师补充。

  落实有关编制规定,对达不到标准班额的村小学、教学点,按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教师编制,并按照“退补相当”的原则及时补充教师,做到缺编学校“缺编即补”。

  对于满编超编的学校,采用临时周转编制专户方式予以解决,缓解农村贫困人口集中区域乡村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缺员问题。

  2.开展城乡教师交流轮岗。

  加快推进“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应交流教师总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