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项脊轩志》教案及练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85736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情表》《项脊轩志》教案及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陈情表》《项脊轩志》教案及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陈情表》《项脊轩志》教案及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陈情表》《项脊轩志》教案及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陈情表》《项脊轩志》教案及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情表》《项脊轩志》教案及练习文档格式.docx

《《陈情表》《项脊轩志》教案及练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情表》《项脊轩志》教案及练习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陈情表》《项脊轩志》教案及练习文档格式.docx

1.给加点字注音:

险衅()祚薄()茕茕孑立()床蓐()

拔擢()优渥()猥劣()陨首()

希冀()逋慢()

注意下列句子断句:

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②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④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2.分析下列词语古今异义。

不行:

古:

____________________;

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立:

___________________;

洗马:

上报: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告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区:

辛苦:

侥幸:

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释用。

孤苦伶仃:

(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

孤苦:

没有依靠,生活困苦。

伶仃:

孤独。

茕茕孑立:

(形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茕茕:

孤独无靠的样子。

立:

孤单单地呆着。

形影相吊:

(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单。

形:

身体。

吊:

慰问。

日薄西山:

(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衰老临近残废或事物腐朽即将灭亡。

薄:

迫近。

气息奄奄:

(气息微弱,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

气息:

呼吸时进出的气。

奄奄:

气息微弱的样子。

人命危浅:

(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

人命:

寿命。

危:

危险。

浅:

不久,时间短。

朝不虑夕:

(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故。

皇天后土:

(古代对天地的尊称。

皇天:

指天。

后土:

指地。

三.文章结构,全文分为四段。

1.第1段:

叙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

开篇就以凄楚的笔调写悲惨的童年。

父丧母嫁,“少多疾病”,全靠祖母刘氏关怀抚养。

才使得自己存活。

接着作者又写了家庭的困难处境,“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庭冷落、形单影只;

而相依为命的祖母又“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作为祖母惟一的孙子,应当侍奉送终,不能远离。

这些描写凄楚哀婉,写出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景况。

作者极尽铺陈之能事,写得情深有致,感人肺腑,为下文的上表陈情,愿乞终养,作了必要的铺垫,也是辞不赴命最有力的依据。

2.第2段:

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以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

作者写了两方面内容:

一是用极诚恳的语气,表达对朝廷征召的感激,恨不得立刻奔赴京师上任。

以报效晋武帝对自己的信任和器重;

二是写祖母病笃,“供养无主”自己不能立即报答晋武帝,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狼狈境地。

他先提一下前两次被荐。

因“供养无主”而“辞不赴命”,使武帝对他这次“拒不应诏”的行为,不致感到突然。

在表达对朝廷征召的感激之后,用“则”一转,摆出具体困难,写出进退维谷的狼狈。

结尾几句话,情真理切,含蓄精当,对武帝的忠诚之心,对祖母的孝顺之情。

从胸臆流出,使人感到他说得句句合情,字字在理,“愿乞终养”的请求已经暗含在字里行间。

李密估计晋武帝对他还有疑忌,过早地或过于直露地提出“愿乞终养”的请求,不会达到预期目的。

这就很自然地转到了文章的第三段,也是本文最关键的一段。

3.第3段:

进一步阐明辞不就职的原因。

由于李密是蜀汉降臣,为避免晋武帝的猜忌,这段一开始他就援引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作为上表陈情的依据,接着歌颂新朝“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德攻,作为上表陈情的铺垫,紧接着委婉表明自己在蜀汉做官的态度是“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并深深感激晋武帝对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知遇之恩,最后正面提出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还是祖母病重。

本段中形象地写出祖母病势: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再次表达了“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相依为命的关系。

写到这里,作者才明确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有了以上既详尽得体而又娓娓动听的铺陈,有了以上“刘病日笃”“更相为命”的有力依据,主张以“孝”治天下的武帝怎么好公开反对李密留在祖母身边尽人子的孝心呢!

在这一段里,作者融情入文,因文传情,曲折地而又有层次地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写得情深理透。

几个词语,“凡”“况”“且”“今”“但”“是”,环环相扣,语势紧凑,有一气呵成之妙,更有撼人心弦的艺术力量。

4.第4段: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点明全文的主旨。

作者首先用四十四和九十六两个年龄的对比,表明自己“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提出解决问题两全其美的办法:

先尽孝道,后报国恩。

写到这里,作者才明确地提出陈情的目的: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接着宕开一笔,表明表上所写的句句都是实情: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在这种情况下,标榜以孝治国的晋武帝,只能对李密的行为表示同意和支持。

但是作者仍意犹未尽,再次恳请: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语气更加谦卑、低下,简直是在含泪哀求。

结尾“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暗合上文“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之意,以生死必报大恩的保证结束全文。

忠爱之情溢于言表,更显示出请求的迫切和辞意的诚恳。

四.写作特点:

全文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这个中心,从不同的方面反复陈说,行文流畅委婉,叙事具体生动,抒情扣人心弦。

而情真、情深是文章感人至深的根本原因。

作者没有多用感叹词,但是每一句话,皆沛然从肺腑中流出,形成语言上的特点:

首先,善于运用含有相对立的或相辅相成内容的排偶句来表达思想感情。

如,“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这是含有相对立内容的对偶句,体现了本文在矛盾中抒情的特色。

作者还运用了带有“前后”、“生死”、“内外”和“长短”等相对词语的排偶句来表达相辅相成的内容。

如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来强调西晋地方官对李密的重视程度;

用“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来表示生死都要报大恩;

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来突出祖母无人照顾等。

其次,保留并发扬了四字句的优点,摒弃了雕琢的陋习和庸俗的老套。

文中的四字句,像诗一样,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在低沉之中含有声宏气壮之势。

考虑字数和音节的需要,文中多次出现同义词连用的现象,如“躬亲抚养”、“晚有儿息”、“夙婴疾病”、“过蒙拔擢”、“有所希摹”、“气息奄奄”等。

增强了节奏感,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第三,本文遣词造句很有功力。

如“茕茕独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精当的语言,已化为成语,被后世广泛引用。

《项脊轩志》

[学习目的]

1.学习常用实词和虚词“顾”“稍”“置”“去”“归”等的用法。

2.学习文言文中词类现象(名词作状语)的一般规律。

3.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

4.分析归有光散文的一般特点。

一.作者介绍

归有光(1502-1571),字熙甫,号震川,江苏昆山人。

他自幼苦读,九岁能文,但命途不顺,35岁才中举人,后来连续八次考进士不第。

无奈,后来迁居至上海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读书讲学二十余年。

学生称之为震川先生。

到60岁他才中了进士,授县令职,官至南京太仆寺丞,卒于官,有《震川文集》40卷。

归有光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他反对拟古主义,反对“拾人之涕唾”,提倡独抒胸臆,强调真情实感。

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古文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后人誉其散文为“明文第一”。

归有光的散文不是写重大的社会题材,而是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

他的这类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有诗一般的意境。

《项脊轩志》可为代表。

二.解决字音

渗漉()修葺()垣墙()栏楯()

冥然()老妪()先妣()呱呱()

象笏()长号()扃牖()凭几()

偃仰()瞻顾()

三.重要实词虚词词语

逾:

越过而:

你乳:

名作动用乳汁喂养兹:

这里若:

你竟:

全、整类:

像比:

及、等到效:

用作动词,得到效果禁:

忍住得:

能够大母:

祖母

往往:

古义,到处今义,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呱呱:

gū小儿哭泣guā象声词,形容鸭子、青蛙等的响亮的叫声。

束发:

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上。

先妣:

已死的母亲,《礼记》:

“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

四.整体把握课文

1.把握全文思路

1)第一段,主要写项脊轩修缮前后的不同情况以及作者在这里生活读书的情趣。

修缮前,小轩小、破、暗;

修缮后,小轩亮、雅、静;

作者“偃仰”其中,轩前小鸟、月影相伴,充满诗情画意。

2)第二段承上启下,“多可喜”承上,“多可悲”启下。

3)第三段重点写悲,从家庭的变化写到对亲人的思念。

先写由于诸父异爨,家中一片衰败景象;

继写老妪对母亲的回忆,以及我对祖母的回忆,抒发深沉的思念、悼亡之情。

4)第四段叙写自己闭门读书的情景以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之事,是“悲”的进一步补充。

5)五、六两段是补记,写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

作者把妻生前来轩的情趣与妻死后“室坏不修”的悲凉相对比,更以“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抒发自己对亡妻的强烈怀念之情。

2.体味作者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项脊轩志》一文,作者表达了或喜或悲的思想感情。

喜:

修葺后的南阁子,图书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主人则偃仰啸歌,怡然自得,喜自然而生。

悲:

祖母去世,慈母隔逝,爱妻早亡,岂不悲哉?

悲是本文的主要基调。

作者的悲又是比较复杂的,南阁子明亮、清静、雅致,在如此美妙的环境中,曾经慈母“一致”,问寒问暖;

曾经大母言辞爱怜,喃喃自语,以手阖门及持象笏至,殷勤期望;

曾经爱妻凭几学书,述诸小妹语,何等亲爱、缠绵。

而如今枇杷亭亭如盖,物是人非,此情此景,人何以堪!

伤心处,作者是“长号不自禁”。

美好的往事都已化作云烟,成为幻影,作者对此如何不泪垂!

悲,在所难免。

3.赏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作者善于撷取生活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