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原理普及之快门和闪光灯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856897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4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反原理普及之快门和闪光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单反原理普及之快门和闪光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单反原理普及之快门和闪光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单反原理普及之快门和闪光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单反原理普及之快门和闪光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反原理普及之快门和闪光灯Word文档格式.docx

《单反原理普及之快门和闪光灯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反原理普及之快门和闪光灯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反原理普及之快门和闪光灯Word文档格式.docx

B.快门的分类

1.镜前快门

最早的相机是没有快门的,只是相机前面的一个镜头盖,当时的感光器ISO(当时没有这个概念,姑且用这样来简单的说感光器灵敏度这个概念把)极低,曝光时间全靠摄影师经验控制。

后期发展为可以有一个气动装置来控制。

这种结构存在时间很短,因为缺点很明显:

不够精准。

现在天文摄影、B门等曝光时间比较长的摄影中,也可以用这种手工方法来中断曝光。

2.镜间快门

顾名思义,在镜头中间的快门装置,这种结构后来发展为两大主流形式的一种。

到目前为止,中画幅和大画幅还多用这种快门结构。

这种快门已经可以做的非常小巧而精准,常见的最高速度已经可以达到1/500秒,偶有能达到1/1000秒的。

此类型快门在结构上非常接近光圈的样子。

但是光圈常见是7片或者9片,以模拟更圆的成像圈。

而快门往往只有2、3或者5片,以5片最为常见。

典型的5片镜间快门结构

完整的镜间快门曝光过程

PS:

我接触的第一台相机,是海鸥4B,中画幅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就是这种快门结构。

3.焦点平面快门

焦点平面快门,顾名思义就是位于成像焦点附近的快门,“平面”的原因,是其他的快门结构都是类似光圈的圆形运动,而焦点平面快门则是线状平面运动。

这是目前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和部分能换镜头的旁轴相机所用的快门形式,是目前最主流的一种存在。

焦点平面快门结构非常好玩,分前帘和后帘。

纵走机械焦点平面快门

早期的焦点平面快门横向运动36mm,整个运动周期比较长。

后期为了获得更高的快门速度,都改为纵帘,纵帘的运动范围是24mm,可以获得高的快门速度。

横走布帘焦点平面快门

从材质上,早期的是布帘,后期有钢帘,Nikon还制造了钛帘(FM2就有钛帘的版本),以获得更高的快门速度的同时,还保持很高的机械强度。

4.其他快门结构

一个是镜后快门,这种结构我也是偶尔听说,用的好像并不多。

还有光圈快门,这是种结构很奇特的快门,光圈是常闭状态,当按下快门时,光圈打开到应有的光圈大小,然后闭合,以同时起到快门的作用。

所以它的机械结构相对就比较复杂。

另一种结构叫反光板快门,也是类似原理。

快速升起反光板,然后形成曝光,然后快速下降。

他们共同的缺点就是对机械性能要求更高,结构更复杂,所以不作为主流存在。

C.时代进步的产物电子快门

1.电磁快门

2.以上的快门结构都是在机械时期都设计的比较成熟,起动力多为弹簧、重力或者其他机械驱动力。

时代在不断的变化,后来就出现了不是用弹簧,而是用电磁直接驱动的快门装置。

使快门的精度得以进一步提高。

其实现在基本上都是电磁快门了。

纯机械的相机已经很少见了。

3.纯电子快门

4.纯电子快门其实就是没有快门~哈哈,色即是空,空既是色嘛~在数码相机出现的产物。

数码相机的特性已经可以不用机械快门来控制曝光,而直接对感应器(CCD、CMOS)的控制来控制曝光。

理论上可以做到任意速度且绝对可靠。

但是现在的电子感应器的工艺还不够成熟,所以纯电子快门还有很多问题,比如红斑等。

高速控制感应器对色彩的影响还不够理想,所以多见于小DC。

5.基于以上结构的混合快门

6.既有物理快门又有电子快门的混合体,比如D70就是这样的产品,其最高快门速度是1/8000秒,而D80则变成了纯机械快门,最高快门速度只有1/4000秒了。

D.闪光同步快门

1.为什么有闪光同步快门?

2.好吧,我们再回忆一下,现在的主流快门只有镜间快门和焦点帘幕快门了,这两种快门结构截然不同。

镜间快门是可以全程同步的快门,而焦点平面快门不是。

所以闪光同步速度仅针对焦点平面快门来的。

3.它分前帘和后帘,前帘先运动,然后后帘跟上,若中间的差距刚好是感应器面积裸露的时候进行闪光(闪光灯的速度非常快,远远快于快门的速度)。

4.其实焦点平面快门并没有获得1/250的速度,而是通过缩小前帘和后帘之间的距离来模拟的更快的速度。

5.比如前帘只运行了一半,后帘就跟上,这时感应器全程只感受到一半的光线,而这种情况任何时候闪光都不合适,因为他只是一条缝隙。

6.技术人员通过调整这条缝隙的大小,来实现的更高的1/1000和1/8000之类的速度。

7.SB系列闪灯的高速同步

8.尼康SB系列和佳能EX系列闪灯都可以实现高速同步。

就是可以搭配任意速度的快门进行闪光,而这秘密是是什么呢?

9.其实,这时闪灯的功力在发威,在快门前帘出发时,闪光灯在这条缝隙经过感应器的全程,进行了数次闪光,以覆盖整个感应器。

所以在高速同步的时候,闪灯的功率是远不能达到标称功率的,因为它实际上是好几次覆盖缝隙全程的闪光。

E.快门发展

以我的理解,以后科技的发展,电子快门注定会取代传统的机械快门的,因为电子快门的优势很明显:

无机械装置理论可以获得任意快门速度、更小的快门延迟等。

因为电学发展的速度远远快于机械学发展的速度,现在的工艺不够成熟使现在的电子快门不够理想。

但相机现在几乎处于几家企业垄断的发展势头,这几家企业有个共同目标就是利润,所以很多已经很成熟的东西他并没有设计到相机里去使用,快门的发展必然也会如此。

所以短期内,还将以焦点平面快门和镜间快门为主的电磁机械快门为主流。

单反原理普及之闪灯篇

闪灯灯系统比较复杂,闪灯的使用严格来讲我也不是特别得心应手。

所以我想还是给大家简单讲我所知道的那点闪灯的使用的东西把。

先发一张刚才为了写这个教程,在客厅拍的水滴皇冠……

EXIF:

相机NIKONCORPORATIONNIKOND80

光圈:

f/快门:

10/2000秒ISO:

100

焦距:

500/10mm曝光补偿:

0/6EV曝光模式:

手动

小技巧:

想让水滴炸出皇冠,最少得保证50cm的坠落高度

因为着急码字、且条件有限:

没有柔光台,玻璃放黑色凳子上拍容易有太多的黑色折射。

拍了大概20张,因为没有快门线,只好凭感觉盲拍,效果不很理想,想着回头再好好拍所以就没留大图……

1.有微距镜头效果更好

2.要用手动对焦,提前对好,直接释放快门

3.A.关于闪光灯

4.早期光照不足,是用燃烧镁,来作为高亮闪光照明的,这个估计大家在电影电视剧上也都见过。

后来有了电子闪灯,也叫万次闪灯,才让闪光灯的便携、耐用称为可能,并且可以获得比镁灯更高的发光强度。

电子闪光灯一半速度超快,可以达到在1/1000到1/50000秒之间进行调整。

5.以使用范围来看,分便携电子闪光灯和影棚电子闪光灯还有特殊领域电子闪光灯,比如红外闪灯。

从功能上,也有傻灯、半自动灯和智能灯两种。

其实,我所说的傻灯,就是只会按时闪光,其他什么都不会,但是一般来讲可以手工调整闪光强度。

而半自动灯则多了一点,就是会自己判断自己所在位置的闪光量是否合适以便停止闪光。

但是智能灯感应光量是否充足的感应器不在闪灯处,而是根据胶片(感光器)所接受到的光量进行判断,进行更准确的闪光,其实就是TTL闪光。

还有一种闪灯被称为频闪灯,可以获得每秒上万次的频闪光,但是功率相对一般闪灯小很多。

6.闪灯的色温一般在6500K-7500K之间,根据不同厂商而不太相同。

现在的数码相机在闪光模式会自动调整为闪光色温,所以这个不用担心。

7.B.闪灯的各种工作模式

8.上面我们知道,由于闪灯的速度极快,所以跟快门的配合就很讲究技巧。

一半来讲有以下几种形式,图我就不专门拍了,找点看明白就行了。

9.1.前帘同步

10.前帘同步是一半闪光灯的默认闪光方式。

就是在快门打开的瞬间立即进行闪光,然后开始曝光直到快门关闭。

11.

12.2.后帘同步

13.后帘同步则是跟前帘同步相反的方式。

相机快门打开的时候并不进行闪光,一直到曝光充足快门开始关闭前最后一刻进行闪光。

14.后帘同步很重要,尤其是拍运动的物体,一定要打开后帘同步。

15.

16.我们看图就能看到他们的区别:

对于运动中的车,前帘同步是先形成清洗的成像,然后是拖影,结果拖影在物体前方,而后帘同步则相反。

17.总体而言他们对于静止的物体,则没太大区别。

18.3.慢同步

19.慢同步是当现场光线特别不好时,可以用比较慢的快门来拍照,因为闪灯只能照明闪灯附近的景物,很远的背景只能通过慢速的快门来解决。

所以慢同步就是慢速快门,同时闪光,以解决远处闪灯照顾不到的背景。

刚才讲的前帘同步、后帘同步和后帘同步并不冲突,可以并存:

20.比如:

慢同步同时后帘同步。

21.

22.可以看到背景的曝光也很充足而不是死黑一片。

23.4.防红眼

24.红眼照片产生的原因,是在高速高强度闪光时,人眼瞳孔来不及收缩,这时正对镜头的瞳孔后面视网膜的血丝在光照下,会反射到感应器上,形成红眼。

所以闪灯防红眼的装置很简单,就是在正式闪光之前,先进行一次预闪光。

以便让瞳孔及时收缩,正式闪光曝光时,就不会有红眼的存在。

25.这种情况下,若是影楼用的直接光线引闪的灯,就会在预闪光时被引闪,所以棚内摄影必须要考虑这个问题。

可以调整引闪器敏感度、或者用无线电引闪来解决这个问题。

26.C.佳能E-TTL尼康I-TTL和神奇的CLS

27.对于闪灯系统我接触比较多的是Nikon,佳能的灯只用过EX430EX580一代,且用过次数不多。

而Nikon则用过SB600SB800SB900SB80,除了SB80其他都还算比较熟悉。

28.TTL的概念我们再回忆一下,就是通过镜头进行闪光测光。

29.

30.如图所示,TTL闪灯的闪光量的控制,是由机身所控制的。

31.以及分支

32.但是简单的TTL不能很好的满足需要,不够精准。

因为它只是通过镜头直接接受光线,到底胶片(感应器)接收了多少光线,它还是不能准确预知的。

于是Canon方面升级为A-TTL,而Nikon升级为D-TTL。

33.A-TTl的特点是,在进行测光的时候,闪光灯就会小小的闪一下,用来估算正式曝光时所需要的发光量。

34.而D-TTL的特点是,根据胶片表面的反光来确定发光量,而并非直接对着镜头测闪光了。

35.从这个阶段,就明显看出Nikon的闪光系统要更精准一些了,毕竟测试的是胶片表面的反光值。

36.后来,Canon出了E-TTL,和E-TTLII同样,Nikon推出了I-TTL。

这标志着闪光灯已经进入数码相机时代了。

37.的绝活

38.我对E-TTL的原理不太了解,不做评价,下面我们只讲我明白的Nikon家的闪灯。

39.I-TTL的闪灯有SB80SB28等,他们都仅仅支持D-TTL,是胶片时代的神灯。

而新的数码传感器的反光率和胶片完全不同。

所以这种测光方式注定要被新一代I-TTL来取代。

40.

41.老一代神灯SB80是D-TTl的最高产品不支持I-TTL

42.I-TTL将支持CLS(尼康创意闪光系统),并且不只是测试CCD的反射光线,因为数码时代也不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