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化验单各指标的意义Word格式.docx
《尿常规化验单各指标的意义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尿常规化验单各指标的意义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2)比重:
婴幼儿的尿比重偏低,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
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故测定尿比重可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
(3)细胞:
在临床上尿中有重要意义的细胞为红细胞、白细胞及小圆上皮细胞。
①红细胞。
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
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
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
②白细胞。
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
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
③小圆形上皮细胞。
正常尿液中,有时可发现少数脂肪变性的小圆形上皮细胞。
若肾小球肾炎时,尿中上皮细胞增多。
若肾小管有病变时,可出现许多小圆形上皮细胞。
(4)蛋白质:
一般认为正常人每日排出蛋白质量为40~80毫克,最多100~150毫克,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
病理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妊娠中毒症、狼疮性肾炎、放射性肾炎及肾内其它炎症病变、中毒、肿瘤等。
《蛋白尿如何治疗》
(5)尿糖定性:
正常人尿内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内含糖量为0.1~0.
3克,最高不超过0.9克,定性试验为阴性。
尿糖阳性多见于肾性糖尿、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6)管型:
正常尿液中仅含有极微量的白蛋白,没有管型,或偶见少数透明管型。
若尿中出现1个管型,可以反映至少1个肾单位的情况,是肾脏疾病的一个信号,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7)透明度:
正常新鲜尿液,除女性的尿可见稍混浊外,多数是清晰透明的,若放置过久则出现轻度混浊,这是由于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尿内的粘液蛋白、核蛋白等逐渐析出之故。
(8)尿色:
正常尿液的色泽,主要由尿色素所致,其每日的排泄量大体是恒定的,故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改变。
正常尿呈草黄色,异常的尿色可因食物、药物、色素、血液等因素而变化。
提示:
以上关于尿常规化验指标的正常值以及所体现的临床意义仅作参考,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所以当尿常规出现异常时,请不要慌张。
咨询专业的肾科医生以明确病情!
尿常规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
一旦发现尿异常,常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第一个指征,亦常是提供病理过程本质的重要线索。
近年来有不少人强调,负责医生应自己动手作患者尿常规检查,是有利于医生发现肾脏疾病的一般诊断方法。
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
(1)尿色:
正常尿液的色泽,主要由尿色素所致,其每日的排泄量大体是恒定的,故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改变。
(2)透明度:
正常新鲜尿液,除女性的尿可见稍混浊外,多数是清晰透明的,若放置过久则出现轻度混浊,这是由于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尿内的粘液蛋白、核蛋白等逐渐析出之故。
(3)酸碱度:
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4)细胞:
在临床上尿中有重要意义的细胞为红细胞、白细胞及小圆上皮细胞。
(5)管型:
正常尿液中仅含有极微量的白蛋白,没有管型,或偶见少数透明管型。
(6)蛋白质:
一般认为正常人每日排出蛋白质量为40~80毫克,最多100~150毫克,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
(7)比重:
尿液的比重约在1.015~1.025之间,婴幼儿的尿比重偏低,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
(8)尿糖定性:
正常人尿内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内含糖量为0.1~0.3克,最高不超过0.9克,定性试验为阴性。
尿常规检查简单方便,是诊断肾脏疾病的重要依据,也是某些疾病的辅助检查。
当怀疑自己肾脏有病,或感觉不舒服时,均可做尿常规检查。
目前尿常规检查一般包括10项内容:
PRO(蛋白),RLD或ERY(红细胞),LEU(白细胞)主要用于诊断肾炎,肾结石天尿路感染等疾病,SG(比重),PH(酸碱度)用于评估肾小管功能(浓缩功能和酸化功能),GLU(葡萄糖)用于检查肾小管功能和糖尿病,NIT(亚硝酸盐)阳性表示尿路有细菌感染,KET(酮体)用来发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饥饿状态,BIL(尿胆红素),UBG(尿胆素质)为黄疸的辅助检查,用于鉴别溶血性,肝细胞性和阻塞性黄疸。
需特别注意的是,目前自动尿检仪所测的RLD和LEU存在误差,一般市级大医院均以人工镜检为准。
经常有人打电话问到关于尿潜血的问题,偶尔的体检尿常规中发现尿潜血阳性,但因为身体没有什么不适症状,包括尿常规的其他项目及化验结果均正常,很多人认为没有多大问题;
还有一些人虽知道尿潜血意味着某些疾病的来临,但因不明白尿潜血的原因而就医无门,从而延误了疾病的治疗。
今天,石家庄肾病医院的专家将系统的讲解什么是尿潜血、尿潜血的原因及尿潜血的诊断和治疗。
什么是尿潜血
尿潜血是个名称,就是尿里有“潜在的出血”,是通过尿常规检查出来的。
尿常规中有一项红细胞,如果红细胞增多(正常是阴性的,用“—”表示),以其数量来讲,少数就可以成为尿潜血(呈阳性,用“+”表示)。
尿潜血阳性,只能说明尿中含有红细胞成分,但这不是真正从显微镜下见到的有形态的、完整红细胞,而是电脑检查出来的红细胞组成成分。
正常人体内红细胞不断破坏,其成分都从尿排出,因此部分正常人尿中亦会出现潜血阳性。
一般情况下,红细胞0-1个/高倍镜视野,属正常范围。
当显微镜检查尿中红细胞大于3个/Hp时,才能诊断为血尿。
尿潜血与血尿
尿潜血阳性表示尿液中有红细胞,但不是肉眼血尿,而是通过检验手段发现红细胞。
血尿分成肉眼血尿、全血尿、尿潜血阳性;
临床上对于血尿还用三杯试验来分析血尿来自何处。
三杯试验即患者把一次尿液分三段留在三个试管中,第一管发现血尿,表示出血部位在尿道;
若仅最后一杯出现血尿,则表示出血部位来自膀胱;
若三杯中都为血尿,则说明血尿来自肾脏。
若尿内有血凝块,常表示膀胱或尿道出血。
尿潜血的产生
尿潜血在肉眼下或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有红血球的存在,但如果用试纸检验时却有反应,为何会如此呢?
因为当红血球遭破坏时,其内含的血红素就会释放出来,所以尿液试棒才能侦测到血红素的反应。
但是红血球为何会在离开身体前就破裂了呢?
这是因为红血球本身的寿命已到,如同泡沫般自行溶解,也可能是喝了大量的水,尿液变得淡薄、张力降低,红血球因而破裂,不论如何有潜血时,如同有血尿一般是一种警讯,不可等闲视之。
尿潜血的诊断
基本上潜血在不同年龄及性别上也有不同的考虑,例如年轻女性在验尿时发现潜血,除了临床症状外,应该问一问是否正当生理期,膀胱炎是常见的原因;
但是如果是30-40岁的男性,如果没有明显的发炎症状,有时候应该照张腹部X光片,看看是否有结石的可能,老年男性的血尿或潜血,前列腺肥大列为主要考虑因素之外,也应该接受进一步的静脉内肾盂造影或超音波检查,看看泌尿系统是否有肿瘤。
除此之外,尿液细胞学检查,看看尿液中脱落的泌尿系统上皮是否有恶性细胞的存在,也是检测是否有恶性肿瘤的方法之一,如果X光检查、超音波检查及尿液细胞学检查均为正常,仍有潜血的存在,最好再接受膀胱尿道镜检查,因为X光、超音波有限制性,并非所有的肿瘤都可显现,这时候只有借助肉眼直接观察较小的病灶(膀胱尿道镜)了,如果这些检查均无不正常的发现,我们将这种潜血或血尿称之“良性原因不明性血尿”,可能与身体的免疫机制有关,日后只需定期追踪即可。
尿潜血的原因
一般而尿潜血言归因于下列三项原因,一是炎症,一是结石,再则是肿瘤。
关于炎症方面,如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除了可能会有血尿发生,尿液检查也会有潜血发生,结石本身不论是肾脏、输尿管或膀胱结石,都可能造成潜血,其他情形如生理期时,便秘也可能造成潜血。
另外肿瘤也会引起潜血,如肾、膀胱、输尿管的良性或恶性肿瘤,当然年纪大的男性因为前列腺肥大也因为余尿多,膀胱易发炎,前列腺表面血管充血,加上小便困难,在用力解尿后,可能发生血尿或潜血的情形,事实上,前列腺肥大也算是肿瘤的一种,它是前列腺体的肿瘤,因增生而肥大,所以泌尿道的肿瘤是不可以掉以轻心的。
在此时应做静脉肾盂造影,如果造影没有问题,可以排除移行细胞肿瘤,平时还应定期复查尿常规,如果还是有潜血,应该到肾内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肾穿刺活检。
最令人担心的是
肾炎引起的血尿,很多患者包括不少儿童,由于肾脏病变或疾病的治疗不彻底而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出现血尿而找不到原因,此时还可能伴有蛋白尿及浮肿的出现,此时不应该再单纯的对症治疗,而应该针对肾脏病变及以往病史去专科医院进行复查及系统的治疗。
尿潜血的治疗
在检查结果出来后,潜血困扰着某些人,除去运动型血尿、药物性血尿等客观因素外,我们还应进行相关的检查以确诊,当排除泌尿系感染、结石、肿瘤等因素外,应考虑肾脏疾病的可能性。
此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很多尿潜血患者便是在初期忽视治疗从而延误病情。
在肾脏疾病中,如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等都会出现血尿,当各种病理损伤导致受损肾脏局部微循环障碍而使肾脏组织缺血、缺氧,从而释放炎性介质,启动肾脏纤维化的进程。
此时肾小球会发生局部病理改变:
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肾小球基底膜发生改变,导致电荷屏障损伤,肾脏通透性增加,从而会出现尿潜血、蛋白尿。
随着血尿、蛋白尿的漏出,肾脏损伤也进一步加剧,肾小球也逐步进展到纤维化、硬化阶段。
临床上应采取系统地针对性的治疗,及时阻断肾脏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