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851792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

《高中历史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

用建构主义的方式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使用的方法:

教学内容问题化、合作探究、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等。

本课的重点:

通过建构过程正确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概念

本课的难点:

培养学生建构知识的理念和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

第一环节以教师展示史料为主,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归纳体悟历史。

第二、第三环节采用各种手段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在历史情景中体验历史发展的逻辑;

使用建构的方式让学生对历史概念形成正确的理解。

2、教学策略

依据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

——如果情况不理想,学生从材料中归纳体悟观点有困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台阶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归纳整理,或改为教师讲授为主。

——如果情况较好,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深入扩展。

“经济体制改革”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经了解到本课的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而对本课知识感兴趣。

但对一些理论性知识不感兴趣,因此教师要适当的运用一些史实、图片和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学生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准备

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学生的角度很难体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课前让学生自己咨询父母等长辈,拉近与这段历史的距离,特意增加“探索农村发展新途径”,力图架起一座桥梁,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创新是文明进步的灵魂。

二、难度分析

激情课堂也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学生应该是主角,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

生的主体地位。

另外我还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先找关键词,后归纳总结,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重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

理由:

这两者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

解决方法:

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内容结合课本上的导言和资料回放指引学生从材

料中归纳和理解;

后者课本讲解得很清晰,由学生阅读后,概括具体措施。

难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

本课讲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学生对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了解不多、不深入。

尤其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认识不清楚。

通过情景再现,教师以讲述为主,深入浅出,让学生理解。

三、课前或课外学习准备,我特意增加了“探索农村发展新途径”,“我们实现了怎样的改革”,“吸取怎样的经验和教训”,大大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经济体制改革》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讲授,我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效果分析:

1、力求达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参与到探索、发现、讨论、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去。

在动手实践、师生交流、合作探究、生生互动中一次次产生思维火花,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历史思想场所,充分体现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2、在突破重点问题上,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质疑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体会逻辑过程,使问题自然流畅,层层递进,体现高效课堂。

3、设计愉快的引入环节让同学们在愉悦的心情中发散思维,体会历史学习带来的兴奋情绪。

4、本节课在课堂的把握上还是有所欠缺,引导不是很到位,这是以后我要改进的地方

“经济体制改革”教材分析

一、从教材空间角度讲,本课内容在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上承18课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经济经历了曲折发展,下接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与岳麓版教材不同,人教课标版教材,是把本部分内容放到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重在强调转变的过程和效果。

二、依据课标要求和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内容。

识记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措施,理解国企改革的原因,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2.、探究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3.、使学生认识只有不断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奋发图强,建设社会主义强大祖国的爱国热情。

经济体制改革测评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

郴州质检)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下列对这一决定解读错误的是(  )

A.发展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变更了中国农村土地所有权

C.是当今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促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和土地经营效益

解析:

选B 关于农村改革并没有变更中国土地的所有权,所有权仍然是属于国家,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2.(2016·

太原模拟)198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在兴办社队企业的同时,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但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

这反映出(  )

A.私营经济获得法律认可  B.农村改革仍未取得突破

C.国企改革目标逐步明确D.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

选D 根据材料“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表明人们的思想还没有从旧有的集体经济观念下解放出来,故D项正确。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

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

B.改革开放后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

C.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

D.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选A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明显变化,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故A项正确。

4.(2016·

宜春二模)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的若干规定》。

根据这些规定,企业拥有了生产计划权、产品购销权、定价权、资金使用权、工资奖金分配权、劳动人事权等一系列生产经营自主权。

其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确立市场定价,建立合理价格体系

B.改革计划经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C.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D.实行政企分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选C 通过《关于深化企业改革的若干规定》使得企业拥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激发了企业活力,故C项正确。

5.改革开放后,合资企业引领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生产。

80年代的一些品牌,如北京牌、长城牌逐步被淘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外合资升格为主体地位

B.国产家用电器质量低劣

C.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D.全球化冲击了国产品牌

选C 据材料“改革开放后,合资企业引领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生产”可知合资企业的出现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关,故C项正确。

6.下图分别是1978年、1997年我国各类工业比重示意图,从1978年到1997年的变化表明(  )

A.增强国企活力成为深化改革中心环节

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C.中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动摇

选B 图片反映的变化是国有企业比重下降,其他所有制企业比重上升,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故B项正确。

7.在1993年3月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国营企业”的提法被“国有企业”取代。

这一修改表明(  )

A.大锅饭的分配体制被打破 B.企业的法人实体地位提高

C.公有制经济地位大幅降低D.企业产权拥有者发生转变

选B 国营到国有是落实“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这是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故B项正确。

8.(2017·

河南六市联考)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

“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以上认识的变化(  )

A.表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

B.科学阐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C.反映经济体制改革逐渐走向深入

D.扫除了中国入世体制上的障碍

选C 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反映出经济体制改革逐渐走向深入,故C项正确。

9.美国《时代周刊》每期的封面都会选择一个主题,以人物为主,它反映着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1983年9月该刊的封面人物是邓小平。

这表明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中国的热点问题是(  )

A.抛弃“左”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

B.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选A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始改革开放,这一趋势在进入80年代后得到进一步的深化,故A项正确;

“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这是发生在1984年的史实,故B项错误;

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中,故C项错误;

“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是发生在1990年,故D项错误。

10.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

“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比如外资到上海去,当然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下列改革措施直接得益于此讲话精神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在川粤等省创设经济特区

C.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D.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选C 据材料“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联系所学可知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故C项正确。

11.(2017·

全国名校高三联考)从1986年中国向关贸总协定正式递交恢复合法席位的申请,到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15年的“复关”“入世”谈判之路,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

这一过程本身就说明(  )

A.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矛盾消除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全面建立

C.中国对外开放,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

D.中国由以往的制度性、战略性开放发展到政策性开放的新阶段

选C 伴随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故C项正确。

12.下面为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增长统计表(单位:

亿美元)。

表中信息反映出我国(  )

对外贸易

(进出口)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2年

381.4

1154.4

4722.9

38671.2

引进外资(已

利用外资)

1984年

270.5

1028.9

5935.6

11329.4

A.基本形成了外向型经济B.在全球化中的地位提高

C.对外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